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代理的常用实现方式是反射。反射机制是 Java 语言提供的一种基础功能,赋予程序在运行时自省(introspect,官方用语)的能力。通过反射我们可以直接操作类或者对象,比如获取某个对象的类定义,获取类声明的属性和方法,调用方法或者构造对象,甚至可以运行时修改类定义。
动态代理是一种方便运行时动态构建代理、动态处理代理方法调用的机制,很多场景都是利用类似机制做到的,比如用来包装 RPC 调用、面向切面的编程(AOP)。
JDK 自身提供的动态代理,就是主要利用了上面提到的反射机制。但动态代理不止有反射一种实现方式,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比如利用传说中更高性能的字节码操作机制,类似 ASM、cglib(基于 ASM,一个 Java 字节码操作框架)、Javassist 等。简单来说,动态代理是一种行为方式,而反射或 ASM 只是它的一种实现手段而已。
JDK Proxy 和 CGLib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JDK Proxy 是 Java 语言自带的功能,无需通过加载第三方类实现;
- Java 对 JDK Proxy 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并且会持续的升级和更新 JDK Proxy,例如 Java 8 版本中的 JDK Proxy 性能相比于之前版本提升了很多;
- JDK Proxy 是通过拦截器加反射的方式实现的;
- JDK Proxy 只能代理继承接口的类;
- JDK Proxy 实现和调用起来比较简单;
- CGLib 是第三方提供的工具,基于 ASM 实现的,性能比较高;
- CGLib 无需通过接口来实现,它是通过实现子类的方式来完成调用的。
什么是静态代理
静态代理是代理类在编译期间就创建好了,不是编译器生成的代理类,而是手动创建的类。在编译时就已经将接口,被代理类,代理类等确定下来。,软件设计中所指的代理一般是指静态代理,也就是在代码中显式指定的代理。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了解下静态代理。
Cat.java
1
|
/**
|
Lion.java
1
|
/**
|
代理类角色(FeederProxy)
FeederProxy.java
1
|
/**
|
静态代理类测试
staticProxyTest.java
1
|
/**
|
静态代理很好的诠释了代理设计模式,代理模式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个公共接口(Cat),一个委托类(Lion),一个代理类(FeederProxy),代理类持有委托类的实例,代为执行具体类实例方法。
代理模式就是在访问实际对象时引入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因为这种间接性,可以附加多种用途。这里的间接性就是指客户端不直接调用实际对象的方法,客户端依赖公共接口并使用代理类。 那么我们在代理过程中就可以加上一些其他用途。
就这个例子来说在 eatFood 方法调用中,代理类在调用具体实现类之前添加System.out.println(“proxy Lion exec eatFood “);语句 就是添加间接性带来的收益。代理类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增加一些公共的逻辑代码。
静态代理的缺陷
-
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代理类通过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方法。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代码重复。如果接口增加一个方法,除了所有实现类需要实现这个方法外,所有代理类也需要实现此方法。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复杂度。
-
代理对象只服务于一种类型的对象,如果要服务多类型的对象。势必要为每一种对象都进行代理,静态代理在程序规模稍大时就无法胜任了。
-
静态代理一个代理只能代理一种类型,而且是在编译器就已经确定被代理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