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贴地址:http://songruolong.blog.51cto.com/277335/99922
一 启动概要
1BIOS自检
2 读取MBR的信息(MBR可以是lilo,grub,spfdisk等)
3 加载内核
4 内核执行init程序,并取得run-level信息
5 init执行/etc/rc.d/rc.sysinit
6 执行/etc/rc.d/rc.X.d/[KS]
7 init执行相应的run-level的脚本
8 init执行/etc/rc.d/rc.local脚本
9 执行/bin/login程序,并等待使用者登陆
10 登陆之后开始以shell掌控主机
2 读取MBR的信息(MBR可以是lilo,grub,spfdisk等)
3 加载内核
4 内核执行init程序,并取得run-level信息
5 init执行/etc/rc.d/rc.sysinit
6 执行/etc/rc.d/rc.X.d/[KS]
7 init执行相应的run-level的脚本
8 init执行/etc/rc.d/rc.local脚本
9 执行/bin/login程序,并等待使用者登陆
10 登陆之后开始以shell掌控主机
二 启动详解
1 BIOS自检
计算机在接通电源之后首先进行BIOS自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POST(Power On Self
Test)。自检完成后,然后根据BIOS中设置的引导顺序从硬盘、软盘、光盘引导,通常我们使用硬盘来引导系统。在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磁道0柱面1扇
区)有一段代码叫做MBR(即主引导记录),当MBR被加载到内存中后,BIOS将控制权交给MBR。
2 读取MBR的信息(MBR可能是lilo、grub、spfdisk等)
MBR是一段可执行代码,大小为512个字节,该代码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的系统如何引导linux,例如“kernel
/boot/vmlinuz-2.6.9.-5.EL ro
root=LABEL=/”,这是一段grub,vmliunz的是可引导的压缩内核,grub将告诉系统如何加载vmliunz。通常RedHat使用
grub来作为MBR。这是因为grub具有命令交互界面,并能过支持网络引导。(注意,最好为你的机器设置BIOS密码和grub密码,这样会提高系统
的安全性)
3 加载内核
当内核映像被加载到内存之后,内核阶段就开始了,内核映像并不是一个可执行的内核,而是一个经过压缩的内核映像。通常它是一个zImage(较小的内核,小于512K)或bzImage(较大的内核,大于512K)。之后要对内核进行解压,并放入到高端内存当中。
4 执行init进程,并取得run-level信息
当内核完成引导之后,接下来加载init进程。init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它的进程号为1,init进程是所有进程的发起者和控制者。如果
init进程出现了问题,那么系统将不可用。init的进程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扮演进程之父,系统中任何进程都作为它的子进程并以它作为参照;二是通过
inittab文件管理run-level运行级别。
5 执行/etc/rc.d/rc.sysinit
/etc/rc.d/rc.sysinit是init执行的第一个脚本,它的作用是初始化linux系统,包括初始化变量、配置网络、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等操作。为什么第一个执行的是这个脚本呢?因为在/etc/inittab文件中定义了。
6 执行/etc/rc.d/rcX.d/[KS]
init进程根据inittab文件确定了系统的启动级别,事实上,每个级别都有每个级别命令脚本,这些脚本保存在/etc/rc.d这个目录下,在这个目录下,你会发现有诸如rc3.d、rc5.d等这些文件夹,这些文件夹存放着该级别所需要运行的命令脚本。
7 init执行相应的run-level的脚本
rcx.d中的脚本有的是以S开头,有的是以K开头,脚本执行的顺序是从小到大首先终止以K开头的服务,然后启动以S开头的服务。
8 执行rc.lcoal脚本,一般情况下,/etc/rc.d/rc.local是作为初始化脚本的最后一个文件,我们可以在这个文件中添加一些执行的脚本命令,比如说crond服务、httpd服务随机器启动时而启动等。
9 执行/bin/login程序
login程序会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会检查输入的正确与否,正确将为使用者初始化环境,并将控制权交给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