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ue源码:计算属性是如何实现缓存?(详讲)


    前言

    很多人提起 Vue 中的 computed,第一反应就是计算属性会缓存,那么它到底是怎么缓存的呢?缓存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缓存会失效,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对此很模糊。
    本文以 Vue 2.6.11 版本为基础,就深入原理,带你来看看所谓的缓存到底是什么样的。

    注意

    本篇文章默认您已经了解了Vue的响应式原理是如何实现的,如果不懂,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有关响应式原理的文章:Vue的响应式原理

    示例

    <div id="app">
      <span @click="change">{{sum}}</span>
    </div>
    <script src="./vue2.6.js"></script>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return {
            count: 1,
          }
        },
        methods: {
          change() {
            this.count = 2
          },
        },
        computed: {
          sum() {
            return this.count + 1
          },
        },
      })
    </script>
    

    这个例子很简单,刚开始页面上显示数字 2,点击数字后变成 3。

    解析

    初始化computed

    首先在组件初始化的时候,会进入到初始化 computed 的函数

    if (opts.computed) {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
    

    进入 initComputed 看看

    var watchers = vm._computedWatchers = Object.create(null);
    
    // 依次为每个 computed 属性定义
    for (const key in computed) {
      const userDef = computed[key]
      watchers[key] = new Watcher(
          vm, // 实例
          getter, // 用户传入的求值函数 sum
          noop, // 回调函数 可以先忽视
          { lazy: true } // 声明 lazy 属性 标记 computed watcher
      )
    
      // 用户在调用 this.sum 的时候,会发生的事情
      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
    
    • 首先定义一个空对象,然后挂载到全局实例上
    • 然后循环为每个 computed 属性生成了一个 计算watcher

    它的形态保留关键属性简化后是这样的:

    {
        deps: [],
        dirty: true,
        getter: ƒ sum(),
        lazy: true,
        value: undefined
    }
    
    • deps:用于收集watcher的数组
    • dirty:用于标记该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
    • getter:该计算属性的函数,此例中为sum函数
    • lazy:标记该watcher为计算watcher,而不是渲染watcher
    • value:计算属性返回的值,初试状态为undefined

    接下来看看比较关键的 defineComputed,它决定了用户在读取 this.sum 这个计算属性的值后会发生什么,继续简化,排除掉一些不影响流程的逻辑。

    Object.defineProperty(vm, 'sum', { 
        get() {
            // 从刚刚说过的组件实例上拿到 computed watcher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 ✨ 注意!这里只有dirty了才会重新求值
              if (watcher.dirty) {
                // 这里会求值 调用 get
                watcher.evaluate()
              }
              // ✨ 这里也是个关键 等会细讲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 最后返回计算出来的值
              return watcher.value
            }
        }
    })
    

    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与响应式系统里面数据劫持很像,其实这个专门为计算属性做的数据劫持,这个函数需要仔细看看,它做了好几件事,我们以初始化的流程来讲解它:

    首先 dirty 这个概念代表脏数据,说明这个数据需要重新调用用户传入的 sum 函数来求值了。我们暂且不管更新时候的逻辑,第一次在模板中读取到 {{sum}} 的时候它一定是 true,所以初始化就会经历一次求值。

    evaluate () {
      // 调用 get 函数求值
      this.value = this.get()
      // 把 dirty 标记为 false
      this.dirty = false
    }
    

    这个函数其实很清晰,它先求值,然后把 dirty 置为 false。
    再回头看看我们刚刚那段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逻辑,
    下次没有特殊情况再读取到 sum 的时候,发现 dirty是false了,是不是直接就返回 watcher.value 这个值就可以了,这其实就是计算属性缓存的概念。

    更新

    初始化的流程讲完了,相信大家也对 dirty缓存 有了个大概的概念(如果没有,再仔细回头看一看)。
    接下来就讲更新的流程,细化到本文的例子中,也就是 count 的更新到底是怎么触发 sum 在页面上的变更。
    首先回到刚刚提到的 evalute 函数里,也就是读取 sum 时发现是脏数据的时候做的求值操作。

    evaluate () {
      // 调用 get 函数求值
      this.value = this.get()
      // 把 dirty 标记为 false
      this.dirty = false
    }
    

    Dep.target 变更为 渲染watcher

    这里进入 this.get(),首先要明确一点,在模板中读取 {{ sum }} 变量的时候,全局的 Dep.target 应该是 渲染watcher.
    全局的 Dep.target 状态是用一个栈 targetStack 来保存,便于前进和回退 Dep.target,至于什么时候会回退,接下来的函数里就可以看到。

    此时的 Dep.target 是 渲染watcher,targetStack 是 [ 渲染watcher ] 。
    
    get () {
      pushTarget(this)
      let value
      const vm = this.vm
      try {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finally {
        popTarget()
      }
      return value
    }
    

    首先刚进去就 pushTarget,也就是把 计算watcher 自身置为 Dep.target,等待收集依赖。

    执行完 pushTarget(this) 后,

    Dep.target 变更为 计算watcher

    此时的 Dep.target 是 计算watcher,targetStack 是 [ 渲染watcher,计算watcher ]
    然后会执行到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其实 getter 函数,上一章的 watcher 形态里已经说明了,就是用户传入的 sum 函数。

    sum() {
        return this.count + 1
    }
    

    这里在执行的时候,读取到了 this.count,注意它是一个响应式的属性,所以冥冥之中它们开始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会触发 count 的 get 劫持,简化一下:

    // 在闭包中,会保留对于 count 这个 key 所定义的 dep
    const dep = new Dep()
    
    // 闭包中也会保留上一次 set 函数所设置的 val
    let val
    
    Object.defineProperty(vm, 'count', {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const value = val
        // Dep.target 此时就是计算watcher
        if (Dep.target) {
          // 收集依赖
          dep.depend()
        }
        return value
      },
    })
    

    那么可以看出,count 会收集 计算watcher 作为依赖,具体怎么收集呢

    // dep.depend()
    depend () {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其实这里是调用 Dep.target.addDep(this) 去收集,又绕回到 计算watcher 的 addDep 函数上去了,这其实主要是 Vue 内部做了一些去重的优化。

    // watcher 的 addDep函数
    addDep (dep: Dep) {
      // 这里做了一系列的去重操作 简化掉 
      
      // 这里会把 count 的 dep 也存在自身的 deps 上
      this.deps.push(dep)
      // 又带着 watcher 自身作为参数
      // 回到 dep 的 addSub 函数了
      dep.addSub(this)
    }
    

    又回到 dep 上去了。

    class Dep {
      subs = []
    
      addSub (sub: Watcher) {
        this.subs.push(sub)
      }
    }
    

    这样就保存了 计算watcher 作为 count 的 dep 里的依赖了。

    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收集的流程后,此时的一些状态:

    sum 的计算watcher:

    {
        deps: [ count的dep ],
        dirty: false, // 求值完了 所以是false
        value: 2, // 1 + 1 = 2
        getter: ƒ sum(),
        lazy: true
    }
    

    count的dep:

    {
        subs: [ sum的计算watcher ]
    }
    

    可以看出,计算属性的 watcher 和它所依赖的响应式值的 dep,它们之间互相保留了彼此,相依为命。

    此时求值结束,回到 计算watcher 的 getter 函数:

    get () {
      pushTarget(this)
      let value
      const vm = this.vm
      try {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finally {
        // 此时执行到这里了
        popTarget()
      }
      return value
    }
    
    
    

    执行到了 popTarget,计算watcher 出栈。

    Dep.target 变更为 渲染watcher

    此时的 Dep.target 是 渲染watcher,targetStack 是 [ 渲染watcher ] 。
    然后函数执行完毕,返回了 2 这个 value,此时对于 sum 属性的 get 访问还没结束。

    Object.defineProperty(vm, 'sum', { 
        get() {
              // 此时函数执行到了这里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
        }
    })
    
    

    此时的 Dep.target 当然是有值的,就是 渲染watcher,所以进入了 watcher.depend() 的逻辑,这一步相当关键。

    // watcher.depend
    depend () {
      let i = this.deps.length
      while (i--) {
        this.deps[i].depend()
      }
    }
    

    还记得刚刚的 计算watcher 的形态吗?它的 deps 里保存了 count 的 dep。

    也就是说,又会调用 count 上的 dep.depend()

    class Dep {
      subs = []
      
      depend () {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
    

    这次的 Dep.target 已经是 渲染watcher 了,所以这个 count 的 dep 又会把 渲染watcher 存放进自身的 subs 中。
    count的dep:

    {
        subs: [ sum的计算watcher,渲染watcher ]
    }
    

    那么来到了此题的重点,这时候 count 更新了,是如何去触发视图更新的呢?

    再回到 count 的响应式劫持逻辑里去:

    // 在闭包中,会保留对于 count 这个 key 所定义的 dep
    const dep = new Dep()
    
    // 闭包中也会保留上一次 set 函数所设置的 val
    let val
    
    Object.defineProperty(vm, 'count',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val = newVal
          // 触发 count 的 dep 的 notify
          dep.notify()
        }
      })
    })
    
    

    好,这里触发了我们刚刚精心准备的 count 的 dep 的 notify 函数,感觉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class Dep {
      subs = []
      
      notify () {
        for (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
    

    这里的逻辑就很简单了,把 subs 里保存的 watcher 依次去调用它们的 update 方法,也就是

    1.调用 计算watcher 的 update

    2.调用 渲染watcher 的 update

    拆解来看。

    计算watcher 的 update

    update () {
      if (this.lazy) {
        this.dirty = true
      }
    }
    

    wtf,就这么一句话…… 没错,就仅仅是把 计算watcher 的 dirty 属性置为 true,静静的等待下次读取即可。

    渲染watcher 的 update

    这里其实就是调用 vm._update(vm._render()) 这个函数,重新根据 render 函数生成的 vnode 去渲染视图了。

    而在 render 的过程中,一定会访问到 sum 这个值,那么又回回到 sum 定义的 get 上:

    Object.defineProperty(vm, 'sum', { 
        get() {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 ✨上一步中 dirty 已经置为 true, 所以会重新求值
              if (watcher.dirty) {
                watcher.evaluate()
              }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 最后返回计算出来的值
              return watcher.value
            }
        }
    })
    

    由于上一步中的响应式属性更新,触发了 计算 watcher 的 dirty 更新为 true。 所以又会重新调用用户传入的

    sum 函数计算出最新的值,页面上自然也就显示出了最新的值。

    至此为止,整个计算属性更新的流程就结束了。

    缓存生效的情况

    根据上面的总结,只有计算属性依赖的响应式值发生更新的时候,才会把 dirty 重置为 true,这样下次读取的时候才会发生真正的计算。

    这样的话,假设 sum 函数是一个用户定义的一个比较耗费时间的操作,优化就比较明显了。

    <div id="app">
      <span @click="change">{{sum}}</span>
      <span @click="changeOther">{{other}}</span>
    </div>
    <script src="./vue2.6.js"></script>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return {
            count: 1,
            other: 'Hello'
          }
        },
        methods: {
          change() {
            this.count = 2
          },
          changeOther() {
            this.other = 'ssh'
          }
        },
        computed: {
          // 非常耗时的计算属性
          sum() {
            let i = 9999999999999999
            while(i > 0) {
                i--
            }
            return this.count + 1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other 的值和计算属性没有任何关系,如果 other 的值触发更新的话,就会重新渲染视图,那么会读取到 sum,如果计算属性不做缓存的话,每次都要发生一次很耗费性能的没有必要的计算。
    所以,只有在 count 发生变化的时候,sum 才会重新计算,这是一个很巧妙的优化。

    总结

    2.6 版本计算属性更新的路径是这样的:

    1.响应式的值 count 更新
    2.同时通知 computed watcher 和 渲染 watcher 更新
    3.computed watcher 把 dirty 设置为 true
    4.视图渲染读取到 computed 的值,由于 dirty 所以 computed watcher 重新求值。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你可以完全理解计算属性的缓存到底是什么概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生效了吧?
    对于缓存和不缓存的情况,分别是这样的流程:

    缓存

    1.other 改变,直接通知 渲染watcher 更新。
    2.视图重新渲染的时候去 计算watcher 中读取值,发现 dirty 为 false,直接用缓存值 watcher.value,不执行用户传入的函数求值。

    不缓存

    1.count 改变,先通知到 计算watcher 更新,设置 dirty = true
    2.再通知到 渲染watcher 更新,视图重新渲染的时候去 计算watcher 中读取值,发现 dirty 是 true,重新执行用户传入的函数求值。

    文章转自:Vue 的计算属性真的会缓存吗?(保姆级教学,原理深入揭秘)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在文章页面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相关阅读:
    MapReduce案例
    Hive学习笔记九
    大数据技术之Hive
    Hive学习笔记八
    Hive学习笔记七
    Hive学习笔记六
    大数据应用技术课程实践--选题与实践方案
    15.手写数字识别-小数据集
    14.深度学习-卷积
    13.垃圾邮件分类2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F-eng/p/1506545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