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e01-计算机网络


    1.基础概述

      三网: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连通&共享)

      终端->z本地ISP->x地区IXP->y主干ISP

      通信方式: C/S 、P2P(即是client也是server 可共享彼此的资源)

      交互类型:

        电路交互(N个电话需N(N-1)/2条专用物理连接线路 建链->比特流传输由源至终->释放)

        报文交换(完整报文到达相邻节点B 存储并查表转发下一节点C)

        分组交互(报文的单个p1分组到达相邻节点B  存储并转发下一节点C  p2并可到达相邻节点B)

      性能指标:

        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字信号比特数据量 b/s)

        带宽(通信线路允许模拟信号的频带宽度 越大速率越快)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时延(发送b/(b/s)、传播m/(m/s)、处理、排队延时)

        时延带宽(传播延时*带宽 表示第一个比特到达终点时 链路上已经发送的比特量)

        往返时间RTT(自发送数据开始到终点确认收到并发送确认 这段时间)

        利用率(d/(1-u)网络空闲时延除以1-利用率)

      体系结构OSI七层与TCP/IP四层:

        TCP/IP四层体系结构:

          应用层协议(httpsmtpftp..etc)定义了应用进程间的通信和交互的规则,数据单元为报文;

          传输层的任务是负责提供两主机的应用进程间通信的通用服务,TCP协议面向链接、可靠,数据单元是报文段;UDP无链接、尽力传输,数据单元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主机通信,将传输层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输,使用IP协议,传输的是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将IP数据封装成帧(包含了差错、地址等控制信息),在相邻节点进行传输;

          物理层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帧数据;

       

  • 相关阅读:
    java 多线程 Future callable
    ngin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css跨域
    maven 项目调试本地代码
    tomcat -ROOT 与webapps 的关系,关于部署的一些问题
    需求分析,挖掘背后的原因
    js 短信验证码 计时器
    总结一些小问题
    基于synchronized 或 ReadWriteLock实现 简单缓存机制
    java cookie 工具类
    309. 最佳买卖股票时机含冷冻期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lijun/p/555889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