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心理学是研究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用户又可分为两类,测试人员和产品面向的使用者用户。本文主要讨论测试人员的心理情况。
由于国内IT行业起步时,软件是由开发人员单独完成的,随着使用者的需求提高,测试人员才逐步参与到软件设计过程中。老一批的工程师认为软件的主力军在开发,质量保证在于开发的管理和人员技术、素质等,而现在多数公司的研发团队leader是老一批的工程师,导致公司对测试人员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从而影响测试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这种重视现象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薪资、地位和自我。暂且将这三种表象称为不均值现象,即同水平的测试与开发在薪资上不同、地位不等和自我认识的差别。
薪资
根据Boss直聘统计,同一个应届生在杭州求职开发,薪资在6000-8000元人民币,但是求职测试,薪资在4000-6000元人民币;两年开发经验者薪资在8000-12000元人民币,两年测试经验者薪资在6000-10000元人民币;经验5年以上的两者差别更大。初级开发人员比测试人员薪资高15%-25%;中级开发人员比测试人员薪资高20%-35%;初级开发人员比测试人员薪资高40%以上。
地位
多数公司leader认为测试人员时辅助开发人员,所以现在很多中小型公司的开发与测试人员比例为7或10比1,更甚至某些小公司没有测试人员。致使leader多数精力放在开发团队的建设中,没有将测试平等对待,久而久之测试团队便形成了自由散沙状态,测试人员的自我意识也感觉到地位低于开发人员。
自我
由于公司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测试人员对自己不够重视。这一点在初级测试工程师中表现最为明显。最核心问题在于对测试的理解有误,只是一味的执行测试用例,认为执行完用例就算测试工作已经完成。实则非然,测试不仅是验证和预防问题,更深层次的是增加程序的价值,保证软件的质量,提供使用者一个舒服的体验。
发展
不均值现象表明公司对测试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测人人员自我重视程度不够。测试人员的发展在哪里?首先要攻克自我。使自己重视自己的工作。从自身的改变进而影响公司对测试的改变。
1、自我的技能提升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比如初级测试工程师学习一门编程语言python,并且在学习后利用python+selenium(或appium)+unittest逐步的实现项目自动化。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也利于项目的进展,更使得leader对测试工作的重视。
2、自我思想的改变
对测试工作有个深层次的认识,认为自己并不是在简单的执行,而是创造产品价值。
从根源解决问题,就是观念的改变。比如一个登陆页面的测试,要深层次的多方位的考虑问题,不仅是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完就算工作完成,还要考虑实现自动化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等一些问题。不断的让自己有一个提升,突破思想局限,没有接触过自动化、安全、性能等测试,可以一步一步学习。这个版本测试的时候了解登陆页面自动化测试,下个版本测试的时候学会自动化测试并且了解安全测试,循环渐进。做更多有意义的工作。
3、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从需求到产品交付,积极参加项目的各个流程,使团队感觉到没有测试的项目交付出去心理没有保证。
从需求评审-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用例的设计-问题单的提交-问题回归-测试报告的输出,每一步做到认真详细,用心去做,去心去看去研究。不简单的评审环节只是了解需求,更多的是在需求了解过程中思考改怎么测,测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然后积极与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沟通;问题单的提交尽量做到详细,有理有据,开发人员看后可以直接修改问题,不需要再重新操作一遍对问题进行复现;测试报告的输出尽量生动的表现,比如用图表说明不同级别问题的数量和百分比。
4、自我修养的练成
与产品、开发等沟通语言合理。比如遇到问题的时候问开发“帮我看下是不是我哪儿操作有误,为啥出来的结果是错的”,用自我承担责任的语气交流。
夯实测试理论知识。学过的东西过段时间后再次复习,温故而知新。尽量使用自己的知识在测试过程做到对需求的全覆盖。
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遇到问题首先排查环境影响,自身操作失误等,学会自己定位问题,查找日志等。将问题尽量深层次定位。
枯燥的测试中寻找乐趣。功能测试人员每一次迭代都是重复着相同的操作,避免不了产生枯燥的心理。学会在枯燥中寻找乐趣,使项目质量更有保证,自己有更大的收益。例如web页面功能测试时遇到问题,询问开发人员后发现开发人员使用开发者模式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这时测试人员可以学到利用开发者模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学习就是动力,在对开发者模式进行简单的学习后又发现有更好的工具进行数据抓取分析,比如wireshark工具。学习就是测试乐趣。
总结
本文主要从测试心理学的概念出发探讨测试人员不受重视的原因和不均值现象的解释,并给出了测试人员要得到重视就必须从自身做出改变的建议,从而达到公司对测试岗位重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