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汉语-词语-认知:观察力 |
观察力(observation ability),汉语词汇,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事物有一个新的认识。
1.返回顶部 |
1、
- 中文名:观察力
- 外文名:observation ability
- 属 性: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 认 识: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 特 点:目的性,条理性等
- 练习方法:静视,行视,抛视等
2、
2.返回顶部 |
1、
概述
相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场景:在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地辨别出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一名军医呢?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使得福尔摩斯能够迅速地辨别出一个人的职业、经历。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很快地破那么多案子,敏锐的观察力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之一。
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
从脚开始观察
观察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我们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而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观察力,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地睿智、谨严,发现许多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要观察一个人,就要把握住这样一个顺序:从下至上。也就是说,从他的鞋子开始观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先从他的脸开始观察呢?其实,一旦一开始就观察了一个人的脸,我们就会很容易地主观地对这个人进行评价,而因此影响或忽略了很多关于此人重要的信息。而从脚开始观察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首先观察他的鞋子,鞋子如果很脏 ,那说明这个人对于生活卫生方面并不怎么在意,同时也可以推测这个人对于生活方面并不严谨,甚至还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假设:可能他性格就是这样的。然后再观察他的裤子,其次是衣服,最后是脸。如果衣裤上有些褶皱或是污迹,那就可以证明上面的部分论断是正确的。同时,一个人身上的饰物也是辨认此人的主要依据。有时将一个人身上的耳环、项链、戒指之类的比较个人化的东西记住,往往成为辨认此人的关键。(见观察细说)
接下来可以观察这个人的体格,如手臂肌肉的粗壮程度、身高体型等等。其身上佩带的饰物也是关键信息,如耳环、紫色项链、银表等。有时饰物也是辨认出一个人的重要依据。在种种信息搜寻齐全之后,你就可以对这个人进行一个综合大概的评价了。
先打个比方,民工的共同特点是:体格普遍比较健壮、皮肤黝黑、衣服褴褛、不太在意衣服等等一系列的细节。 如果你在街上看见了这样的人,你一定能够马上看出来他是民工。
再比方说:一个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那么他的右手手掌根部就会有老茧,因为他要时常使用鼠标;如果是在银行工作的人,那在他的手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老茧比较厚;如果是司机,那么在他手上,经常握方向盘的部分的老茧特别厚的;如果是打针的医生,那么在他的大拇指、食指、中指部分有老茧,因为医生打针时需要用三根手指来拿的,这是一般的打针医生的习惯;如果是一个军人,他的体格一定比较健壮、皮肤较黝黑、吃饭速度快、腰板挺直、脾气倔强甚至死板,整个人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种气质只有通过对军人的观察才能慢慢掌握 ,不通过观察是很难掌握这种特殊的气质的。
想要在不问当事人的情况下得知那人所从事的职业,最好的方法就是获知许许多多职业所具有的特征,并且能够将之熟记并运用自如。如果不行,可以根据他在说话时透露出的信息来推断他从事的职业的范围,这需要一定的联想能力,比如握手时,感觉对方手指特别纤长有力,那么说明他可能有相当艺术才能,比如写得一手好字或绘画、弹钢琴等。所谓一些职业可能带有的特征,主要是包括:习惯穿着、习惯动作,身体特征等等。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的特征如下:
1、学校的教师(除体育老师外):指甲缝残留白色粉末;衣袖,裤腿褶皱中也带有白色粉末;大拇指与食指(拿粉笔的部分)的茧子略厚。
2、厨师:脸部皮肤较差,肤色也不好;体型略肥厚;头发和脸较油腻;左手较右手大(因为大多厨师为右撇子,则右手灵活性高,所以右手拿铲左手拿锅);手臂和手背可能有细小烫痕;身上可能会有油烟味。
3、接待员(国内的情况不清楚,比较复杂,在国外一些比较繁忙的地段,主要是政府部门又或者旅游行业的对外接待员):有咬指甲的习惯,臀部相对宽大些。
4、旧式的火车司机:右脚鞋底的磨损会相对比左脚多的多,而且脸部皮肤不佳。
5、出租车司机:长年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胃和脊椎方面的病症。
6、货运车司机:脊椎方面的病症比较突出;臀部相对宽大;体形也根据地方的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肥胖;脸部皮肤不好;手上拇指食指内侧有老茧。
7、外科医生:食指上部内侧有一条斜向印痕(有一说法是经常用外科缝合线的原因)。
8、木匠:吸烟时,有长时间把烟叼在嘴巴上的习惯。
9、经常用笔的文职:食指和中指关节有突起。
10、军人:通常来说吃饭快,走路快,性格内向的多,不善言谈,具有顺从倾向。
11、运动员:游泳的人,肩特别宽,上身基本成倒三角,身材匀称;而打澳式橄榄球的人肩膀就没有那么宽,身材也较匀称;踢足球的人腿部肌肉特别发达,视力较好,空间感很好;体操运动员基本上个子都不是很高,身材极其健美;跳水运动员个子一般不高,有较好的弹跳能力;打乒乓球的运动员有些驼背,视力好;网球选手,手臂力量足,体力好,胸脯大。
12、艺术家:如果是搞乐器的,手指粗些的演奏弹拨类乐器,比如古筝,箜篌,竖琴等,因为有些曲子演奏起来需要一定的力度、手指修长、跨度大(尤其是拇指跟食指)的演奏键盘乐器;至于演奏弦乐器的人,比如二胡,大中小提琴,左手食指,中指跟无名指的指腹会有茧,在琴弦上磨出来的;拉小提琴的人,他的头可能会稍微左边偏,因为要夹住琴身。
特点
目的性
一个人在进行感知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算是一般感知,不能称做观察。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因此可以说,目的性是区分一般感知和观察力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为观察的目的性,至少应当包括:明确观察对象、观察要求、观察的步骤和方法。而这些内容,可以在观察前的观察计划中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一般地说,不论是长期的观察,系统的观察,还是短期的、零星的观察,都须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的目的性,还要求我们在进行观察时,必须勤做记录。这种记录是我们保存第一手资料最可靠的手段。记录要力求系统全面,详尽具体,正确清楚,并持之以恒。贝弗里奇告诉我们:“做详尽的笔记和绘图都是促进准确观察的宝贵方法。在记录科学的观察时,我们永远应该精益求精。”实践证明,要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长期的系统的观察记录(如观察日记),必须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切忌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气象学专家竺可桢在北京几十年如一日,对气候变化,进行长期观察,从不间断。他每天都坚持测量气温、风向、温度等气象数据,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为编写《中国物候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条理性
观察是一种复杂而细致的艺术,不是随随便便,漫无条理地进行所能奏效的。观察必须全面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长期的观察需要如此,短期的观察也需要如此。
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方式。
1.按事物出现的时间说,可以由先到后进行观察。
2.按事物所处的空间说,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进行观察。
3.按事物本身的结构说,可以由外到内,也可以由内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
4.按事物外部特征说,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进行观察。
观察力的条理性,可以保证输入的信息具有系统性、条理性,而这样的信息,也就便于智力活动对它进行加工编码,从而提高活动的速度与正确性。如果一个人做事杂乱无章,那通过他所获得的信息也就必然是杂乱无章的。这样,他的智力活动要在一堆乱麻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必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智力活动的正确性。
理解性
观察力包含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感知因素(通常是视觉),二是思维因素。
思维参与观察力的主要作用,它可以提高观察的理解性。理解可以使我们及时地把握观察到客体的意义,从而提高我们对客体观察的迅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深刻性。
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有效地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就易于把握事物的特点。考察事物的各种特性、部分、方面以及由这些特性、部分、方面所联成的整体,就会使我们易于把握事物的整体和部分。
敏锐性
观察力的敏锐性指迅速而善于发现易被忽略的信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牛顿根据苹果坠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瓦特改善了蒸汽机。在学习活动中,同学之间的观察力千差万别,同是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出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则相反。敏锐性的高低是观察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观察力的敏锐性与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现象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兴趣可以提高人们观察力的敏锐性,例如,同在乡野逗留,植物学家会敏锐地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庄稼和野生植物;而一个动物学家则又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动物。达尔文曾经谈到自己和一位同事在探测一个山谷时,如何对某些意外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们俩谁也没有看见周围奇妙的冰河现象的痕迹;我们没有注意到有明显痕迹的岩石,耸峙的巨砾……”显然,达尔文对各类生物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但对于地质现象却没有什么兴趣。
观察力的敏锐性是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他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观察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相反,一个知识面狭窄、经验贫乏的人。他面对许多被观察的对象,总有应接不暇的感觉,而结果什么都发现不了。当然,知识对观察的敏锐性还有消极作用。有些人常常凭借知识对一些事物进行主观臆断。歌德曾说过:“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
准确性
正确地获得与观察对象有关的信息。在观察过程中,不只是注意搜寻那些预期的事物,而且还要注意那些意外的情况。
其次,是对事物进行精确地观察:既能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能觉察出事物比隐蔽的特征;既能观察事物的全过程,又能掌握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能综合地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分别地考察事物的各个部分;既能发现事物相似之处,又能辨别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再次,搜寻每一细节。一个具有精确观察力品质的人,他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就会避免那种简单的、传统的、老一套的方式,选择那种不寻常的、不符合正规的、复杂多变的创新方式,这往往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例如,让被试者在30分钟之内用22种不同颜色,一寸见方的硬纸片,拼成24厘米长、33厘米宽的镶嵌图案时,创造能力高的人通常尝试用22种颜色,而较平凡的人则趋于简单化,利用颜色的种类较少。不但如此,创造能力较高的人所拼的图案,近乎奇特,无规律,不美观,他们不愿意依样画葫芦,仿拼任何普通图形,而愿意大胆地独出心裁,标新立异,不怕冒险,宁愿向通俗的形、色挑战。
各种观察力的品质在学习活动中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观察的目的性是学习目的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保证我们的学习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观察的条理性,是循序渐进地从事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它有助于我们获得系统化的知识。观察力的理解性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对由观察而获得的知识的理解,不致于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为了获得某些看来平淡无奇,实际上意义较大的知识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确性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得到的知识深刻准确地领会,不致于似是而非,以假乱真,错误百出,纵漏丛生。在学习中,我们必须把观察力的各种品质结合起来,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获得系统的、理解的、深刻的、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
培养的步骤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
特别是对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要从小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通过直接体验,积累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的能力和习惯。为了有效地进行观察,更好地锻炼观察力,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是必要的。
一、确立观察目的。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点,有目的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你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例如,你想要办一个新的商店,需要从别的商店获得一些商品陈列的经验,此时,你去观察一定带着目的性。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二、制订观察计划。在观察前,对观察的内容做出安排,制订周密的计划。如果在观察时毫无计划,漫无条理,那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因此,我们进行观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部就班,系统进行。观察的计划,可以写成书面的,也可以记在脑子里。
三、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每个人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出现不同的兴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因此,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锻炼观察能力,必须培养每个人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人们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同时,还要有中心兴趣。有了中心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
四、观察现象,探寻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引导他们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五、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大多数同学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或者看得粗心、笼统,甚至观察的顺序杂乱无章。一个良好的观察者必须具备观察事物的技巧,掌握适当的观察方法。
六、遵循感知的客观规律。观察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提高的。因为,为了培养观察力,就必须遵循感知的一些规律。也就是说感知的一些规律也成为观察的基本规律。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七条:
A.强度律。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因此,在实践中,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
B.差异律。这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点红就很容易被感知。鹤立鸡群,也是属于这类情形。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则几乎无法辨认。
C.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例如观察的高矮对比,色彩对比。
D.活动律。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感知。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在观察中要善于利用活动规律,达到观察目的。
E.组合律。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实际观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式相同或颜色一致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各自的特点。例如在一堆乱物件中选大小相差不远,颜色相近的若干件,排列起来比较,就可看出彼此的差异。
F.协同律。指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也指同时运用强度、差异、对比等规律去观察对象。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我们学习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过多种感知的渠道,提高观察的效力。
G.养成持久的观察习惯。贝弗里奇说:“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究态度观注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重要,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一个人有了持久的观察习惯,他能克服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而观察力就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练习方法
要锻炼观察力,应从身边的事物、所处的环境、人的特点着手。比如:你家里的桌子的位置有轻微变化、你的一个新朋友的眼皮是内双的、今天路上的车辆比以往少了一点(从此你可以去推断为什么少,发生了什么)、餐厅见的某个陌生人是个左撇子、你周围的人的表情,穿着等等。
观察是一种用心的行为,而非随随便便地“看”。观察一个楼梯,你可以算它的级数、高低,光是看的话,你可能只是记得:它是一个楼梯。
在初练观察力时,最好养成有意识的观察。针对一个平凡无常的事物,你应有意地细微地观察它所具有的特征,注意常人难以发现的地方。再有,通过对比也是训练观察力的好方法。如:今天和昨天的窗户上的灰尘有什么变化、股市的变化并推测其未来趋势。观察,不仅要观察其内在本质,也要着重于发现事物的变化。
总之,持有一颗观察的心并付诸实践,长此以往,便可以训练出潜意识的观察能力,即:对于什么事物,都会习惯性地去观察。这是一种好习惯。
静视——一目了然
1、在你的房间里或屋外找一样东西,比如表、自来水、笔、台灯、一张椅子或一棵花草,距离约60厘米,平视前方,自然眨眼,集中注意力注视这一件物体。默数60~90下,即1~1.5分钟,在默数的同时,要专心致志地仔细观察。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勾勒出该物体的形象,应尽可能地加以详细描述,最好用文字将其特征描述出来。然后重复细看一遍,如果有错,加以补充。
2、你在训练熟练后,逐渐转到更复杂的物体上,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然后闭眼回想。重复几次,直到每个细节都看到。可以观察地平线、衣服的颜色、植物的形状、人们的姿势和动作、天空阴云的形状和颜色等。观察的要点是,不断改变目光的焦点,尽可能多地记住完整物体不同部分的特征,记得越多越好。在每一分析练习之后,闭上眼睛,用心灵的眼睛全面地观察,然后睁开眼睛,对照实物,校正你心灵的印象,然后再闭再睁,直到完全相同为止。还可以在某一环境中关注一种形状或颜色,试着在周围其他地方找到它。
3、建议你然后再去观察名画。必须把自己的描述与原物加以对照,力求做到描写精微、细致。在用名画作练习时,应通过形象思维激发自己的感情,由感受产生兴致,由兴致上升到心情。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因为在你制作新的心中的形象的过程中,你吸收使用了大量清晰的视觉信息,并且把它储藏在你的大脑中。
行视——边走边看
以中等速度穿过你的房间、教室、办公室,或者绕着房间走一圈,迅速留意尽可能多的物体。回想,把你所看到的尽可能详细地说出来,最好写出来,然后对照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眼睛像闪电一样看。可以在眨眼的功夫,即01~04秒之间,去看眼前的物品,然后回想其种类和位置;看马路上疾驶的汽车牌号,然后回想其字母、号码;看一张陌生的面孔,然后回想其特征;看路边的树、楼,然后回想其棵数、层数;看广告牌,然后回想其画面和文字。所谓“心明眼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锻炼视觉的灵敏度,锻炼视觉和大脑在瞬间强烈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你从内到外更加聪慧。
抛视——天女散花
取25块到30块大小适中的彩色圆球,或积木、跳棋子,其中红色、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各占三分之一。将它们完全混合在一起,放在盆里。用两手迅速抓起两把,然后放手,让它们同时从手中滚落到沙发上,或床上、桌面上、地上。当它们全部落下后,迅速看一眼这些落下的物体,然后转过身去,将每种颜色的数目凭记忆而不是猜测写下来。检查是否正确。
重复这一练习10天,在第10天看看你的进步。
速视——疏而不漏
取50张7厘米见方的纸片,每一张纸片上面都写上一个汉字或字母,字迹应清晰、工整,将有字的一面朝下。也可用扑克牌。取出10张,闭着眼使它们面朝上,尽量分散放在桌面上。接着,睁眼用极短的时间仔细看它们一眼。然后转过身,凭着你的记忆把所看到的字写下来。紧接着,用另10张纸片重复这一练习。每天这样练习三次,重复10天。在第10天注意一下你取得了多大进步。
统视——尽收眼底
睁大你的眼睛,但不要过分以至于让你觉得不适。注意力完全集中,注视正前方,观察你视野中的所有物体,但眼珠不可以有一点的转动。坚持10秒钟后,回想所看到的东西,凭借你的记忆,将所能想起来的物体的名字写下来,不要凭借你已有的信息和猜测来作记录。重复10 天,每天变换观察的位置和视野。在第10天看看你的进步。
注意事项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习惯成自然,观察力贵在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应注意些什么呢?
1、忌漫无目的。许多人在观察事物时,东张西望,漫无目标,他们观察过的事物如过眼烟云,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因而总形不成观点。
2、忌片面观察。有的人观察事物,只注意它的正面,不注意它的反面;只观察表面,不观察内部;只注意现在,不注意过去;只去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由于这种片面观察,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一些假象,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中国古代兵书上有疑兵计和兵不厌诈的谋略,就是故意利用一些手段混淆敌人的视听,破坏他们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三国演义》中“张飞独断当阳桥”的故事。曹操看见张飞雄赳赳,横枪立马在桥头之上,又看见张飞身后的树林背后尘埃蔽日,似乎埋伏有大队人马。他又想起关羽曾经告诉他的话:“吾弟张翼德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这时张飞连吼三声,声如巨雷,势如猛虎,曹操立即转身逃走,退兵30里。曹操这时犯的就是片面观察的错误。
3、忌无重点。有人虽然去观察事物却不带目的性。一古脑儿地观察,把所有现象都收留,囫囵吞枣,结果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观察结果不理想。
4、忌走马观花。有人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这样既得不到具体印象,又遗漏许多细节,使观察结果一般化。
5、忌不用心思。有人在观察中,不用心去分析、去比较,也不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因而也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学生因为兴趣广泛,性情活泼,最容易在观察中出现这样的错误,他们往往凭借一时的好奇心,不做更深入的探求。
6、忌半途而废。有人在观察中,遇到复杂和难于解决的问题时,便停止观察,结果常常功亏一篑。
此外,观察过程中还应忌情绪不稳定。有人在愉快时就有兴趣观察,不愉快时就心情烦躁,观察不下去,甚至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由于心情紧张而根本无力进行观察。有人对智力较高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情绪稳定,不忽冷忽热,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1、
2、
6.返回顶部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