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波浪推行受阻 “医疗云”生不逢时


          今年8月4日,谷歌宣布将停止其即时通信和在线协助工具GoogleWave(谷歌波浪)的运营发展。公司是否会继续使用GoogleWave服务于美国各大医院的电子健康档案业务?运用“协作”和“云”概念进行医疗数据交换的技术,是否生不逢时?GoogleWave推行受阻,引发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激烈讨论。

          在15个月前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GoogleWave的首次亮相惊艳全场。由于它整合E-mail、IM、Wiki和社交网络的强大功能,使之一度成为数字医疗应用领域的宠儿。它可以搜集多种来源的医疗数据,并把它们在时间轴上集结成曲线,解决了美国医疗数据交换标准只具有象征意义,却无法真实反映病人各项指征变化趋势的问题。

          但是这一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中止风波

          一个行将就木的网站为何会对人们的医疗方式产生影响?GoogleWave中止事件为何在美国医疗信息化业内引起轰动?

          在美国,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传统方式,无外乎先由医生填写纸质表格,再录入计算机系统中,随后形成连续看护记录(CCR)和连续看护档案(CCD)。CCD是一个核心资料集,是病人某一时间段的健康看护资料,主要方便病人到下一个医生那里看病时使用。

          涉及这么多晦涩的专业术语,恐怕有人会问:这又与GoogleWave有什么关系呢?

          不论是前面提到的CCR、CCD还是EHR(电子病历)、PHR(健康档案)都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病历储存服务,病人可以携带电子病历到不同医疗点就医。不过,由于这些方法只能给病人提供一些凌乱的个人信息,病人也无法修正自己觉得不正确的信息,更没办法在病历上做标注。

          而GoogleWave的出现,或者客观地说,它的技术特性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它可以提供完整的医疗数据,提供空间保存所有的、哪怕是完全相反的诊断结果或是治疗方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可以通过“playback”键检索出所有信息变化的过程,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因为在传统的电子健康档案中,人们无法判断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是由录入时的疏忽造成的,还是由身体状况异常造成的。

          GoogleWave被看重的原因还有它为GoogleHealth提供的技术支持。

          GoogleHealth和GoogleWave是谷歌同期推出的网络服务,GoogleHealth的功能主要包括帮助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在线医疗档案、从医生和药房下载医疗档案、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指南、查询医生资质,以及与家人或医护人员分享医疗信息等。

          作为GoogleHealth的技术支持,GoogleWave可以为GoogleHealth上的医生和病人提供实时交流的平台。使用GoogleWave时,患者或是医生可以在任意一行文字中加入评论或是提出问题,以突出重要信息,避免理解错误。另外,在GoogleWave中人们可以实时看到聊天对象所敲下的内容,不必等待对方按下发送键,从而达到100%利用时间的效果。尤其对于抢救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医生也可以更容易地往GoogleHealth上传信息。至少GoogleWave可以大大地改善GoogleHealth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巨额诱惑

          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在《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提出将190亿美元用于电子病历的激励计划。

          该计划的具体奖惩办法如下:第一,该计划列出了高额的激励性开支,对从2011年起能够证明自己合理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和医生组织给予奖励。第二,该计划将陆续提高罚款额度,对到2015年仍未达到此项标准的医疗服务机构,将按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和联邦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支付额进行处罚。

          这一系列激励和惩罚措施,旨在督促医疗服务机构尽快升级自己的IT系统,以达到该法案对“合理使用”电子病历所设立的标准。

          IT供应商发现,只有转型才能适应这一迅速变化的市场。而且,即使没有这套刺激计划,随着医生和医院数量的不断增加,医疗行业也很可能采用电子记录系统,以降低成本并改善医疗管理条件。

          美国联邦政府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电子健康档案,使病人和医护人员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医疗数据,不必担心信息内容被泄露。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美国医疗数据都是纸质的,而Google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这对于拥有GoogleWave的谷歌来说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010年Google紧随微软、IBM的步伐踏入数字医疗市场。

          Google的图书扫描项目使Google展现出它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图书扫描、归类工作的能力。同样,结构凌乱的医疗记录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处理,Google又有许多提供电子健康档案解决方案的必备技能和专业技术。GoogleWave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作为其拼写检查系统的一部分,这使得谷歌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特别有效,因为这些工具是经过Google网络搜索数十亿条数据发展而来的,因此谷歌采用的语言和数据统计模型特别擅长处理多语种的文字资料。

    谷歌八月劫

          面对190亿美元巨额诱惑,拥有如此技术优势的GoogleWave为什么突然离去呢?综合它的产品经理LarsRasmussen等人的表述,原因有三:

          生不逢时——技术太过超前

          吉娜·特拉帕尼(GinaTrapani)是《谷歌Wave使用完全指南》的作者。她认为GoogleWave失败的原因在于它太过超前,人们并不理解它的目的。

          GoogleWave全面整合电子邮件、即时通信、Wiki和社交网络的理念很领先,它可以利用E-mail和即时聊天工具解决团体在线交流的障碍,不需要来回切换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信工具;它可以包含很多“对话树”和“对话枝”,并且形成备份文档。

          但它过于复杂,也与当前流行的浏览器技术不兼容。

          特拉帕尼说谷歌在GoogleWave上的失败或许因为其期望太高。“没有人理解如何将Wave融入自己的生活。”特拉帕尼认为,Wave最适合在6~12人的团队中使用。

          特拉帕尼认为GoogleWave是一个非常消耗企业资源的项目,而且还是一个半成品。直至今年8月份,还有许多技术人员在改进它。

          而且,许多GoogleWave的技术成果,比如实时打字,也被应用到GoogleDoc中了,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GoogleWave变成了多余的技术。

          竞争不力——风头被GoogleBuzz抢走

          一度极为火暴的GoogleWave,在GoogleBuzz出现之后就几近销声匿迹了。GoogleWave的项目经理LarsRasmussen解释说,因为GoogleWave与GoogleBuzz两者是竞争关系。“我们通过竞争的方式得知用户想要什么,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创新。自GoogleBuzz发布以来,GoogleWave团队一直相当低调。”Rasmussen表示,从去年9月起,有数百万人试用过该服务,目前继续使用的还有100万人。

         GoogleWave和GoogleBuzz确实有许多共同点。但Rasmussen指出,GoogleWave的初衷是提高工作效率,而GoogleBuzz较侧重社交分享。

          理想主义——“协作”合理即存在?

          协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已经存在20年了,在互联网还未普及之时,协作技术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了。只要你能向地球上的任何人发送电子邮件,你就能够与他协作进行一个项目;只要你可以同时与多个人通信,你就可以进行多点到多点的协作,与不同时区的人同时编制文件或从事其他工作。

          光凭直觉来看,可能会觉得这项技术是很有用处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将各项工程分拆后分配给多个工作组来完成,这样就有足够多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做整个庞大的项目。通信技术可以使协同办公成为可能,但是对大多数企业和项目来说,让一个协作团队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整体效率肯定不会高。

          在美国一位IT时评人看来,新发明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人都会用到它,而且这些新发明也不一定是按照其原来的目的来使用的。就像爱迪生发明的磁介质录音带,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时用来记录商务谈话的发明后来会被用来录音乐。因此像GoogleWave这类发明,谁也说不好将来谁会从中受益。

          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会在企业环境下受到限制,虽然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它已经获得巨大的发展,但在企业用户市场,至少因为与工作有关的原因,它的使用还是非常受限制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协作工具在过去几年一直不好卖的原因。对于拥有很多珍贵的机密情报的公司来说,协同工作并不是一个可以轻率作出的决定。在很多情况下,这甚至是一个没必要做的决定。

    后Wave时代

          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UrsHolzle说GoogleWave会运营到今年年底,但是8月4日后谷歌就不会对其提供技术支持了。目前有许多用户正在使用由GoogleWave技术支持的GoogleHealth,一旦GoogleWave终止服务,GoogleHealth会不会突然瘫痪,或者导致某些服务无法正常使用,UrsHolzle先生没有对此表态,而电子病历(EHR)是否会被保留为公司的一项业务,也尚无定论。

          当前是由于GoogleWave的技术支持,GoogleHealth才可以把纷繁复杂的医疗记录处理得井井有条,一旦GoogleWave终止服务,那些在虚拟空间内飘来飘去的信息云,恐怕真要应了那首歌里唱的“不知又将吹向哪儿去”了。

          不过,或许以上担心都纯属多余,真正的互联网世界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因为这个领域,竞争无处不在,模仿者无处不在。

          在互联网世界,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比如GoogleWave发布不到半年,Novell公司针对企业客户发布了NovellPulse即时协作平台,并表示它能与GoogleWave共同运作,让双方的使用者进行即时协作。

          更重要的是,Wave身后有一个庞大的群体。Google在去年5月发布GoogleWave时便公布了GoogleWave联盟协定,这个开放协定,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Wave供应商并与其他人分享Wave。例如一个组织可成为旗下的Wave供应商,也可以运行一个Wave服务器为家人或自己提供Wave服务,网络供应商也可以替用户打造一个Wave服务,而GoogleWave则仅是众多Wave供应商之一。

          此举,让GoogleWave不再只是一个产品,更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由此可见,用户大可不必慌张,GoogleWave虽然远去了,但是还有其他软件可以供人们选择。信息云可以在GoogleWave停摆前飘进新的网络空间,用户不必担心档案丢失。

          GoogleWave后时代,它还能给个人电子健康记录带来什么样的利用价值?

          GoogleWave这颗流星再灿烂耀眼,终没逃过地心引力,落入水中,激起层层巨浪,仿佛要提醒人们它先前的盛势。而GoogleWave到底引起了什么样的波澜,今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GoogleWave从一开始就向大家宣告了其不凡之处,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互联网创新的想法。实时聊天的功能颠覆了所有传统即时聊天工具的模式,使人随时看到对方所想。

          GoogleWave的另一个强大功能就是实时协同编辑,多人可以同时编写同一文档,实时看到同伴编辑的内容以便及时沟通,还有功不可没的“playback”键,点击它便可以观看所有信息变化的先后顺序。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令人称奇的功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未来的发展趋势。

          GoogleWave虽然是一项以社交网站为定位的服务,它失败也体现出操作简便的重要性。社交网站尚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可想而知现在还处于婴儿时期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如果也很难操作的话,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即便功能再强大,如果操作十分复杂也很难成功。因为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作为一种医疗资讯记录,为病患个人或是非专业医疗人员所持有。如果设计得太复杂,用户会因为操作困难而放弃。分析人士认为,新一代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产品应该有容易操作的界面,更加智能的功能,其实后一点GoogleWave已经具备了优势,它拥有先进的拼写纠正技术、更加互动的平台。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时刻关注用户体验,根据个人意愿定制服务,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谷歌医疗前路

          Google是希望借GoogleHealth获利,还是只希望此服务进一步带动搜索引擎流量、提高使用者忠诚度、增加使用者回访率?谷歌对此并没有公开回应,外界揣测,谷歌运营这项服务会采取其一贯的做法。

          举例来说,Google就以GoogleApps这套在线应用程序,让使用者在线上做文书处理、电子邮件、日历安排等任务。这些服务对一般人免费,对企业用户则收取会员费。

          或许GoogleHealth也对普通病患免费提供服务,但对医生、医院等需要把这类资料归档整理的人士或机构提供会员付费服务。存储大量资料的任务是苦差事,很少有人乐此不疲,试想一所大医院每天照的高解析度X光片和MRI扫描器产生的资料有多少便知。但对谷歌而言,资料却多多益善。因为,这是可程序化的。谷歌希望用更复杂的软件来搭配GoogleHealth使用,并附带一个应用程序设计界面(API),让民众能使用一些功能,例如与网站小工具(widgets)配合使用。GoogleHealth产品经理RoniZeiger还提到医疗保健产品比Google推出的其他服务都来得复杂。尽管已做到这种程度的隐私保护与法规遵守,GoogleHealth要做的功课、要学习的事情还很多。

          另外,GoogleHealth产品经理RoniZeiger早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机、连接设备和手机医疗应用服务是GoogleHealth计划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手机在医疗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像无线血糖监测仪这样的产品也会发挥作用。

          Zeiger认为未来手机会像一个中转站,因为手机既是一个有着特定功能的设备,又像是一个可以联网的计算机。在过去几年里,谷歌的首席执行官说“互联网的未来在于手机”、“广告业的未来在于手机”,现在看来,可以说“医疗业的未来也在于手机”。AnvitaHealth这款软件已经在iPhone和Android手机上得到应用,未来也有一定前景。

          GoogleWave停运在即,但这种技术对数字医疗的影响力余波未消。

  • 相关阅读:
    OO第四次总结
    OO第三次总结
    C语言函数指针
    Java对象集合
    emacs下最牛逼的Markdown编辑方式
    OO第二次总结
    Git复习
    Java设计原则
    多线程学习笔记1
    OO第一次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uespot/p/185324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