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vm原理之内存机制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dreamowneryong/p/6381633.html

    JVM栈由堆、方法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等部分组成,结构图如下所示:

    还有一张以资源共享角度描绘的图:

    Method Area(Non-Heap)(方法区) , Heap(堆) , 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 ,   VM Stack(虚拟机栈,也有翻译成JAVA 方法栈的),Native Method Stack  ( 本地方法栈 );

      JVM初始运行的时候都会分配好 Method Area(方法区) 和 Heap(堆) ,而JVM 每遇到一个线程,就为其分配一个 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 ,   VM Stack(虚拟机栈)和Native Method Stack  (本地方法栈),(这也能理解为什么线程会消耗较多资源了,还有递归。。。。)

    1.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区域,作用可以看做是当前线程执行的字节码的位置指示器。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和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算器来完成,不多说。

    2.VM Strack

    先来了解下JAVA指令的构成:

    JAVA指令由   操作码  (方法本身)和   操作数   (方法内部变量)  组成。

    1)方法本身是指令的 操作码 部分,保存在Stack中;

    2)方法内部变量(局部变量)作为指令的 操作数 部分,跟在指令的操作码之后,保存在Stack中(实际上是简单类型(int,byte,short 等)保存在Stack中,对象类型在Stack中保存地址,在Heap 中保存值);

    虚拟机 栈也叫栈内存,是在线程创建时创建,它的 生命期是跟随线程的生命  ,线程结束栈内存也就释放, 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只要线程一结束,该栈就 Over,所以不存在垃圾回收  也有一些资料翻译成JAVA方法栈,大概是因为它所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执行的同时创建帧栈(Str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包含了对应的方法参数和局部变量),操作栈(Operand Stack,记录出栈、入栈的操作),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个方法被调用直到执行完毕的过程,对应这帧栈在虚拟机栈的入栈和出栈的过程。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的引用(reference类型,不等同于对象本身,根据不同的虚拟机实现,可能是一个指向对象起始地址的引用指针,也可能是一个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其他与对象相关的位置)和 returnAdress类型(指向下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在方法在运行之前,该局部变量表所需要的内存空间是固定的,运行期间也不会改变。

    栈帧是一个内存区块,是一个数据集,  一个有关方法(Method)和运行期数据的数据集 ,当一个方法 A 被调用时就产生了一个栈帧 F1,并 被压入到栈中,A 方法又调用了 B 方法,于是产生栈帧 F2 也被压入栈,执行完毕后,先弹出 F2 栈帧,再弹出 F1 栈帧,遵循“ 先进后出 ”原则。 光说比较枯燥,我们看一个图来理解一下 Java 栈,如下图所示:

     3.Heap

    Heap(堆)是JVM的内存数据区。Heap 的管理很复杂,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在JVM启动时候创建,专门用来保存对象的实例。在Heap 中分配一定的内存来保存对象实例,实际上也只是保存对象实例的属性值,属性的类型和对象本身的类型标记等,并不保存对象的方法(以帧栈的形式保存在Stack中),在Heap 中分配一定的内存保存对象实例。而对象实例在Heap 中分配好以后,需要在Stack中保存一个4字节的Heap 内存地址,用来定位该对象实例在Heap 中的位置,便于找到该对象实例,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场所。java堆处于物理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连续即可。

    4.Method Area

    Object Class Data(加载类的类定义数据)  是存储在方法区的。除此之外, 常量 、 静态变量、JIT(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也都在方法区。正因为方法区所存储的数据与堆有一种类比关系,所以它还被称为 Non-Heap。方法区也可以是内存不连续的区域组成的,并且可设置为固定大小,也可以设置为可扩展的,这点与堆一样。

    垃圾回收在这个区域会比较少出现,这个区域内存回收的目的主要针对常量池的回收和类的卸载。

    5.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

    方法区内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叫做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简称 RCP) 。在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先关信息描述外,还有常量池(Constant Pool Table)信息,用于存储编译器产生的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在类被加载后,都会存储到方法区中的RCP。值得注意的是,运行时产生的新常量也可以被放入常量池中,比如 String 类中的 intern() 方法产生的常量。

    常量池就是这个类型用到的常量的一个有序集合。包括 直接常量(基本类型,String) 和 对其他类型、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例如:

    ◆类和接口的全限定名;

    ◆字段的名称和描述符;

    ◆方法和名称和描述符。

    池中的数据和数组一样通过索引访问。由于常量池包含了一个类型所有的对其他类型、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所以常量池在Java的动态链接中起了核心作用.

    很有用且重要关于常量池的扩展:Java常量池详解 http://www.cnblogs.com/DreamSea/archive/2011/11/20/2256396.html

    6.Native Method Stack

    与VM Strack相似,VM Strack为JVM提供执行JAVA方法的服务,Native Method Stack则为JVM提供使用native 方法的服务。

    7.直接内存区

    直接内存区并不是 JVM 管理的内存区域的一部分,而是其之外的。该区域也会在 Java 开发中使用到,并且存在导致内存溢出的隐患。如果你对 NIO 有所了解,可能会知道 NIO 是可以使用 Native Methods 来使用直接内存区的。

    小结:

    • 在此,你对JVM的内存区域有了一定的理解,JVM内存区域可以分为线程共享和非线程共享两部分,线程共享的有堆和方法区,非线程共享的有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

    小结:

    1. 分清什么是实例什么是对象。Class a= new Class();此时a叫实例,而不能说a是对象。实例在栈中,对象在堆中,操作实例实际上是通过实例的指针间接操作对象。多个实例可以指向同一个对象。

    2. 栈中的数据和堆中的数据销毁并不是同步的。方法一旦结束,栈中的局部变量立即销毁,但是堆中对象不一定销毁。因为可能有其他变量也指向了这个对象,直到栈中没有变量指向堆中的对象时,它才销毁,而且还不是马上销毁,要等垃圾回收扫描时才可以被销毁。

    3. 以上的栈、堆、代码段、数据段等等都是相对于应用程序而言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对应唯一的一个JVM实例,每一个JVM实例都有自己的内存区域,互不影响。并且这些内存区域是所有线程共享的。这里提到的栈和堆都是整体上的概念,这些堆栈还可以细分。

    4. 类的成员变量在不同对象中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存储空间(成员变量在堆中的对象中)。而类的方法却是该类的所有对象共享的,只有一套,对象使用方法的时候方法才被压入栈,方法不使用则不占用内存。

    这里补充下堆内存的垃圾回收机制:

    • 新生代。新建的对象都是用新生代分配内存,Eden空间不足的时候,会把存活的对象转移到Survivor中,新生代大小可以由-Xmn来控制,也可以用-XX:SurvivorRatio来控制Eden和Survivor的比例

    • 旧生代。用于存放新生代中经过多次垃圾回收仍然存活的对象

    • 持久带(Permanent Space)实现方法区,主要存放所有已加载的类信息,方法信息,常量池等等。可通过-XX:PermSize和-XX:MaxPermSize来指定持久带初始化值和最大值。Permanent Space并不等同于方法区,只不过是Hotspot JVM用Permanent Space来实现方法区而已,有些虚拟机没有Permanent Space而用其他机制来实现方法区。

    • -Xmx:最大堆内存,如:-Xmx512m

    • -Xms:初始时堆内存,如:-Xms256m

    • -XX:MaxNewSize:最大年轻区内存

      -XX:NewSize:初始时年轻区内存.通常为 Xmx 的 1/3 或 1/4。新生代 = Eden + 2 个 Survivor 空间。实际可用空间为 = Eden + 1 个 Survivor,即 90%

      -XX:MaxPermSize:最大持久带内存

      -XX:PermSize:初始时持久带内存

      -XX:+PrintGCDetails。打印 GC 信息

       -XX:NewRatio 新生代与老年代的比例,如 –XX:NewRatio=2,则新生代占整个堆空间的1/3,老年代占2/3

       -XX:SurvivorRatio 新生代中 Eden 与 Survivor 的比值。默认值为 8。即 Eden 占新生代空间的 8/10,另外两个 Survivor 各占 1/10

      注意:栈内存设置:-xss: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 JDK1.5+ 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 1M,一般来说如果栈不是很深的话, 1M 是绝对够用了的。

    垃圾回收按照基本回收策略分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垃圾回收时,只用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此算法最致命的是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

    标记-清除(Mark-Sweep):

    技术分享

        此算法执行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同时,会产生内存碎片。

    复制(Copying):

    技术分享

        此算法把内存空间划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垃圾回收时,遍历当前使用区域,把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中。算法每次只处理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因此复制成本比较小,同时复制过去以后还能进行相应的内存整理,不会出现“碎片”问题。当然,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内存空间。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技术分享

        此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和“复制”两个算法的优点。也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压缩”到堆的其中一块,按顺序排放。此算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问题。

    JVM分别对新生代和旧生代采用不同的垃圾回收机制

           新生代的GC:

           新生代通常存活时间较短,因此基于Copying算法来进行回收,所谓Copying算法就是扫描出存活的对象,并复制到一块新的完全未使用的空间中,对应于新生代,就是在Eden和From Space或To Space之间copy。新生代采用空闲指针的方式来控制GC触发,指针保持最后一个分配的对象在新生代区间的位置,当有新的对象要分配内存时,用于检查空间是否足够,不够就触发GC。当连续分配对象时,对象会逐渐从eden到survivor,最后到旧生代。

    在执行机制上JVM提供了串行GC(Serial GC)、并行回收GC(Parallel Scavenge)和并行GC(ParNew)

    1)串行GC

        在整个扫描和复制过程采用单线程的方式来进行,适用于单CPU、新生代空间较小及对暂停时间要求不是非常高的应用上,是client级别默认的GC方式,可以通过-XX:+UseSerialGC来强制指定

    2)并行回收GC

        在整个扫描和复制过程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来进行,适用于多CPU、对暂停时间要求较短的应用上,是server级别默认采用的GC方式,可用-XX:+UseParallelGC来强制指定,用-XX:ParallelGCThreads=4来指定线程数

    3)并行GC

    与旧生代的并发GC配合使用

    旧生代的GC:

        旧生代与新生代不同,对象存活的时间比较长,比较稳定,因此采用标记(Mark)算法来进行回收,所谓标记就是扫描出存活的对象,然后再进行回收未被标记的对象,回收后对用空出的空间要么进行合并,要么标记出来便于下次进行分配,总之就是要减少内存碎片带来的效率损耗。在执行机制上JVM提供了串行GC(Serial MSC)、并行GC(parallel MSC)和并发GC(CMS),具体算法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上各种GC机制是需要组合使用的,指定方式由下表所示:  

    指定方式

    新生代GC方式

    旧生代GC方式

    -XX:+UseSerialGC

    串行GC

    串行GC

    -XX:+UseParallelGC

    并行回收GC

    并行GC

    -XX:+UseConeMarkSweepGC

    并行GC

    并发GC

    -XX:+UseParNewGC

    并行GC

    串行GC

    -XX:+UseParallelOldGC

    并行回收GC

    并行GC

    -XX:+ UseConeMarkSweepGC

    -XX:+UseParNewGC

    串行GC

    并发GC

    不支持的组合

    1、-XX:+UseParNewGC -XX:+UseParallelOldGC

    2、-XX:+UseParNewGC -XX:+UseSerialGC

    四、JVM内存调优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JVM内存调优的时候不能只看操作系统级别Java进程所占用的内存,这个数值不能准确的反应堆内存的真实占用情况,因为GC过后这个值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内存调优的时候要更多地使用JDK提供的内存查看工具,比如JConsole和Java VisualVM。

        对JVM内存的系统级的调优主要的目的是减少GC的频率和Full GC的次数,过多的GC和Full GC是会占用很多的系统资源(主要是CPU),影响系统的吞吐量。特别要关注Full GC,因为它会对整个堆进行整理,导致Full GC一般由于以下几种情况:

    旧生代空间不足
        调优时尽量让对象在新生代GC时被回收、让对象在新生代多存活一段时间和不要创建过大的对象及数组避免直接在旧生代创建对象 

    Pemanet Generation空间不足
        增大Perm Gen空间,避免太多静态对象 

        统计得到的GC后晋升到旧生代的平均大小大于旧生代剩余空间
        控制好新生代和旧生代的比例 

    System.gc()被显示调用
        垃圾回收不要手动触发,尽量依靠JVM自身的机制 

        调优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堆内存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和GC策略来实现,下面来看看各部分比例不良设置会导致什么后果

    1)新生代设置过小

        一是新生代GC次数非常频繁,增大系统消耗;二是导致大对象直接进入旧生代,占据了旧生代剩余空间,诱发Full GC

    2)新生代设置过大

        一是新生代设置过大会导致旧生代过小(堆总量一定),从而诱发Full GC;二是新生代GC耗时大幅度增加

        一般说来新生代占整个堆1/3比较合适

    3)Survivor设置过小

        导致对象从eden直接到达旧生代,降低了在新生代的存活时间

    4)Survivor设置过大

        导致eden过小,增加了GC频率

        另外,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n来控制新生代存活时间,尽量让对象在新生代被回收

        由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可知新生代和旧生代都有多种GC策略和组合搭配,选择这些策略对于我们这些开发人员是个难题,JVM提供两种较为简单的GC策略的设置方式

    1)吞吐量优先

        JVM以吞吐量为指标,自行选择相应的GC策略及控制新生代与旧生代的大小比例,来达到吞吐量指标。这个值可由-XX:GCTimeRatio=n来设置

    2)暂停时间优先

        JVM以暂停时间为指标,自行选择相应的GC策略及控制新生代与旧生代的大小比例,尽量保证每次GC造成的应用停止时间都在指定的数值范围内完成。这个值可由-XX:MaxGCPauseRatio=n来设置

    最后汇总一下JVM常见配置

    堆设置

    -Xms:初始堆大小

    -Xmx:最大堆大小

    -XX:NewSize=n:设置年轻代大小

    -XX:NewRatio=n: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比值。如:为3,表示年轻代与年老代比值为1:3,年轻代占整个年轻代年老代和的1/4

    -XX:SurvivorRatio=n:年轻代中Eden区与两个Survivor区的比值。注意Survivor区有两个。如:3,表示Eden:Survivor=3:2,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5

    -XX:MaxPermSize=n:设置持久代大小

    收集器设置

    -XX:+UseSerialGC:设置串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lGC:设置并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dlOldGC:设置并行年老代收集器

    -XX:+UseConcMarkSweepGC:设置并发收集器

    垃圾回收统计信息

    -XX:+Print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filename

    并行收集器设置

    -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行收集器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XX:MaxGCPauseMillis=n:设置并行收集最大暂停时间

    -XX:GCTimeRatio=n: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占程序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公式为1/(1+n)

    并发收集器设置

    -XX:+CMSIncrementalMode:设置为增量模式。适用于单CPU情况。

    -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发收集器年轻代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 相关阅读:
    SM3国密算法标准中两个实例的实现
    2017-2018《网络攻防技术》第十周作业
    2017-2018《网络攻防技术》第九周作业
    2017-2018网络攻防技术第八周作业
    第十一周作业
    指针学习
    2017-2018第七周网络攻防作业
    2017-2018网络攻防第六周作业
    2017-2018网络攻防第五周作业
    spark要我命_2_算了,不起标题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yuanNo1/p/800515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