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为什么我要写随笔
(一)
这标题是一句台词,源于我最近看的一部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朱潜龙与蓝青峰的之间对话,意思是真心话不写在日记本里。
那就是说,在国共对峙时期收集情报的角度来看,党员及其联系人的日记本很有可能成为泄密的蛛丝马迹。
出于保密的目的,后来日记被编入了暗语,此刻的日记也在地下运动越走越远,最终演变成一种非真实情感流露的使命传达工具。
虽然日记有它背驰而行的开花局面,但依然不妨碍民间写随笔记事感悟,因为它早已不是名家大师的专利,在自由与个性宣扬的今天更见于寻常百姓家。
(二)
周树人的祖父周介孚,就曾对日记一说作出过表态:“所见所闻,关学问者,关家务者一一记簿,时时细看,切勿怠惰。凡有作为之官宦,成家立业之士民,无不有日记账簿。平生阅历,逐年事务,及一切用场,了如指掌。”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书中,引用德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对于读书笔记的感想:“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
很久之前直至现在也还有很多人问我:你是正经人吗?为什么还坚持摘抄练字?为什么还写笔记、日记、博客?
谢邀,那我不客气也不厌其烦地反问了:互联网信息之多、传播之快的节奏下,每一个自媒体都在有形或无形之中产生关注点,而碎片化接受流量的你在每天又能记住多少条热搜?强迫症的你是不是总觉得一天不够用?无计划执行力的你是不是一天有某几个时段很无聊?
(四)
很多人或许是当下大数据时代信息源的旁观者,或是随波逐流者,或是似是而非的心静者。
因为他们几乎经常奔波于学业、职业、事业、爱情等生活琐碎事,成为遗忘人生的借口,疲惫的灵魂以致于丧失动力源对资讯通过做笔记吸取营养、上升到知识和智慧层去为我所用。
受社会从众心理的影响,“正经人”群体会做出思想行为决策。比如在饭堂排队,前面好几个人都在看手机,而你即使左手拿着刚下课的教材,右裤袋有推送信息震动的手机,是重拾余温还是算了跟风?
“我不是正经人”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对标题台词的终极回应而别开生面呢?
(五)
最后,我用自己的执行方法论TTRM来简单阐述一下观点:
【Target目标】写博客等是为了记录与分享。
我经常问自己,最近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可以写写?
要明白,知道与表达其实根子里是两回事,通过记录对这阵子的想法来一个总结;另外我们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人分享交流,渴望了解世界的全部。
【Tool工具】无论是书写进纸质本子,还是码字在网站这个文字记录的过程。
【Result结果】它都帮助我养成了更多地去观察和探究的习惯,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我思考、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所在,并尽可能地以全局观的视野去还原整个事件真相的本身,即记录的好处,这是第一点。
如果具有说服性的读书笔记可交换,或者像网站般的沟通媒介,还可以为读者创造价值,甚至从留言中反馈自己逻辑表达的不足,这也是分享的意义所在。
【Method方法】虽然每次写作花费平均一两个小时,看起来代价很大,但如此十年如一日地写作,可以沉淀下来属于自己提高理性思维和表达说服能力的一套卓越训练方法。
(完)
写于2021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