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端发展史


    互联网伊始以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为基础的网页开发开始引起了每个普通人的注意,当网景公司开创了最早的图文浏览器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窗口上。通过网络IP地址访问各种各样的网页是最初人们网上冲浪的兴趣所在。

    但是人性的懒惰是根深蒂固的,IP地址的逆人性特质很快就遭到了嫌弃。于是便于记忆的域名技术应运而生,其本质上解决的是便于记忆,方便使用。域名需要绑定对应的IP地址才能实现访问,所以需要有一个域名解析服务器(DNS)去做这件简单的令人发指的事情。

    看似风平浪静的繁华,实际上只是暗流涌动的假象。互联网的属性本就是人人参与,也就意味着每个开发者的习惯都是大相径庭的,这也是为什么HTML这个语言有那么多废弃的标签的原因——人们只想单纯的实现自己的效果,标签上的style属性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疯狂的诉求。于是<center><font> <color> <s><strong>等一系列标签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样发展下去根本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扩展,于是人们发明了css(层叠样式表)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编写和维护一份样式代码多个页面实现统一的效果。

    后来人们有了搜索或者登录的需求场景,有了最早的用户交互行为,当时的网速很差(以kb为单位),用户输入信息提交后,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从服务器返回结果,结果返回了一个错误,这样的交互体验是极差的。网景公司首先想到了这一点,让布兰登开发一种在浏览器运行的脚本语言,通过发送信息前校验用户的输入,优化交互体验,这个仅用了10天就创造出来的语言就是LiveScript,由于当时背景下SUN公司的Java语言很火爆,于是网景公司顺势将该语言更名javascript——请注意javascriptJava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两个语言都有互相借鉴的部分。

    至此,前端三大技术基本成型。javascript提供的DOM和BOM对象,实现了操作页面文档和浏览器的api接口,微软发布IE也实现了操作DOM和BOM的功能-JScript,越来越多的浏览器开始出现,导致了开发人员要编写兼容性的代码,这让项目开始变得难以维护。互联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组建了W3C组织来制定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第一次浏览器大战落下帷幕。

  • 相关阅读:
    Median Value
    237. Delete Node in a Linked List
    206. Reverse Linked List
    160. Intersection of Two Linked Lists
    83. Remove Duplicates from Sorted List
    21. Merge Two Sorted Lists
    477. Total Hamming Distance
    421. Maximum XOR of Two Numbers in an Array
    397. Integer Replacement
    318. Maximum Product of Word Length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bzyf/p/1299642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