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对于字符串 S
和 T
,只有在 S = T + ... + T
(T
与自身连接 1 次或多次)时,我们才认定“T
能除尽 S
”。
返回最长字符串 X
,要求满足 X
能除尽 str1
且 X
能除尽 str2
。
1 <= str1.length <= 1000
1 <= str2.length <= 1000
str1[i]
和str2[i]
为大写英文字母
示例:
示例 1:
输出:str1 = "ABCABC", str2 = "ABC" 输出:"ABC"
示例 2:
输入:str1 = "ABABAB", str2 = "ABAB" 输出:"AB"
示例 3:
输入:str1 = "LEET", str2 = "CODE" 输出:""
思路:
题目要求 X
能除尽 str1
且 X
能除尽 str2
,且 X
为最长。
那么可以理解为 str1
由 m
个 X
连接而成, str2
由 n
个 X
连接而成。由此可知 str1 + str2
由 m + n
个 X
拼接而成,而且 str1 + str2
与 str2 + str1
在值上是相等的。
然后此题就转化为了求最大公约数。str1
和 str2
长度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求 X
的长度。
方法一: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 又名欧几里得算法(Euclidean algorithm),目的是求出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它是已知最古老的算法, 其可追溯至公元前300年前。
辗转相除法是递归算法,一句话概括这个算法就是: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等于其中较小的数 和两数相除余数 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 10 和 25,25 除以 10 商 2 余 5,那么 10 和 25 的最大公约数,等同于 10 和 5 的最大公约数。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String gcdOfStrings(String str1, String str2) {
// 如果 (str1 + str2) 和 (str2 + str1) 的值不相等
if (!(str1 + str2).equals(str2 + str1)) {
return "";
}
// 两个字符串长度的最大公约数
int maxCommonDivisor = gcd(str1.length(), str2.length());
return str1.substring(0, maxCommonDivisor);
}
// 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private int gc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0) ? b : gcd(b, a % b);
}
}
方法二: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是出自《九章算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
原文: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步骤:
- 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则用 2 约简;若不是则执行第二步;
- 以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减数和差相等为止;
- 则第一步中约掉的若干个 2 的积与第二步中等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通常编程实现更相减损术都比较粗略,直接就从第二步开始了,如下:
//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
public int gcd(int a, int b) {
if (a == b) {
return a;
}
if (a < b) {
return gcd(b - a, a);
} else {
return gcd(a - b, b);
}
}
从第一步开始的:
private int gcd(int a, int b) {
if (a == b) {
return a;
}
if (a < b) {
// 保证第一个数大,没啥原因,就是不想写那么多代码
return gcd(b, a);
} else {
if ((a/2==0) && (b/2==0)) {
// a,b都是偶数
return gcd(a >> 1, b >> 1) << 1;
} else if ((a/2==0) && (b/2!=0)) {
// a是偶数,b是奇数
return gcd(a >> 1, b);
} else if ((a/2!=0) && (b/2==0)) {
// a是奇数,b是偶数
return gcd(a, b >> 1);
} else {
// a,b都是奇数
return gcd(a - b,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