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16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1.模式动机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但每个对象的处理条件或权限不同。例如,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自己要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增加了难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找领导出差报销、生活中的“击鼓传花”游戏等。

    在计算机软硬件中也有相关例子,如总线网中数据报传送,每台计算机根据目标地址是否同自己的地址相同来决定是否接收;还有异常处理中,处理程序根据异常的类型决定自己是否处理该异常;还有 Struts2 的拦截器、JSP 和 Servlet 的 Filter 等,所有这些,如果用责任链模式都能很好解决。

    2.模式定义

    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的定义:为了避免请求发送者与多个请求处理者耦合在一起,将所有请求的处理者通过前一对象记住其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而连成一条链;当有请求发生时,可将请求沿着这条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也叫职责链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

    3.模式结构

    责任链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抽象处理方法和一个后继连接。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角色:实现抽象处理者的处理方法,判断能否处理本次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它的后继者。
    • 客户类(Client)角色: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4.模式代码

    # 抽象处理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Handler getNext() {
            return next;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 具体处理者 1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one".equals(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 1 负责该请求的处理");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结束。");
                }
            }
        }
    }
    
    # 具体处理者 2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two".equals(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 2 负责该请求的处理");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结束。");
                }
            }
        }
    }
    
    # Client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handler1.handleRequest("one");
        }
    }
    

    代码应该不难理解,作为 Java 开发,一直使用的 Tomcat 的 Filter 就是这个模式的。
    发现具体的处理者有些部分的代码时相同的,这时可以将公共的部分提取到 Handler 类中,具体怎么做,自己考虑一下吧。

    5.总结

    优点

    •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以及链的结构,发送者和接收者也无须拥有对方的明确信息。
    • 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满足开闭原则。
    •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当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动态地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也可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 责任链简化了对象之间的连接。每个对象只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不需保持其他所有处理者的引用,这避免了使用众多的 if 或者 if···else 语句。
    • 责任分担。每个类只需要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该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单一职责原则。

    缺点

    • 不能保证每个请求一定被处理。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所以不能保证它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传到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
    • 对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 职责链建立的合理性要靠客户端来保证,增加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可能会由于职责链的错误设置而导致系统出错,如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应用场景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或添加新的处理者。
    • 在不明确指定请求处理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处理者中的一个提交请求。
  • 相关阅读:
    Win10LTSC无法下载新版Microsoft Edge浏览器
    python识别视频黑屏或者低清晰度
    python提取视频第一帧图片
    盘点一下lua脚本和python的区别(基础)
    selenium控制已打开的页面
    frida- registernatives获取so层动态注册函数
    剑指 Offer 53
    剑指 Offer 52. 两个链表的第一个公共节点
    单链表中的环涉及到的6个相关问题
    剑指 Offer 51. 数组中的逆序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qinglong/p/1250222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