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是消费力的提升,还是消费结构缺陷的暴露?


    在十八大正在讨论如何扩大内需的时候,2012年11月11日,在这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中,淘宝和天猫创造了世界级的消费奇迹。双十一单日19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超过去年同期52亿元近3倍,同时超过美国的最高销售记录单日7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8月份全香港的零售总额。

       双十一显然已经成为电商交易模式扩大影响的有力武器之一,相较之下,传统的零售渠道已难以望其项背,网上交易已经深度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已成定论。但是,细查电商双十一的销售模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也明显暴露出目前中国整体消费结构中不可忽视的缺陷。

       根据天猫和淘宝的统计,参与双十一狂欢购物节的1.9亿消费者,90%集中在40岁以下,超过60%的人不足25岁,这些年轻的工薪阶层对于价格相对敏感,在面对打折的时候爆发出井喷式的购买能力,但却也反映出在正常价格体系下这类群体购买力的缺乏。所以,尽管双十一确实在总量上起到一定程度的拉动销售额的作用,但是真正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对价格并不很敏感的消费群体,双十一产生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

       同时,双十一的消费模式,对于商家来说也是有喜有忧。一方面,双十一可以帮助商家消化库存,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吸引新顾客,也是提升店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但是,为了双十一的促销活动,网商们甚至提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从上游的生产商到下游的仓储和物流商,无一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网商们必须提前囤货,资金链必然会出现紧缩;双十一当天,要加派人手24小时全天工作;双十一过后,又是发货、处理退换货纠纷等繁重的工作。同时,物流的爆仓也屡见不鲜,如此大的压力下,对交通资源的配置要求大大提高,又增加了不少的社会成本。

       双十一,消费者确实能够得到实惠,但在销售额数字的表面之下,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产生的效用却也有着不利的一面。根据商家的观点,双十一给商家带来的利润实际上与平时相差无几,甚至会有个别商家出现亏损,在这种结果下,更多的中小卖家参与双十一活动,是为了不被大商家蚕食掉、为了留住客户不得已而为之。消费者提前终止购买行为,而在双十一集中支付,同时也是对未来消费能力的透支。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www.cnidp.cn)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双十一前一周、双十一当天、双十一后一周共十五天的时期间,双十一当日的覆盖人数达到高峰,一周之后的11.18日,覆盖人数已经下降低于月初覆盖人数。可见,在双十一之前,累积了一定的消费势能,在双十一当日爆发之后,消费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双十一:是消费力的提升,还是消费结构缺陷的暴露?

     

    双十一:是消费力的提升,还是消费结构缺陷的暴露?
     
      

       平台、网商、消费者、支付、物流,构成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表面上看,奇迹般的交易额好像带动了整个生态圈的活力,但是井喷式的爆发,必然要付出破坏性的代价。平台资源被集中占用、网商的货源和资金被迫集中、消费被推迟甚至透支未来、物流压力巨大,平衡掉这些不能忽视的代价,也许大促销的191亿所带来的收益也就所剩无几了。


  • 相关阅读:
    jquery获取父元素或父节点的方法
    JS省份联级下拉框
    全国各省、市名称(包括县级市)
    让Vs2010支持 Css3+HTML5
    Sql Server 事务/回滚
    Windows.Forms Panel 动态加载用户控件 UserControl
    C/C++ 运算符 & | 运算
    WPF
    SQL Server 数据库定时自动备份【转】
    如何编写更棒的代码:11个核心要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wangba/p/631443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