一、网络层数据封装
二、IP包头的格式
版本:IP v4
首部长度:IP包头部长度,因为长度可变,因此需要定义。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提供3层的QoS
总长度:IP数据总长度
TTL:生命周期字段,经过一个路由器值减1,为0时,数据包丢弃。为了防止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的循环下去。
协议号:用来标识封装的上层数据是UDP还是TCP,UDP是17,TCP是6。
首部检验和:上层来的数据到IP层会被分段,这几个字段用来对数据包进行标识,使在数据到达目的端重组的时候,不会乱序。
三、抓包测试
1)沿用上一节的拓扑:
2)对着AR1右键,点击"数据抓包",选择"GE 0/0/0"。
3)在AR1上 ping AR2:
4)此时,可以看到Wireshark抓到的数据包:
四、IP地址
• IP地址唯一标识一台网络设备,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
• IP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格式显示。
• IP地址分为两部分:
五、IP地址分类
六、特殊IP地址
七、私有IP地址
• 10.0.0.0~10.255.255.255
• 172.16.0.0~172.31.255.255
• 192.168.0.0~192.168.255.255
八、掩码介绍
• 使用掩码(masking)区分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掩码使用与IP地址一样的格式
• 掩码的网络部分和子网部分全都是1,主机部分全都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