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阅读方法(转)


    普通人如何做到30分钟读一本书并做完笔记?
    http://mp.weixin.qq.com/s/m1Lfwt689TpBHQ0uFjRZiA

    1快速学习已经变成一个趋势

    2「快速阅读」成为时代浪潮的下一个标的

    4绝大多数人被声音的速度锁住信息接收上限

    速读这个能力是这样的,因为我是个天生有速读能力者,在我与许多人谈过「速读」能力这件事之后,发现其实人人从小都有「速读」能力,只是被学校老师毁坏了

    • 学校老师在上小学时,教的读书法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方式

    •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读书应该这样读: step1) 用眼睛看 step2) 在心里默读

    • 但是所有拥有速读能力的人,他们读书时是没有「文字翻译成声音」这个机制的。意思就是他们读书的方式是「眼脑直译」。

    • 一旦有了「文字翻译成声音」这个概念,读书的速度就完全快不上去,因为声音的速度极限就是 200 字 / 分钟,而且可能更低。

    • 而绝大多数成人没有救的原因,是因为当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时,长久的「文字翻译成声音」这个习惯已经用了几十年已经改不掉了。就算之后再去所谓的速读补习班,改善效果也非常有限。

    5

    速读能力者也办不到的事:

    记得整本书的内容

     

    然而,拥有速读能力的人就比较吃香吗?这也未必,就拿我来说吧,就算我二十分钟能看完一本几百页的书,你问我记得多少?坦白说,我大概记得这本书的 5 个大重点与其相关案例,而这也是极限了。

    我就算能够读的很快,一天看个 3-5 本,对我来说也是大脑能够承受的信息上限。

    这也是有些酸民的「速读无用论」:认为「速读」并不会带来实质上的「提升效益」。

    所以,当有人问我如何学习速读呢?

    至少他也想要像我一样,快速看完书并且归结出 5 大重点。我给的建议就是:

    带著你的问题去看,放弃逐字阅读。只在一本书翻解法,当你心中有特定疑问时,你就能快速看到许多重点并记得这些资讯。

    6

    终极大招:普通人如何做到 30 分钟读一本书做完笔记并真正理解?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我给的这些读书建议,并不满足,即便我每次直播已经给出十足诚意的回答。但听的人内心是这样想的:

    不给速读如何入门的法门,还说「你没有救了」。

    1. 放弃逐字阅读,功利的只找答案。这个答案「有讲等于没讲」,更何况这样

    2. 读书法,根本无法吸收整本书的精华。

    烂人!!!!!

    听好,别再骂我烂人了。今天就要教各位怎么样做到「30 分钟读一本书并做完笔记」这件事!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也我都在研究,毕竟我目前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如何突破人体的极限,对自己的大脑进行 Hack,来得到高效率的升级。

    这里提供一个模版:提供各位下载,请各位使用这个 A4 模版读书。


    百度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StF2i2

    这个模版怎么使用呢?

    Step 1 :找出你最想问这本书的一个问题

    请你下载这个 A4 模版,每次读书的时候,就写上

    • 书名

    • 你最想要在书中得到的一个解答

    • 你提出这个问题的动机

    Step 2 :限时 30 分钟快速摘出 16 个关键字

    • 然后开始「快速读书」

    • 我指的「快速读书」是指开始快速翻阅这本书,看到你认为「最相关的关键字、段落」就记进去

    • 总共有 16 格,填下你观察到的关键字

    • 记得读书时,旁边放一个计时器,严格限制最多只能读 30 分钟

    Step 3 :针对这 16 个关键字,整理出 3-5 个重点

    • 看着这 16 个关键字,整理出你认为的 3-5 个重点

    • 这 16 个关键字,你会发现其实都在讲同样的几件事,而且他们可以浓缩成 3-5 个重点或一系列的动作

    Step 4 :复述心得

    • 拿着这张 A4 笔记,马上复述给朋友听,你在这本书得到的心得。

    • 你会震惊于:自己竟然可以复述整本书所有的要点以及来龙去脉。

    先别急着喷这个看似粗糙的方法。

    只要 30 分钟,你就可以证明我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在我跟别人讲这个方法时,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嗤之以鼻,然而实际试过一遍之后,跪下的机率是 99.99 % 。

    这是我妹妹(非技术专业) 30 分钟读完「认知设计」写的笔记。

     

    这是我同事 30 分钟读完「认知设计」写的笔记。

     

    7

    背后的原理:

    开放性问题 V.S. 封闭性问题

     

    这个实验,我在几十个人身上做过。普通人,一本 200 多页的书,读完并写完笔记只要 30 分钟。当然,我个人比较神,10 分钟基本上可以做一本。

    为什么这个效果这么神呢?

     

    这当中有几个关键:

    1. 人类的工作记忆区只有 5 格

     

    许多人看书时是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希望在一本书当中 GET 到许多精髓。但是,人的「工作记忆」(不知道这是什么的读者,请百度一下认知心理学)只有 5 格。也就是读这本书,读一次的时间内,你不可能记得超过 5 件事,这是铁铮铮的人体限制。

    所以在书中,依照顺序看到很多不同面向的重点时,就会变成捡了西瓜、掉了苹果,捡了橘子、掉了西瓜,捡了柠檬、掉了橘子。到最后什么都掉了。 。 。 。 。 。 。 。

    这就是看完一本书后,几乎绝大多数人,什么重点都会忘掉,只会记得这是一本「好书」的原因 XDDD

    只有读者抱着「我要苹果、我要苹果、我要苹果、我要苹果、我要苹果」的心态,最后怀里才可能真的剩下 5 个苹果。而且当眼中只有苹果时,其他在路上出现的水果都会被扔掉,所以读书效率就会变得无比的高。用 30 分钟读完一本书的速度找出书中所有的苹果,完全是可能的。

    2. 限制才能带来效率

     

    为什么又要设计 16 格笔记(还很小格),而且还得在 30 分钟内完成。几个原因:

    • 你得用笔写,写在纸上。纸就是你的篮子,人的暂存格只有 5 格。如果不用笔记,最后看完一本书里面只有 5 个苹果而已。

    • 再来,书里面可能有 50 个苹果,有些苹果其实不好吃,只有 16 个格子,可以逼读者记下重点的重点。

    • 而格子为什么很小,是因为有些段落很好。格子这么小,就是要逼读者能够用 1-2 话讲清楚这个重点。

    • 如果不限制时间,就不会加快效率。

    当你摘了 16 颗苹果之后,自然而然你就能看到哪 5 类的苹果是好吃的。而且你还记得一路上摘苹果的过程,学到怎么样挑出苹果的秘诀,总结出摘苹果的套路。

    用这个方法,轻轻松松就能在 30 分钟内,就做出一本读书的笔记摘要,而且还不用搞爆自己的工作记忆区。

    3. 其他注意事项

     

    如果觉得路上看到很多橘子却不能摘很可惜,请你再印一张表格,重新「我要橘子、我要橘子、我要橘子、我要橘子、我要橘子」的这个过程。这其实就是「每次读书都有不同滋」的概念,不用担心你真的落下什么哈。

    • 「不能只字不差的阅读书」感觉很有罪恶感。但,想想当你在用搜索引擎时,不也是针对茫茫大海只取你要的一部分资讯吗?那时候你怎么没有罪恶感了?你没发现,对一本书「搜索」其实超有效率。

    • 还有,这个方法就是一直记关键字、一直记关键字不要停。不要在找写关键字时还在回想总结你以前的经验,「把格子当作心得栏写」,这样完全是错的!错的!错的!这个方法的重点就是快进快出工作记忆区,头脑零酸爽负担感。

    我现在改用这个方法简直是停不下来啊。实在太兴奋了,你知道突破人体极限的感觉实在太爽了,我在办公室分享这个方法时,同事简直暴动了。 。 。 。 。 。每个人都要流泪了。 。 。 。这么多年来,堆在家里的书终于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了。

    其实这技能,我完全是可以拿来卖一堂「极速阅读」课了。但我觉得这技巧真是太逆天了,着实反人类。所以想想干脆分享给各位,反而还能促成一波知识大升级。所以,就变成现在这篇文章了!

  • 相关阅读:
    不用递归实现List转Tree
    spring cloud stream 局部异常和全局异常混乱
    HTTP协议详解(真的很经典)
    Python3 多线程压测接口数据:写入到influxdb:通过grafana展示
    Eclipse使用git最简易流程
    oracle patch包一定要775的权限
    安装19c grid时CRS-1705错误
    Ubutun 设置开机启动程序
    利用selenium将edge浏览器里面的网页保存为pdf
    Ruckus ICX7150 Switch License Upgrade from 1G to 10G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uestorm/p/667551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