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模型
OSI七层模型:自上至下依次是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应用层:具体的应用协议如HTTP、SMTP、FTP、TELNET、DNS等
表示层:针对数据格式,使应用程序不用关心各个主机中的数据格式
会话层:管理会话,针对通信时机,确定何时建立或断开连接
传输层:针对数据的传输和具体的建立或断开连接等,TCP、UDP协议
网络层:寻址和路由,实际上的数据传输任务由网络层完成(发送数据包),单位为包。路由器属于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上互连的节点之间通信,如同一链路上的主机数据传输服务,单位为帧。交换机在这一层
物理层:关注怎样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单位为比特。集线器在这一层
TCP/IP模型:自上至下依次是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模型:自上而下依次是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二。TCP的三次握手
基于TCP的通信中,在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信之前,需要进行三次握手以建立连接。
三次握手流程: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SYN包):SYN=1,seq=x
(2)服务端收到消息后向客户端发送确认应答和建立连接报文(SYN+ACK):SYN=1,ACK=1,seq=y,ack=x+1
(3)客户端收到消息后再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报文段(ACK包):ACK=1,seq=x+1,ack=y+1
三次握手的作用:
(1)确定客户端和接收端双方都已具有接收消息和发送消息的功能。
(2)防止已过期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如因阻塞而未及时到达)突然发送到服务器,从而造成错误。
这也是为什么不是两次握手的主要原因。
ACK:1个字节,ACK=1时表示有效
ack:确认号,4个字节,表示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中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SYN:同步包,SYN=1,ACK=1时表示同意连接;SYN=1,ACK=0时表示连接请求
seq:序列号,用来标记数据段顺序,报文段中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三。TCP的四次挥手
基于TCP的通信中,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结束通信之前,需要通过四次挥手来断开连接。
四次挥手流程: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断开连接(FIN包):FIN=1,seq=u
(2)服务端收到请求后回复确认应答(ACK包):ACK=1,seq=v,ack=u+1
(3)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请求以断开连接(FIN包):FIN=1,seq=w
(4)客户端收到请求后回复确认应答(ACK包):ACK=1,seq=u+1,ack=w+1
四次挥手的作用:
因为一方收到另一方的断开连接消息(FIN报文)后,必须先回复一个确认消息(ACK报文),然后才能发送FIN报文
在收到FIN报文时,服务端的数据可能尚未完全发送完毕,并不需要立即关闭连接。因此,FIN报文和ACK报文通常分开发送?
FIN:用来释放连接诶,FIN=1表示希望断开连接
四。TCP与UDP的区别
TCP: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协议(面向字节流,将数据看作一串无结构的字节流),
且TCP协议拥有顺序控制、超时重传、拥塞控制等机制;
只支持一对一通信
UDP:无连接的、不可靠的(UDP只尽最大能力完成交付)、数据报协议(面向报文)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