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 的案例分析


    关于 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 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BingDictionary的bug

    • 功能的使用性不够(功能类)

        网页取词有一定时间的延迟,曾让我一度以为没有这个功能。而且严格区分大小写。举例说明sound一词,是声音的意思,但在网页中首字母大写的Sound在取词时被译成海湾、海峡。但是大小写这一点在OCR强力取词中得到了解决,但延迟的问题依然存在。

    • 功能的方便性不够(功能类)

        这一点针对取词功能。首先,我并没有在BingDictionary的电脑界面上看到有对“取词”一词的解释和用法帮助键,最终在设置栏中找到了,而个人认为这个设计并不是很合理,一般人不会在第一次就去设置中找帮助。假设一个小白用户,根本不懂什么是“取词”,那么在没有用法帮助提示的时候只能依靠百度,这样大大增加了用户使用的复杂度,而且这个本身相当有用便捷的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推广,浪费了自身的优势。

    • 数据处理过程不够准确(数据处理类)

        翻译的过程中,有些句子曲解了原来的含义。(如下图所示)

    翻译bug

        需要翻译的句子为“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而翻译后变成了“The United States is unthinkable”,原因是把“这”翻译成了“The”。当然,整句翻译本来就是一个难以做到完美的功能,这个只能够算作是小bug。但是与同类的Google翻译相比就立见高下了。

    Google翻译

        在Google翻译中,同样的“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被翻译成了“
    This is unthink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还原了句子原来的意思。(当然了Google翻译本来就是专门做翻译方面的,而Bing词典的重心应该还是在词典上面,术业有专攻,这点小bug也是可以理解的)

    采访内容

    • 介绍采访对象的背景和需求:受访者是我的一位同学,她有出国的打算,因此需要一个方便的电子词典软件辅助她学英语以及日常的快速查词。

    • 让采访对象使用10-30分钟必应词典的功能(如下图)

    用户试用

    • 描述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 用户的问题解决了么?软件在数据量/界面/功能/准确度上各有什么优缺点?用户体验方面有问题么?

        一开始是汉译英,以汉语单词检索,输入完成之后自动更新页面,不需要回车搜索,这一点很好;但她发现电脑版的软件在给出搜索结果时例句没有和示例放在一起(但这一点在手机上的版本就要好很多)之后又尝试了英译汉,还是不错的,一个单词的不同意思都有包括进去,甚至还有同义词和近义词。每个例句中都将查找的单词和其在句子中的中文意思都用醒目的颜色标注了出来,这一点做的很好。软件的数据量是够的,界面也非常简洁,继承了微软的风格,但是在取词这个功能上不是很满意,一个是网页取词比较慢,里一个是一般的取词严格区分了大小写,造成一些大写的单词显示不出原本的意思。但是OCR还是很棒的。

    • 用户对产品有什么改进意见:建议

        用户希望网页取词能够再快一些,再准确一些,最好做到无障碍阅读。

    • 结论 c) 一般

    第二部分 分析

    估计

        估计做到这个程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其实Bing词典主要功能的技术不复杂,主要就是检索,而美工的难度其实也不是很大,因为要与微软统一风格,简洁风格确定下来剩下的就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取词的技术问题和整句翻译估计是个难点。

    优劣势分析

        软件的优势有:微软Bing项目,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使用Bing的人);查词功能强大。

        劣势有:没有绝对优势,感觉什么都有,但是有没有突出重点。整句翻译比不过Google翻译,学习单词比不过扇贝。突出的优点还是比较普及的(比如查词,是个词典都有这个功能)。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绝对优势才好。比如,重点放在取词这一点上,重点开发快速取词,是用户在阅读外国文献时能够做到无障碍阅读。

    第三部分 建议和规划

    • 分析市场以及市场上的现有产品

        还是之前说到的,我们要设置一个情景(或者进行相应调研),思考一下一个普通用户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这种电子词典。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有学习英语的需求,比如需要考试的学生、有出国打算的人员;第二种,只是单纯地想知道一个词的意思或用法,用于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浏览英文材料时有单词不认识或者在写作时需要哪个单词的用法。

        那么针对第一种,有很多适合背单词的电子词典软件,我目前看到做的比较好的是扇贝单词,这个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词典,它的查词功能并不够强大,个人认为这个查词功能比不上BingDictionary,但是这个软件的成功之处在于目标精准。它的目标就是帮你记住单词,它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学习计划和科学的针对可定英语考试目标的学习方案。至于查词,也是建立在能记住这个单词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功能,它的查词结果是从各种专门的单词书上来的,这样的单词去掉了不常用的含义而保留“考点”含义,针对性更强。别的词典也有,但是不够“专”。

        针对第二种,产品就多了,有道,金山,包括Bing,还有Google翻译(目前看来)都是主打查词或者翻译的。从这里能看出,从受用人群之下功能还可以继续细分。金山、有道和Bing虽然也有翻译功能,但是如我之前所说,术业有专攻,Google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更好。那么这剩下的几款软件,在我看来,在主打功能上是重复度相当大的。那么这几者长久以来的竞争下,查词的功能在深度上应该已经饱和了,词汇量、准确性相差不多。

    • 我的设计

        从上述市场分析来看,查词这个功能处于一个有点尴尬的局面。为什么这么说?我拿自己举例,我在中学时期,这些软件基本上都用过,但是到了现在还在主要用的就是扇贝和Google翻译了。扇贝用于学习英语,Google翻译用于应急翻译。此外我没有中间状态。也就是说,查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学习,记住这个词,那我用扇贝,因为它可以把这个词加入我的学习计划,而扇贝的学习计划是我所看重的;如果只是为了知道这个词的意思,那我完全可以用Google翻译,它翻译整句准确率相当高,而且快捷方便,也许它的释义结果并不丰富,但我能够整句翻译时何必去纠结于那一个单词的多种含义呢。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不应该从传统思维的功能角度出发,也就是说,不要从一个词典要具备什么功能出发,而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电子词典软件吸引到用户的居然不是它的传统查词功能。主要是因为是个电子词典它就有这个功能,而这个功能的可发展性现在看来也不是太高。那么我们应该找寻一个产品的绝对优势,对于Bing来说,最好的就是进一步发展取词功能。我认为Bing的取词能力还是可以的除过一些小Bug,再增进速度,是有潜力将其发展为绝对优势的。

    N-就是快速取词,快到无障碍阅读的程度,让人来不及去Google翻译,鼠标扫过就能知道意思。

    A-我认为ORC强力取词现在完全就可以做到(应该是图像识别技术),但是需要加快速度。所以主要会在代码优化方面进行。

    B-对用户的好处在于可以无障碍阅读,对于没有特殊英文学习需要的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读英文材料

    C-我方优势在于快速方便地取词,我方劣势在于整句翻译的准确性不够。

    D-在这个方面,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强调自己的无障碍阅读,并就此方面进行宣传。

    • 安排工作

        如果我的团队只有5个人,除了我之外只有4人,我会安排开发2人,测试1人,美工1人,或者3人开发,每人负责自己的测试,1人美工。在进度安排上,用10周的时间做开发(),3周的时间测试,3周的时间美工。之所以给开发安排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我想要的绝对优势是快速方便的取词,这个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的。而电子词典的界面不需要太大的变化,界面也不是我要主打的优势,就没有必要给它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每周的安排如下:

    第1~7周:解决取词快速反应的问题

    第8周:解决一般取词的大小写归一问题

    第9~10周 :进一步完善OCR

    第11~13周:分别测试并完成功能部分

    第14~15周:在界面上突出亮点,强调取词功能,并设置介绍(帮助)键

    第16周:再次检查并小范围投入使用测试,防止大的Bug

  • 相关阅读:
    舵机驱动-GPIO MG995 STM32
    Ymodem协议-接收
    IAP注意事项
    stm32系统时钟配置,标准库v3.5
    FREERTOS移植(MDK 、STM32F103)
    C语言常量后缀
    回调函数
    运算符记忆口诀
    C语言函数指针
    frp 搭建内网穿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ydiavitani/p/485771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