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
通过比较新事物和熟知的事物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当两件事物看起来很相似的时候,要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但是当这两件事物看起来相差很大时,就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问题】
仔细回想一下,你是否用过对比的方法处理过事物?比如在学习上?试举例说明。
【介绍】
还是上一课开始时的问题:体育运动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有什么异同?答案已经有了,现在要做的是问问自己,这些答案是怎样得出的?很显然,是将这两者进行了对比。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们缺乏经验,可能对自己的任务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才能完成。这时,我们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模仿他们的工作方法,这也是一个对比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实践中遇到我们一些不熟悉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并处理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与我们熟知的东西进行对比。通过将新事物与熟知事物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找到解决新事物的方法。当两件事物看起来很相似时,要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如果两件事物看上去差异很大,就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当辨别和分析都没有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需要的足够信息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我们把新事物和熟知的事物进行比较,目的是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从处理我们熟知的事物上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方法转移到新事物上。
比较是思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本课的目的在于把比较作为一种思考工具,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考过程,最终得出一种有根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代替那些偶然发生的方法。
这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有时你想找一个参照物来与你手中的东西进行对比。使用这种方法就是有意识地提出这个问题:它像什么?你思考的东西可能与你已经熟悉的事物存在多个方面或一个方面的相似,通过比较就可以证明。
第二种情况是:对两件本来就认为相似(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这儿,我们通过有意识地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
1.这两件事物在哪些方面相似?
2.它们有哪些不同的方面?
为什么它们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何在?我能选择其中一个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码?如果我能的话,它们就是相同的;否则就不同。
读者在学习中要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区分,它们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1.寻找后比较(你在寻找一件事物的时候),例如:“你拿什么与一个正在看书的学生做比较?”
2.给出的比较)你在检验一件事物的时候):例如:“学校与工厂有什么相似之处?”
【定义】
在遇到不熟悉的事物时,我们可以将其和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将我们所熟悉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解决新事物的过程中,这就是对比思维方法。
在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时,对新事物的对比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这些东西像什么?
2.这两件事情在哪些方面相似?
3.它们在哪些方面不同?
不同的问题适合于不同的场合。
【范例】
学校与工厂有什么相似?
相同点:
1.两者都有确定的目标和最终产品。
2.它们的成功取决于使用的工具、工人的技术和原材料。你能这样来描述一个学校吗?当然可以
3.有一个人管理所有的事务。
不同点:
1.学校不涉及利润问题。
2.学校的产品不能通过机械化的方法制造。
3.学校的成功不能用生产产品的数量来衡量。
【原则】
1.当你处理多个问题时,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以确定正确的解决方案。
2.当你对一个问题或观点所了解的信息不足时,你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寻求更多的信息。
【本节小结】
这是有意识地选出异同点的思维方法。这一课的重点是把对比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方法,从而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关于本书的所有章节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