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Java中的数据类型,可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类型两类
1.基本数据类型
也成为原始数据类型,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它们之间的比较,应该使用==,比较的是他们的值。
2.引用类型(类、接口、数组)
当它们用==进行比较的时候,比较的是它们在内存中的存放地址。
所以,除非是同一个new出来的对象,它们比较后的结果为true,否则比较后结果为false。
对象是放在堆中的,栈中存放的是对象的引用(地址)。由此可见==是对栈中的值进行比较的。
若要比较堆中对象的内容是否相同,那么就要重写equals方法了。
实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nt1 = 12; int int2 = 12; Integer Integer1 = new Integer(12); Integer Integer2 = new Integer(12); Integer Integer3 = new Integer(127); Integer a1 = 127; Integer b1 = 127; Integer a = 128; Integer b = 128; String s1 = "str"; String s2 = "str"; String str1 = new String("str"); 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 System.out.println("int1 == int2 : " + (int1 == int2)); System.out.println("int1 == Integer1 : " + (int1 == Integer1)); System.out.println("Integer1 == Integer2 : " + (Integer1 == Integer2)); System.out.println("Integer3 == a1 : " + (Integer3 == a1)); System.out.println("a1 == b1 : " + (a1 == b1));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1 == str1 : " + (s1 == str1));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 + (str1 == str2)); } }
结果如下:
int1 == int2 : true //比较的是数值 int1 == Integer1 : true //Integer会自动拆箱为int,所以为true Integer1 == Integer2 : false //不同对象,在内存存放地址不同,所以为false Integer3 == a1 : false //Integer3指向new的对象地址,b1指向缓存中127地址,地址不同,所以为false a1 == b1 : true a == b : false //Integer对于-128到127之间的数,会进行缓存,就不用new了,超过要new一个,new之后存放地址不同,所以为false s1 == s2 : true s1 == str1 : false str1 == str2 : false
Integer a1 = 127; Java在编译的时候,被翻译成 Integer a1 = Integer.valueOf(127);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对于-128到127之间的数,会进行缓存,Integer b1 = 127时,会将127进行缓存,下次再写Integer i6 = 127时,就会直接从缓存中取,就不会new了。超过这个范围,需要new一个新的对象。
二、equals
1.默认情况(没有覆盖equals方法)下equals方法都是调用Object类的equals方法。
Object的equals方法主要用于判断对象的内存地址引用是不是同一个地址(是不是同一个对象)。
下面是Object类中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定义的equals与==是等效的
2.要是类中覆盖了equals方法,那么就要根据具体的代码来确定equals方法的作用.
覆盖后一般都是通过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来判断对象是否相等。
下面是String类对equals进行了重写: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anObject; int n = count; if (n == anotherString.count) { char v1[] = value; 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 int i = offset; int j = anotherString.offset; while (n-- != 0) { if (v1[i++] != v2[j++])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即String中equals方法判断相等的步骤是:
(1).若A==B 即是同一个String对象 返回true
(2).若对比对象是String类型则继续,否则返回false
(3).判断A、B长度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话返回false
(4).逐个字符比较,若有不相等字符,返回false
这里对equals重新覆盖需要注意五点
(1) 自反性:对任意引用值X,x.equals(x)的返回值一定为true.
(2) 对称性:对于任何引用值x,y,当且仅当y.equals(x)返回值为true时,x.equals(y)的返回值一定为true;
(3) 传递性:如果x.equals(y)=true, y.equals(z)=true,则x.equals(z)=true
(4) 一致性:如果参与比较的对象没任何改变,则对象比较的结果也不应该有任何改变
(5) 非空性:任何非空的引用值X,x.equals(null)的返回值一定为false
实现高质量equals方法的诀窍
(1).使用==符号检查“参数是否为这个对象的引用”。如果是,则返回true。这只不过是一种性能优化,如果比较操作有可能很昂贵,就值得这么做。
(2).使用instanceof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正确的类型”。如果不是,则返回false。一般来说,所谓“正确的类型”是指equals方法所在的那个类。
(3).把参数转换成正确的类型。因为转换之前进行过instanceof测试,所以确保会成功。
(4).对于该类中的每个“关键”域,检查参数中的域是否与该对象中对应的域相匹配。如果这些测试全部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5).当编写完成了equals方法之后,检查“对称性”、“传递性”、“一致性”。
三、HashCode
hashCode()方法返回的就是一个数值,从方法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其目的是生成一个hash码。
hash码的主要用途就是在对对象进行散列的时候作为key输入,据此很容易推断出,我们需要每个对象的hash码尽可能不同,这样才能保证散列的存取性能。
事实上,Object类提供的默认实现确实保证每个对象的hash码不同(在对象的内存地址基础上经过特定算法返回一个hash码)。
哈希算法也称为散列算法,是将数据依特定算法直接指定到一个地址上。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hashCode方法实际上返回的就是对象存储的物理地址(实际可能并不是)。
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
好的散列函数在输入域中很少出现散列冲突
所有散列函数都有如下一个基本特性:
(1):如果a=b,则h(a) = h(b)。
(2):如果a!=b,则h(a)与h(b)可能得到相同的散列值。
Object 的hashCode方法:返回一个int类型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hashCode的作用
想要明白,必须要先知道Java中的集合。
总的来说,Java中的集合(Collection)有两类,一类是List,再有一类是Set。前者集合内的元素是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后者元素无序,但元素不可重复。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要想保证元素不重复,可两个元素是否重复应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这就是Object.equals方法了。
但是,如果每增加一个元素就检查一次,那么当元素很多时,后添加到集合中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就非常多了。也就是说,如果集合中现在已经有1000个元素,那么第1001个元素加入集合时,它就要调用1000次equals方法。这显然会大大降低效率。
于是,Java采用了哈希表的原理。
这样一来,当集合要添加新的元素时,
先调用这个元素的hashCode方法,就一下子能定位到它应该放置的物理位置上。
如果这个位置上没有元素,它就可以直接存储在这个位置上,不用再进行任何比较了;
如果这个位置上已经有元素了,就调用它的equals方法与新元素进行比较,相同的话就不存,不相同就散列其它的地址。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冲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实际调用equals方法的次数就大大降低了,几乎只需要一两次。
四、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关系
Java对于eqau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这样规定的:
(1)同一对象上多次调用hashCode()方法,总是返回相同的整型值。
(2)如果a.equals(b),则一定有a.hashCode() 一定等于 b.hashCode()。
(3)如果!a.equals(b),则a.hashCode() 不一定等于 b.hashCode()。此时如果a.hashCode() 总是不等于 b.hashCode(),会提高hashtables的性能。
(4)a.hashCode()==b.hashCode() 则 a.equals(b)可真可假
(5)a.hashCode()!= b.hashCode() 则 a.equals(b)为假。
上面结论简记:
1、如果两个对象equals,Java运行时环境会认为他们的hashcode一定相等。
2、如果两个对象不equals,他们的hashcode有可能相等。
3、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相等,他们不一定equals。
4、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不相等,他们一定不equals。
关于这两个方法的重要规范:
规范1:若重写equals(Object obj)方法,有必要重写hashcode()方法,确保通过equals(Object obj)方法判断结果为true的两个对象具备相等的hashcode()返回值。说得简单点就是:“如果两个对象相同,那么他们的hashcode应该相等”。不过请注意:这个只是规范,如果你非要写一个类让equals(Object obj)返回true而hashcode()返回两个不相等的值,编译和运行都是不会报错的。不过这样违反了Java规范,程序也就埋下了BUG。
规范2:如果equals(Object obj)返回false,即两个对象“不相同”,并不要求对这两个对象调用hashcode()方法得到两个不相同的数。说的简单点就是:“如果两个对象不相同,他们的hashcode可能相同”。
五、为什么覆盖equals时总要覆盖hashCode
个很常见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覆盖hashCode方法。在每个覆盖了equals方法的类中,也必须覆盖hashCode方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违反Object.hashCode的通用约定,从而导致该类无法结合所有基于散列的集合一起正常运作,这样的集合包括HashMap、HashSet和Hashtable。
1.在应用程序的执行期间,只要对象的equals方法的比较操作所用到的信息没有被修改,那么对这同一个对象调用多次,hashCode方法都必须始终如一地返回同一个整数。在同一个应用程序的多次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所返回的整数可以不一致。
2.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都必须产生同样的整数结果。
3.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不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则不一定要产生相同的整数结果。但是程序员应该知道,给不相等的对象产生截然不同的整数结果,有可能提高散列表的性能。
六、总结
1、equals方法用于比较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覆盖以后)
2、hashcode方法只有在集合中用到
3、当覆盖了equals方法时,比较对象是否相等将通过覆盖后的equals方法进行比较(判断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
4、将对象放入到集合中时,首先判断要放入对象的hashcode值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hashcode值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直接将该对象放入集合中。如果hashcode值相等,然后再通过equals方法判断要放入对象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对象是否相等,如果equals判断不相等,直接将该元素放入到集合中,否则不放入。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hla199106/article/details/4690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