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用例评审过程



    借用前辈经验,作下记录,后续丰富:

    摘要:

    关于用例评审,你是否了解用例评审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 

    需要几轮评审 ?

    需要哪些人参加 ? 

    评审时长 ?

    评审形式 ? 

    评审结束后,还需要做哪些 ?

    关于用例评审,多数团队都有这个流程,很多书籍上也有提过,网上充斥着各种文章;那么,各企业团队实际的执行流程是怎样的?如何落地的 ?

    今天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如下是正文:

    作者:木木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什么是用例评审?

    用例评审主要是产品、开发和测试人员,针对测试用例能否用于项目的测试而做的工作。

    用例评审的目的

    为了减少测试人员执行阶段做无效工作(执行无效case,提交无效问题)
    为了避免三方需求理解不一致;
    为了每个测试人员的质量标准与项目要求标准达成一致。

    测试用例评审加入测试流程规范并试用2个多月了,期间根据各方人员的反馈,及为了提高用例评审的效率,特制定以下用例评审规范:

    一、评审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需求评审结束后,就可以着手把需求拆分为功能点 。

    工具:建议用XMind,需包含预期结果和测试结果,Android和iOS测试结果可用标签区分标注。 

    优点: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逻辑清楚,便于评审人员(产品和开发人员)快速查看,评审效率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测试者喜欢用Excel设计用例,我也不例外,但是根据一段时间的试验,和开发产品沟通后,大家都觉得用XMind写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好,看起来更便捷。

    所以具体用什么工具方法,大家可依个人爱好而定,不过目标是一样的,让用例评审高效快捷的开展,并产生价值。

    2、把功能点再分解为具体的测试用例 。   

    这里需在思维导图上补全预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便于测试结果跟进。

    3、用例写完后,自己先做好自检,自检中,针对有疑问的点罗列出来,可事先跟产品开发讨论,确定结果后完善用例,仍有疑问的可先做标记,评审会上抛出一起讨论。

    4、和评审人员(开发和产品)确定好具体的评审时间并提前把测试用例发给参会人员查看。

    二、用例评审参加人员

    主要是产品、开发(客户端和后端)、测试、项目负责人、运营。

    注:以上人员为必须参加人员,其他和项目质量、进度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邀请参加。

    三、用例评审时间

    对于敏捷开发项目,建议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如果你认为需求复杂,功能点太多,半小时讲不完,那么建议你对功能点划分优先级,优先评审优先级高的用例,再针对疑问多的用例评审,最后对于功能简单的用例可简单带过。时刻记住我们用例的评审目标,不能流于形式。

    四、用例评审的形式

    1、对照测试用例,从上而下,从左到右,逐条念。

    这是目前很多公司的做法,如果你也这么做过,相信你并不一定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它费时,不分主次,参会人员的热情与注意力逐渐降低,整个用例评审效率低,作为主持人也讲的口干舌燥,事倍功半。

    2、先对功能复杂,优先级高,疑问多的用例进行评审,再评审功能简单,优先级低的功能点。

    对于评审过程中,一时半会没有结论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作为会后讨论跟进的重点。

    这种做法,有很多优点,评审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大家注意力集中,参与激情高,这段时间讨论有难度有疑问的问题,效率高。最重要的事最先做。

    另外,整个评审会主次分明,有高潮有缓点,可以更高效的达到我们评审的目的。

    五、正式评审

    正式评审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细节,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可以说整个评审是成功的,有价值的。

    1、评审要按用例的优先级,功能的复杂程度进行;

    2、评审过程中尽量做到,思路清晰,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每一个功能点;

    3、超过5分钟无法确定结果的问题留作会后讨论跟进。

    六、评审结束后需要做些什么事?

    不是说评审会结束了,就完事了,其实对于整个用例评审,这才做了一半。    

    评审结束后,第一时间整理测试用例,把修正的内容重新整理补全。

    会上未确定的内容,会后继续跟进,直到确定结果。

    没有任何有疑问的地方了,再做个简单的用例评审会议总结(如修正了哪些功能点,补全了哪些?哪些模块功能有变动?哪些功能推迟到下一期做?等),

    这个总结是给自己整个用例评审工作总结,同时需同步给项目组其他成员,做好信息共享,这点很重要。

    好了,整个完整的用例评审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些,希望测试组人员认真去看,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个别地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灵活变动。

    最后,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沟通。  

    End ,正文结束。


  • 相关阅读:
    牛客寒假5-D.炫酷路途
    牛客寒假5-A.炫酷双截棍
    HDU-1024
    牛客寒假6-J.迷宫
    牛客寒假6-G.区间或和
    牛客寒假6-E.海啸
    【BZOJ3456】—城市规划(生成函数+多项式求逆)
    【BZOJ3456】—城市规划(生成函数+多项式求逆)
    【TopCoder SRM548 Div1】—KingdomAndCities(组合数学)
    【TopCoder SRM548 Div1】—KingdomAndCities(组合数学)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jjing/p/914653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