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在2002年2月,44岁的她从新余钢丝厂下岗了。
作为“40、50”下岗人员,如何再就业,成了张小红的当务之急。凭着对刺绣艺术的酷爱和追求。她怀揣家中仅有的1.8万元积蓄,先后到天津、苏州等地学艺。
经过一番勤学苦绣,张小红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苏州艺术刺绣的技巧和装裱技术,从苏州回家的那天,她买了几本刺绣艺术书籍及一整套刺绣工具和材料。
之后回到家里,她又从箱底翻出以前从民间收藏的一些针绣产品,发现在夏布上刺绣,能体现古朴、单纯、返璞归真的文化韵味,能够比丝绸刺绣更能体现中国画的风味和审美情趣。
于是,她决心在夏布上进行刺绣,创造一种新的艺术产品。然而,夏布底子粗犷而厚实,在麻布上很难进行刺绣。
通过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她的刺绣技巧和创作水平有了飞跃,在继承传统民间刺绣基础上,她不断探索和创新,仿制的山水画惟妙惟肖,加上夏布近似宣纸的色泽和天然质地,使得夏布刺绣别有一番风味。
2004年,张小红举办了个人夏布刺绣作品展,并开了一家只有18平方米的小店,一边卖一面做,结果忙了一年,还亏了1万多元。
2004年年底,她研发出软化夏布的独门秘方,经过处理的夏布不仅手感软,颜色也更加富有古朴的韵味,产品也逐渐打开销路。
2005年开始,张小红把小店变成了渝州绣坊,店面扩大到400多平方米,带动了几十个下岗女工就业。
企业先后注册了“巧妹”、“夏绣”、“渝州绣坊”、“张小红夏绣”等4个商标,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009年,又获准成立了“新余(中国)夏布刺绣艺术研究所”,走出了一条集产品研发、人员培训、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为一体的新路,企业年销售额由原来不过百万元跃升至500多万元。
慢慢的,渝州绣坊的产品先后漂洋过海,远销30多个国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博大文化的一个窗口和江西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