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写测试用例的方法与原则


    编写测试用例常用的方法:

    白盒:

    1. 代码检查与走查
    2. 桌面检查
    3. 同行评审
    4. 逻辑覆盖

    黑盒:

    1. 等价类划分法
    2. 边界值分析法
    3. 错误推论法
    4. 因果图法
    5. 判定表驱动法
    6. 正交试验法
    7. 功能图法
    8. 场景法
    测试用例的综合策略: 
       1、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 
       2、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3、用错误推测法再追加一些测试用例。
       4、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选用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的制定原则

      测试用例要包括欲测试的功能、应输入的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测试数据应该选用少量、高效的测试数据进行尽可能完备的测试;基本目标是:设计一组发现某个错误或某类错误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应覆盖方面:

      1、正确性测试:输入用户实际数据以验证系统是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测试用 例中的测试点应首先保证要至少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并且正常。

      2、容错性(健壮性)测试:程序能够接收正确数据输入并且产生正确(预期)的输出,输入非法数据(非法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溢出数据等),程序应能给出提示 并进行相应处理。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对产品操作一点也不懂的客户,在进行任意操作。

      3、安全性测试: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系统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够控制的程度,程序的数据处理能够保持外部信息(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

      4、接口间测试:测试各个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情况,数据输入输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5、数据库测试:依据数据库设计规范对软件系统的数据库结构、数据表及其之间的数据调用关系进行测试。

      6、边界值分析法:确定边界情况(刚好等于、稍小于和稍大于和刚刚大于等价类边界值),针对我们的系统在测试过程中主要输入一些合法数据/非法数据,主要在边界值附近选取。

      7、 压力测试:输入10条记录运行各个功能,输入30条记录运行,输入50条记录运行。。。进行测试。

      8、等价划分: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

      9、错误推测:主要是根据测试经验和直觉,参照以往的软件系统出现错误之处。

      10、效率: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的运行时间(主要是针对数据库而言)。

      11、可操作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难易程度(界面友好性)。

      12、可移植性:在不同操作系统及硬件配置情况下的运行性。

      13、回归测试:按照测试用例将所有的测试点测试完毕,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开发人员 已经解决,进行下一轮的测试。

      14、比较测试:将已经发版的类似产品或原有的老产品与测试的产品同时运行比较,或与已往的测试结果比较

    测试用例如何设计

      在测试用例的设计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开发的详细设计文档,充分了解产品的详细功能,不清的地方与开发人员进行沟通,搞懂每个功能,尽量详细到输入框、按钮等小功能,功能点清楚之后按照功能模块分类进行用例编写。在具体的用例设计中会运用到等价类 边界值等黑盒测试方法。

    推荐测书籍:软件测试的艺术

  • 相关阅读:
    idea编辑器快捷键
    双随机系统遇到的简单样式问题
    HTTP笔记八
    HTTP笔记七
    HTTP笔记六
    HTTP笔记五
    HTTP笔记四
    HTTP笔记三
    HTTP笔记二
    HTTP笔记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977690557/p/871686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