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总结
(1) 随机访问存储器分为两类(RAM):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SRAM:将位存储在一个双稳态的存储器单位里。DRAM:将位存储为对一个电容的充电。)
(2)SRAM应用在高速缓存存储器,DRAM应用在主存帧缓冲区。
(3)DRAM被分为d个超单元,一个超单元等于W个DRAM单元,所以DRAM存储d*w位信息
(4)增强的DRAM
- 快页模式,允许对同一行连续地访问可以直接从行缓冲区得到服务。
- 扩展数据输出,各个 CAS 信号在时间上靠得更紧密一些。
- 同步,与内存控制器通信使用一组显式的控制信号。
- 双倍数据速率同步,使用两个时钟沿作为控制信号。
- 视频 RAM ,用在图形系统的帧缓冲区中。输出是通过依次对内部缓冲区的整个内容进行移位得到的,并允许对内存并行的读和写。
(5)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仍保存着它们的信息)
(6)磁盘存储 - 磁盘构造:
磁盘是由盘片构成的。
- 磁盘容量:
磁盘容量由以下技术因素决定:1、记录密度;2、磁道密度;3、面密度;
公式:磁盘容量=(字节数/扇区)x( 平均扇区数 /磁道)x( 磁道数/表面) x( 表面数/盘片) x( 盘片数/磁盘)。 - 磁盘操作:
对扇区的访问时间包括:寻道时间,旋转时间,传送时间。 - 逻辑磁盘块
磁盘封装中有一个小小的硬件/固件设备--磁盘控制器
三元组:盘面、磁道、扇区
(7)CPU使用一种称为内存映射I/O的技术来向I/O设备发射命令
(8)存储器层次结构
示意图:
1、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中心思想是,对于每个k,位于k层的更快更小的存储设备作为位于k+1层的更大更慢的存储设备的缓存。
2、数据总是以块大小为传送单元再第k层和第k+1层之间来回复制的。
3、局部性
原理:引用最近引用过的数据项
-
时间局部性:被引用过一次的存储器位置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再被多次引用。
-
空间局部性:被引用过一次的存储器位置附近的数据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引用。
(9)高速缓存存储器 -
通用的高速缓存存储器结构
1、一个计算机系统每个存储地址有m位,形成M=2^m个不同的地址。
2、高速缓存被组织成一个有S=2^s个高速缓存组的数组,每个组包含E个高速缓存行,每个行是由- 一个B=2^b字节的数据块、一位有效位以及t=m-(b+s)个标记位组成,唯一标识存储在这个高速缓存行中的块。
3、高速缓存的结构用元组(S,E,B,m)来描述,高速缓存的大小C = S * E * B。
-
直接映射高速缓存
1、直接映射高速缓存:每个组只有一行的高速缓存。
2、组选择:
高速缓存从w的地址中间抽取出s个组索引位
组索引位:一个对应于一个组号的无符号整数。
3、行匹配:
判断缓存命中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该行设置了有效位;高速缓存行中的标记和w的地址中的标记相匹配
4、字选择:确定所需要的字在块中是从哪里开始的。 -
组相联高速缓存:
1、组相连高速缓存中的组选择:与直接映射高速缓存中的组选择一样,组索引位标识组。
2、组相连高速缓存中的行匹配和字选择:把每个组看做一个小的相关联存储器,是一个(key,value)对的数组,
3、以key为输入,返回对应数组中的value值。高速缓存必须搜索组中的每一行,寻找有效的行其标记与地址中的相匹配。
4、组相连高速缓存中不命中时的行替换:最简单的替换策略是随机选择要替换的行,其他复杂的策略则使用了局部性原理,例如最不常使用、最近最少使用等。 -
全相联高速缓存:
1、全相连高速缓存中的组选择:只有一个组,没有组索引位。
2、全相连高速缓存中的行匹配和字选择:与组相连高速缓存是一样的,但规模大很多,因此只适合做小的高速缓存,例如虚拟存储系统中的翻译备用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