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基础--VSLM


    TCP/IP VLSM

    • 网络工程师:应付各种复杂的网络,网络的项目的落地,全方位的人才。沟通管理能力。

    • TCP/IP DoD模型:
    1. 应用层:不同的面向应用的接口。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FTP: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SNMP:
      HTTP:
      SMTP:
      NFS:
      DHCP:
    2. 主机到主机层:
      TCP:web浏览器 ,文件传输 ,邮件传输。
      三次握手:
    • 第一次A向B发送:Send SYN(seq=100,ctl=SYN)
    • B的SYN received
    • 第二次B->A握手:Send SYN ACK(seq=300(随机的),ack(确认号)101,ctl=SYN,ack)
    • A的SYN received
    • 第三次A->B握手:Established(seq=101(序列号),ack=301(确认号),ctl=ack)

    UDP:IP电话 ,DNS服务(域名解析系统,从www.baidu.com解析成IP地址的协议),视频流。
    端口:软件端口,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号。


    • 窗口机制:
      B发回的ACK是指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消息号。
    1. 因特网层:ICMP,IGMP ,IP,ARP
      IP报文:20bit
      ARP地址:将IPv4解析为MAC地址,维护映射表的缓存,(静态的,重启后清空。)。

    主机A-----路由器B------主机C之间通信过程。

    • A的应用层进程提出请求。
    • 下发到A的传输层,然后给数据包加上源端口(本进程的端口)和目的端口。
    • 下发到A的网络层,给数据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 下发到A的数据链路层,加上A的Mac地址和下一跳B的MAC地址(默认网关,如果此时没有默认网关B的MAC地址,那么A就会发送广播,当B收到广播就回复,其他的主机不回复。从而A就得到B的MAC地址。)。
    • 下发到物理层传输
    • B接受到数据,首先上传到链路层判断目的MAC地址是否是本机的MAC地址,如果是,则去掉MAC地址,向上层传输,网络层判断数据的目的IP地址是否是本机的IP地址,如果是,则去掉IP地址,
      继续上传,否则把网络层的数据包原样恢复,下下层传输,到了数据链路层,查看ARP表,查找下一跳MAC地址,把数据包加上B的源MAC地址和目的地址,向下传输,发送。

    1. 网络接入层:

    VLSM:可变长度的子网掩码。

    iP地址中:以127开头的地址用于本地的回环测试。


    • 通信类型
      *单播:
      *广播:
      必须收。
      *组播:
      可以过滤。
    • 网络地址:在ipv4的网络地址中最小的地址为网络地址,主机部分均为0.
    • 广播地址:网络位置的不变,主机位置全部变为1。255.(内网的主机向广播地址发送消息,内网中所有的主机都会收到消息。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不能给主机用。交换机在配置vlan前所有接口都是一个广播域,但配置vlan后每一个vlan都是一个广播域。)
    • 主机地址:分配给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的地址。
    • 子网划分:在图片中,p27张。

    • IP地址的类别:
    • 私有IP地址(只能在内网中使用):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 相关阅读:
    状压DP
    数位dp
    浅谈网络最大流
    Luogu p2456 二进制方程
    dp基础√
    双联通分量与二分图
    是时候再写一篇新的博客了
    神仙网络最大流
    状态压缩dp相关
    图论 test solutio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xianhu1998/p/1312215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