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st.log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boost.log的几个重要的概念,然后分析其框架结构,最后详细解析了一段示例代码,并总结了将boost.log应用到自己的程序中时的步骤。

    1. 几个概念

    • 日志记录:一个独立的消息包,这个消息包还不是实际写到日志里的消息,它只是一个候选的消息。
    • 属性:日志记录中的一个消息片。
    • 属性值: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属性的值了,可以是各种数据类型。
    • 日志槽(LOG SINK):日志写向的目标,它要定义日志被写向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写。
    • 日志源:应用程序写日志时的入口,其实质是一个logger对象的实例。
    • 日志过滤器:决定日志记录是否要被记录的一组判断。
    • 日志格式化:决定日志记录输出的实际格式。
    • 日志核心:维护者日志源、日志槽、日志过滤器等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全局中的实体。主要在初始化logging library时用到。

    2. 框架结构

     

    如图,

    (1). 应用程序在图的右侧,通过一个或多个logger实例发送日志消息。

    (2). 应用程序也可以出现在左侧,那就是一个日志的显示实例了。

    (3). 一个日志记录的数据中会包括许多属性。属性基本上是一个函数,它的返回值就是属性值。比如时间不是一个函数(也是一个属性)。

    (4). 有三种类型的属性集:全局的,特定线程的,特定源的。前两个是由logging core来维护的,所以不用再初始化。

    (4.1). 全局属性集中的属性被连接到所以的日志对象上。

    (4.2). 线程属性集中的属性会连接到把它注册到属性集时的那个线程。

    (4.3). 源属性集由初始化日志的源来维护的,它会连接到一个特定的源上。

    (4.4). 当一个源初始化日志对象的时候,它会从上述的三个属性集的所有属性中得到属性值。这些值会在将来处理。

    如果在不同的属性集中有相同的属性名字的时候就会造成冲突,解决冲突的方法是全局属性集的优先级最低,源属性集的优先级最高。高优先级的属性会覆盖低优先级的属性。

    (5). 当组合属性值的时候,logging core来决定一个属性是否要被送到sink中,这就是过滤。有两层过滤,首先应用的是全局中过滤,全局过滤用来快速的过滤掉那些不需要的日志记录。然后 就是sink指定的过滤了。每个sink都有单独的过滤器。sink过滤器允许将一个日志记录定向到一个指定的sink。

    (6). 如果一个日志记录至少通过了一个sink的话,它就可以用了。这时候就是日志消息格式化的时候了。格式化完成的日志消息和属性值一起被送到接收它们的sink中。

    (7). 如上图所示,sink被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这是为了抽象sink的通用功能,如过滤和线程同步。前端由日志库提供,用户不大可能再去实现它。而后端 很可能是在日志库的外面,它来实现对日志记录的处理。如写文件,发送到网络等。日志库提供了大部分通常用到的后端程序。

    3. 示例代码解析

    //这个示例代码在boost.log的basic_usage里,文件前面include就省略了。
    
    namespace logging = boost::log;
    
    namespace fmt = boost::log::formatters;
    
    namespace flt = boost::log::filters;
    
    namespace sinks = boost::log::sinks;
    
    namespace attrs = boost::log::attributes;
    
    namespace src = boost::log::sources;
    
    using boost::shared_ptr;
    
    // 这里定义了一个日志级别的enum,后面在日志输出时会是一个属性值
    
    enum severity_level
    
    {
    
        normal,
    
        notification,
    
        warning,
    
        error,
    
        critical
    
    };
    
    // 定义上面的级别输出流操作的重载函数,在日志输出时会用到
    
    template< typename CharT, typename TraitsT >
    
    inline std::basic_ostream< CharT, TraitsT >& operator<< (
    
        std::basic_ostream< CharT, TraitsT >& strm, severity_level lvl)
    
    {
    
        static const char* const str[] =
    
        {  // 这里的每一个值要与severity_level enum对应
    
            "normal",
    
            "notification",
    
            "warning",
    
            "error",
    
            "critical"
    
        };
    
        //如果日志的级别在enum里,则输出相应的文本
    
        if (static_cast< std::size_t >(lvl) < (sizeof(str) / sizeof(*str))) 
    
            strm << str[lvl];
    
        else  //否则直接输出数字值
    
            strm << static_cast< int >(lvl);
    
        return strm;
    
    }
    
    // 这个函数用来测试日志嵌套输出的功能
    
    int foo(src::logger& lg)
    
    {
    
        BOOST_LOG_FUNCTION(); // 这里会在Scope属性中加入“foo”
    
        BOOST_LOG(lg) << "foo is being called";
    
        return 1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创建一个sink: synchronous_sink是sink frontend, 
    
        //           text_ostream_backend是sink backend
    
        //           text_ostream_backend可以将日志以文本的方式输出
    
        // synchronous_sink可以处理线程同步的问题,也就是在多个线程同时使用
    
        // 这个sink时,我们的应用程序不用再考虑线程同步的问题了。
    
        typedef sinks::synchronous_sink< sinks::text_ostream_backend > text_sink;
    
        shared_ptr< text_sink > pSink(new text_sink);
    
        //好了,现在pSink就是一个text_sink类型的shared_ptr指针了
    
        { // 这里限定的区域是为了下面的锁
    
            // 获取一个backend的锁指针.
    
            // 因为有了synchronous_sink类型的frontend,我们这里只要有这个
    
            // locked_backend() 就保证在此处操作时不会有其它的线程同时操作.
    
            text_sink::locked_backend_ptr pBackend = pSink->locked_backend();
    
            // 既然backend是一个text_ostream类型的,我们就可以加入一些ostream类型
    
            // 的输出流给他日志会同时输出到这些输出流中
    
            // 先加一个std::clog给它
    
            shared_ptr< std::ostream > pStream(&std::clog, logging::empty_deleter());
    
            // shared_ptr会在指针不再使用时删除它, 但std::clog是不能删除的, 
    
            // 所以加logging::empty_deleter()
    
            pBackend->add_stream(pStream);
    
            // 再加一个std::ofstream给它
    
            shared_ptr< std::ofstream > pStream2(new std::ofstream("sample.log"));
    
            assert(pStream2->is_open());
    
            pBackend->add_stream(pStream2);
    
        }
    
        // 好了,我们已经做好了一个sink, 现在将它加入到logging library里
    
        logging::core::get()->add_sink(pSink);
    
        // 再创建一个logger, 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输出了.
    
        src::logger lg;
    
        // Hello, World 一下, 在sample.log文件和控制台上会同时显示
    
        BOOST_LOG(lg) << "Hello, World!";
    
        // 格式化输出, 也是用locked_backend来操作, 此时指定的属性要在后台逐一定义.
    
        pSink->locked_backend()->set_formatter(fmt::ostrm
    
            << fmt::attr("LineID") // 这个是指日志文件的行号,不是程序源文件的行号
    
            << " [" << fmt::date_time< boost::posix_time::ptime >("TimeStamp", "%d.%m.%Y %H:%M:%S.%f") 
    
            << "] [" << fmt::attr< severity_level >("Severity") 
    
            // 注意这里的severity_level正是我们前面定义的enum
    
            << "] [" << fmt::time_duration< boost::posix_time::time_duration >("Uptime") 
    
            // 这个属性在后面会被定义成一个线程范围的属性
    
            << "] [" << fmt::attr< std::string >("Tag") 
    
            // 这个Tag只是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属性
    
            << "] [" << fmt::named_scope("Scope", fmt::keywords::scope_iteration = fmt::keywords::reverse) << "] " 
    
            // 这个Scope属性就是打印嵌套函数的东西了
    
            << fmt::message()); // 最后,别忘了将最重要的日志内容打印了.
    
        /*
    
        // 这是另外一种格式化的方法, 好像更简单一些.
    
        pSink->locked_backend()->set_formatter(
    
        fmt::format("%1% @ %2% [%3%] >%4%< Scope: %5%: %6%")
    
        % fmt::attr("LineID")
    
        % fmt::date_time< boost::posix_time::ptime >("TimeStamp", "%d.%m.%Y %H:%M:%S.%f")
    
        % fmt::time_duration< boost::posix_time::time_duration >("Uptime")
    
        % fmt::attr< std::string >("Tag")
    
        % fmt::named_scope("Scope", fmt::keywords::scope_iteration = fmt::keywords::reverse, fmt::keywords::scope_depth = 2)
    
        % fmt::message());
    
        */
    
        // 下面开始设置属性了.
    
        // LineID是一个计数器,先创建一个初始值为1的计数器.
    
        shared_ptr< logging::attribute > pCounter(new attrs::counter< unsigned int >(1));
    
        // 将它加入到全局属性中,如果要求将不同的内容输出到不同的日志文件中去,这里设置为全局属性可能就是不太合适了.
    
        logging::core::get()->add_global_attribute("LineID", pCounter);
    
        // 下面是设置TimeStamp属性
    
        shared_ptr< logging::attribute > pTimeStamp(new attrs::local_clock());
    
        logging::core::get()->add_global_attribute("TimeStamp", pTimeStamp);
    
        // 设置Uptime属性为线程级属性,因为运行时间只能在一个线程内衡量才有意义
    
        // attrs::timer应该是一个boost::posix_time::time_duration类型的值,会记录上本次调用与上一次调用的时间差。
    
        BOOST_LOG_SCOPED_THREAD_ATTR("Uptime", attrs::timer);
    
        // Socpe也是一个线程级的属性,add_thread_attribute是另外一个增加线程级属性的方法
    
        boost::shared_ptr< logging::attribute > pNamedScope(new attrs::named_scope());
    
        logging::core::get()->add_thread_attribute("Scope", pNamedScope);
    
        // 设置日志的Scope,也就是“main”函数
    
        BOOST_LOG_FUNCTION();
    
        // 现在再输出两个日志记录,结果是这样的:
    
        // 1 [08.12.2009 11:16:42.750000] [] [00:00:00.000079] [] [int __cdecl main(int,char *[])] Some log line with a counter
    
        // 2 [08.12.2009 11:16:42.765625] [] [00:00:00.016310] [] [int __cdecl main(int,char *[])] Another log line with the counter
    
        BOOST_LOG(lg) << "Some log line with a counter";
    
        BOOST_LOG(lg) << "Another log line with the counter";
    
        // 注意到上面有两个空的属性,一个是severity_leve, 另一个是Tag
    
        // 下面设置一下Tag.
    
        {
    
            // 这里设定一个这个区域的名字为“Tagging scope”,输出scope属性值时会增加这个scope
    
            BOOST_LOG_NAMED_SCOPE("Tagging scope");
    
            // 现在增加给lg增加一个临时的属性.
    
            // 每一个在当前scope里用lg输出的日志记录,它的“Tag”属性值都是“Tagged line”
    
            BOOST_LOG_SCOPED_LOGGER_TAG(lg, "Tag", std::string, "Tagged line");
    
            // 也可以用下面的代码实现:
    
            // attrs::constant< std::string > TagAttr("Tagged line");
    
            // logging::scoped_attribute _ =
    
            //     logging::add_scoped_logger_attribute(lg, "Tag", TagAttr);
    
            // 再输出两条看一下,结果是这样的, 注意“Tagged line”和“Tagging scope”:
    
            // 3 [08.12.2009 11:16:42.781250] [] [00:00:00.032886] [Tagged line] [Tagging scope<-int __cdecl main(int,char *[])] Some tagged log line
    
            // 4 [08.12.2009 11:16:42.812500] [] [00:00:00.051012] [Tagged line] [Tagging scope<-int __cdecl main(int,char *[])] Another tagged log line
    
            BOOST_LOG(lg) << "Some tagged log line";
    
            BOOST_LOG(lg) << "Another tagged log line";
    
        }
    
        // 这里再输出一行,就没有上面那个区域中的“Tag line”和“Tagging scope”了:
    
        // 5 [08.12.2009 11:16:42.828125] [] [00:00:00.068013] [] [int __cdecl main(int,char *[])] Now the tag is removed
    
        BOOST_LOG(lg) << "Now the tag is removed";
    
        // 现在可以看一下过滤器的使用了。
    
        // 过滤器的过滤条件是基于属性的。
    
        // 每一个过滤器其实就是一个返回值为bool型的函数对象.
    
        // 过滤器可以指定到sink,也可以指定到全局.
    
        // 像下面这样可以为一个sink设置过滤器:
    
        //pSink->set_filter(
    
        //    flt::attr< severity_level >("Severity") >= warning // 输出所有Severity属性值大于等于warning的日志记录
    
        //    || flt::attr< std::string >("Tag").begins_with("IMPORTANT")); // 或者Tag属性值以“IMPORTANT”开头的
    
        // 对于std::string或std::wstring类型的属性有一些谓词可以使用:
    
        // "begins_with", "ends_with", "contains", "matches"
    
        // 其中matches谓词可以RegEx表达式
    
        // 下面是设置全局的过滤器
    
        logging::core::get()->set_filter(
    
            // Write all records with "warning" severity or higher
    
            flt::attr< severity_level >("Severity") >= warning 
    
            || flt::attr< std::string >("Tag").begins_with("IMPORTANT"));
    
        //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lg”来输出日志记录了。
    
        // 
    
        // 另外,还有一个severity_logger,可以直接使用它来做logger
    
        // 如果想增加一些功能,可以派生于它的类
    
        src::severity_logger< severity_level > slg;
    
        // 由于我们前面设置了过滤器(不论是全局的还是sink的都影响),所以下一行的
    
        // normal日志记录将不会输出。其它是设置为全局和线程的属性对于slg也同样适用。
    
        BOOST_LOG_SEV(slg, normal) << "A normal severity message, will not pass to the output";
    
        BOOST_LOG_SEV(slg, error) << "An error severity message, will pass to the output";
    
        {
    
            // 这里设置一个以“IMPORTANT”开头的Tag属性
    
            BOOST_LOG_SCOPED_THREAD_TAG("Tag", std::string, "IMPORTANT MESSAGES");
    
            // 下面再用slg输出一个normal日志。
    
            // 这里没有指定level,但severity_logger默认级别为0,在这个程序里就是normal
    
            // 也可以指定severity_logger的默认级别
    
            BOOST_LOG(slg) << "Some really urgent line";
    
        }
    
        // reset_filter()了sink的filter,如果前面设置了sink的过滤器,这里会取消掉。但全局的不会被reset
    
        pSink->reset_filter();
    
        // 下面会先输出foo里的日志记录,然后再输出这个日志记录
    
        BOOST_LOG(lg) << "The result of foo is " << foo(lg);
    
        return 0;
    
    }

    4. 总结

    boost.log框架主要是由日志源,全局库,sink组成。

    • 在上面的程序中,日志源就是src::logger lg和src::severity_logger< severity_level > slg。
    • 全局库就是logging::core::get()。
    • sink就是pSink,这是一个sinks::synchronous_sink< sinks::text_ostream_backend >类型的指针。

    sink的backend可以设置输出流,可以设置输出格式。

    属性可以设置为全局的,线程的,日志源的。也可以在一个区域中设置一个临时的属性。

    问: 说,要将日志放文件里, 总共分几步?

    • 答: 总共分三步
    • 第一步、 创建一个sink, 向sink加入文件输出流;
    • 第二步、将sink加入到logging library里, 并创建一个logger;
    • 第三步、向logger输出日志记录。

    5. 其它

    如何限制日志文件的长度?

    // 创建一个格式化对象, 另一种格式化的方法
    
    boost::function< void (std::ostream&, 
    
                           logging::attribute_values_view const&, 
    
                           std::string const&) > formatter = 
    
    fmt::ostrm
    
    << fmt::attr< unsigned int >("LineID", "[%09u] ")
    
    << fmt::date_time< boost::posix_time::ptime >("TimeStamp") << " *"
    
    << fmt::message();
    
    // 创建一个sink
    
    boost::shared_ptr< sinks::synchronous_sink< sinks::text_ostream_backend > > sink(
    
        new sinks::synchronous_sink< sinks::text_ostream_backend >);
    
    // 增加常用属性,也就是LineID和TimeStamp这两个属性。这个方便一点
    
    logging::add_common_attributes();
    
    // 设置sink的输出格式
    
    sink->locked_backend()->set_formatter(formatter);
    
    // 日志文件将1个小时换一个,且文件大小不会超过1MB。文件名从file_00.log开始
    
    sink->locked_backend()->add_stream(
    
                        boost::make_shared< boost::log::rotating_ofstream >(
    
                        "file_%02N.log", 
    
                        logging::keywords::rotation_interval = 3600, 
    
                        logging::keywords::rotation_size = 1048576)
    
                );
    
    // 将sink加到logging::core里面
    
    logging::core::get()->add_sink(sink);
    男人就是责任!
  • 相关阅读:
    洛谷P1056_排座椅 贪心+桶排思想
    NOIP普及组相关
    洛谷P1464_Function 记忆化搜索
    Xcode的使用技巧
    MAC_XCODE清理
    输入框跟随键盘移动效果的实现
    #pragma的进阶用法
    iOS 逆向
    警告框
    UIImageView设置圆角的方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nben/p/261521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