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行为的种子,你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生的命运。”
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我们也知道习惯有两面性: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具体要根据将习惯与整个生命连接起来看,若我们将生命的历程根据我们教育的四个阶段来看的话: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与入社会。那么培养好的习惯,不断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整个生命的过程。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这两个阶段中我们基本上是在懵懂的状态中,只能是根据父母或老师、长辈等年长者给予我们引导和训练,主要是以好的行为准则为主,在长时间的积久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父母或师长的教导下改正我们不好的习惯。跟多的是被动的行动,一步一步的养成习惯,没有太多的自主意识与想法,只要父母或师长们认为是好的习惯我们就去做,去体验。这个过程及其艰辛或者压抑。因为我们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太多的思辨能力。
在初高中阶段,随着我们读书,研习,观察等活动的增加,开始对习惯有所了解,知道只有好的习惯能够带给自我更好的发展,开始有目标和目的的去培养自己的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晨读,午休,晚回顾(反思)总结的习惯,逐步去学习构建自我知识体系框架的能力。这些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若在初高中形成那么考上一所相对比较好的大学,或者说是自己期望的大学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在大学与入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你喜欢的方向,将你良好的习惯与你的期望进一步加强,不断的夯实你自己的知识基础框架,努力跨领域扩展的能力等等。在这个阶段你将结合你的习惯和你的所学,找到你自己的职业或者发展的方向。若在这四个阶段中你逐步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那么恭喜你,你将是未来有所成就的人。
既然习惯如此的重要,是关联:行为&习惯&性格& 命运 重要的一个关键节点,那么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习惯呢?
就像本人在学习敏捷个人练习的时候,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都一直很正常,但是进入4月份就完全没有参加太多的练习,断断续续的,毫无进展。当然其中有很多事情发生,影响了练习的习惯养成。但是这个不是借口,因为只要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怎么样都会想到方法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人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的客服以外,还有众多的意外事件或者外因影响着你目标的达成。其实这些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自己是否还想要做这件事,是否还想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去坚持努力去做,哪怕是只要每天静下来专注的做10分钟的练习都会不一样。有意识的,静心专注的练习,即使很少的时间也是有益的。
其次,哪怕是你今天没能真正的完成整个练习,但是请记住,只要你不超过72小时,将你之前落下的练习做了,并且告诉自己你能够做到,你就不会有亏欠感,依然是在前行。
最后,就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反思,在思辨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
摘抄: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全面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或基础)。诸如:
亟须重新探索自我,培养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 光是事业成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 书中的好多原则,与在中国国内目前如火如茶的“卡耐基训练”的某些原则正相吻合。例如:
不该为他人的想法或喜好而活。 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点。 人际关系不是摆布他人的花招。人与人相处可以是对二人皆有益处的状况,也就是双赢(win—win),而非输赢的关系。 应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事情原委(这一点写得最精采),愈有自信的人愈承认与尊重他人的存在。 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人都想有所改进,也就是跟以前不一样。由于习惯的牵制,有时实在非常困难。然而,只要坚持原则,采取行动(了解与同意还不够),一定可以改变。 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柯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重塑。他强调,只有养成职业上的七种习惯,才能实现本质的改变。这“七种习惯”就是:
主动积极; 以终为始; 要事第一; 双赢思维; 知彼知己; 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 从修养内在品德出发,由内而外开启改变之门,从个人的成功到人际关系的成功,进而达到全面观照生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