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是可重用的程序代码段。
一、函数的声明和调用
声明格式:
def 函数名([形参列表]):
函数体
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列表])
函数名:是一种标识符,命名规则为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下划线增加可阅读性。
形参列表:表示传递给该函数的值或变量引用,(用圆括号括起来,并用逗号隔开,可能为空)
函数体:函数执行的代码块
实参列表:实际传入的参数值
示例代码:
def my_add(a,b): # 声明函数,返回值 return a+b def my_print(msg): # 声明函数,无返回值 print(msg) c = my_add(11,22) # 调用函数 my_print(c) #调用函数 # 输出结果 33
二、参数的传递
1、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形参:声明函数时声明的参数,即形式参数
实参:调用函数时,提供函数需要的参数的值,即实际参数
实际参数默认按位置顺序依次传递给形式参数。
2、可选参数(参数默认值)
在声明函数时,如果希望函数的一些参数是可选的,可以在声明函数时为这些参数指定默认值。调用该函数时,如果没有传入对应的实参值,则函数使用声明时指定的默认参数值。
示例代码:
def my_add(a,b=12): return a+b def my_print(msg): print(msg) c = my_add(11) my_print(c) # 输出结果 23
注:必须先声明没有默认值的形参,然后声明有默认值的形参,因为函数调用时,默认是按位置传递实际参数值的。
3、位置参数和命名参数(关键字参数)
位置参数:函数调用时,默认按位置顺序传递形参的参数
关键字参数:按名称指定传入的参数,优点:一、参数按名称意义明确;二、传递的参数与顺序无关;三、如果有多个可选参数,可以选择某个参数值
示例代码:
def my_add(a,b=12,c=23): return a+b+c def my_print(msg): print(msg) c = my_add(11,c=11) # 11为位置参数,c=11为关键字参数 my_print(c) # 输出结果 34
4、可变参数(不固定参数,或参数组)
在声明函数时,通过带星的参数,如*args,允许向函数传递可变(任意)数量的实参,在调用时,这些参数会被收集为一个元组。
在声明函数时,也可以通过带双星的参数,如**kwargs,允许向函数传递可变数量的实参,在调用时,这些参数会被收集为一个字典。
示例代码1:
def my_add(*args): return args def my_print(msg): print(msg) c = my_add(11,12,13,14) my_print(c) # 输出结果 (11, 12, 13, 14)
示例代码2:
def my_add(**kwargs): return args def my_print(msg): print(msg) c = my_add(a=11,b=12,c=13,d=14) my_print(c) # 输出结果 {'a': 11, 'b': 12, 'c': 13, 'd': 14}
示例代码3:
def my_add(*args,**kwargs): return args,kwargs def my_print(msg): print(msg) c = my_add(2,3,4,a=11,b=12,c=13,d=14) my_print(c) # 输出结果 ((2, 3, 4), {'a': 11, 'b': 12, 'c': 13, 'd': 14})
三、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可以返回值,即在函数体中使用return语句从函数返回一个值,并跳出函数。如果需要返回多个值,则可以返回一个元组。
示例:
def f1(): return 1,2,3 a=f1() print(a) # 输出结果 (1, 2, 3)
四、变量的作用域
变量声明的位置不同,其可被访问的范围也不同。变量的可被访问范围称为变量的作用域。变量按其作用域大致可以分为: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和类型成员变量
全局变量:在函数和类定义以外声明的变量
局部变量:在函数体中声明的变量(包括函数参数)
类成员变量:在类中声明的变量,包括静态变量和实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