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属性的命名方法 我们习惯在CSS命名的时候掺杂语义,这样可以让代码更易懂。例如淘宝首页“免费注册”按钮上的class名称:help-guest-regist
上面的class命名语义就很明显,独眼龙看告示——一目了然,”help-guest-regist”就是”帮助-顾客-注册”,很nice,很人性化的命名。作为在单一的首页上使用,我是很难挑出什么毛病来的。
但是,从道家“无”的哲学思想来看,语义其实是对自身的一种束缚,越是语义强烈的命名越是没有重用性(尤其是内容语义的)。举个实际点的例子,例如人人网的右侧边栏的标题://zxx:一般找这类反例我就喜欢找人人网还有新浪,基本上一找一个准。人人网虽然外表长得跟facebook类似,但是就CSS而言,差距不是一两个档次的。
这个标题的class名是”side-item-header”,样式如下图所示:
现在一切ok,现在设想下,如果页面中间的模块有个标题,其样式也是:
{padding:0 0 8px; text-align:right;}
那你发现前面已经有一模一样的CSS样式后,你会怎么办。把中间的标题也用”side-item-header”这个class吗?这里”side”就是表示“边”的意思,这就意味着这个样式用在非侧边栏就是不合理的。你能做的估计即使新命名一个class,就像是”body-item-header”,明明是同样的CSS属性,结果却不能重用(即使使用标识符组合并CSS,这里的命名也是没有重用的)。
可见命名不合理会大大限制你的CSS重用性。如何命名才能让CSS发挥最大的重用性潜力呢?答案就是“面向属性的命名”。这种命名就是要让你把页面啊设计啊什么的通通塞到马桶里冲走,不要管页面什么位置,什么内容,there is noting, 这儿什么都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也就没有了任何限制,于是CSS可以自由出入于任何地方,无限重用,而且不用担心冲突,因为“面向属性的命名”就是针对自身属性的一种命名方式,只会overwrite,不会冲突。
相比很多同行都用过这样的命名方式,只是不够系统,不够大胆、彻底,多浅尝辄止,比如像是开心网,还有时光网的CSS代码的前面一部分样式命名:
我在“CSS样式分离之再分离”一文中就展示过这种命名了,分离为什么可以让样式的重用性放大至最大,就是因为分离后样式的命名就是样式本身。
就拿上面人人网的标题样式举例,人人网的做法是:
.side-item-header{padding:0 0 8px; text-align:right;}
要是我,我会对其进行分离。在实际项目时,text-align:right;这个属性早就在CSS通用样式库里面了,而padding:0 0 8px;则会以padding-bottom:8px;的形式放在网站通用样式库里了(详细请参见我的“我是如何对网站CSS进行架构的”一文)。最后,CSS命名与样式会如下:
.tr{text-align:right;} .pb8{padding-bottom:8px;}
而这里分离出来的样式又可以被其他地方使用。是不是有点“吸星大法”的感觉。
当然,如果网站本身的架构不是对每个侧栏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的话,说实话,这里标题的分离还是有点危险的。想想看,如果那天产品经理说底部padding值要改成10像素,啊哦,如果你的网站架构不合理,含这类标题的模块到处塞,会改到你急火攻心,吐血三升而亡的。所以,对于分离,我反复强调,“千万不要对网站通用的元素进行分离”。
所以,记住精简高效的CSS命名准则之一:对于网站非通用元素,如果样式简单(1~2个属性),对其分离并使用面向属性的命名方法。
四、精简高效CSS命名之“三无原则” 此“三无原则”就是:无ID,无层级,无标签
CSS命名就应该最简单、最直接,直捣黄龙。没有HTML标签,没有层级,这些通通滚蛋,不要。为什么不要,有三大原因: 1. 限制重用 我们会使用层级(#test .test),会使用标签(ul.test),可能是习惯(没多想),或是为了避免冲突。但是,我跟你说,从今以后,这种写法让他见鬼去吧(如果不是为了改变CSS优先级的话)。正如开篇论述的哲学观点,你限制越多,越抑制了CSS的重用性。例如#test .test{}这种写法,里面的CSS重用性多大,完全限死在了id为test的元素下,哪有重用性可言;又如ul.test,我勒个去,这个ul标签十有八九就是装饰用的,往这儿一放,同样CSS样式的div标签可以用吗?哭爹喊娘,眼泪汪汪也不管用啊。所以,相信我,层级啊,标签啊什么的,通通见鬼去吧。要知道,层级啊,标签啊作用是什么,是用来提高CSS优先级,把那个字母长的让人发毛的”!important”干掉的。
2. CSS文件大小 这瓜子虽小,吃多了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所以,你的CSS名称不要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搞得又臭又长,如下图所示的人人网那个冗长的CSS命名吧:
你看名称的字节数已经比属性还大了,要是这些名称都在15字符以内,乖乖,这个CSS文件可以小个1~2K绝对没有问题的。你看下图这样子的命名,这样子的CSS排版是不是更舒服,更简洁。
3. 降低了渲染效率 来个例子考考大家(以后我面试别人可能就会考这题),HTML如下:
<div id="test"> <ul class="test"></ul> </div>
现在要给这里的ul标签一个样式,比如说padding-left:25px;那么下面四种写法哪个渲染速度最快? #test .test{}, ul.test{},#test ul{} 以及.test{}。
如果单纯的ul与.test PK,我还真拿不定谁的渲染速度更快些。但是,一旦牵扯到层级与标签,我100%确定,.test这种最直接的命名方式渲染效率是最高的。要知道,CSS渲染元素和使用JavaScript获取页面元素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是使用JavaScript获取DOM元素,则#test ul{}速度是最快的,先id获取,再tag获取,这些可都是JavaScript内置的方法。但是,CSS的渲染方式则是属于外太空系的了,《高性能网站进阶指南》一书曾提到CSS的渲染方式是“从右往左”渲染的,就拿#test ul{}举例,先渲染页面上所有的ul标签,再去寻找id为test的元素,所以,出现#test div{}这种写法的人都是傻×的,页面先渲染id为test的元素?非也!先渲染页面上所有的div,再去寻找其老爸有没有id为test的元素。由于这种渲染差异最大就200~300毫秒(补充:这里的差异不是说单纯一个样式的差异,而是这些写法泛滥的页面的全部渲染,其渲染差异数据可以参见“翻译-不同CSS技术及其CSS性能”一文),我们人一般是感觉不到的。所以,长久以来,也都不以为然。但是,我是绝对容不下这种写法的,还有,要是让我看到类似于ul#test{}这样子的命名,不好意思,面试肯定过不了。
所以,CSS命名,只要出现了层级,出现了标签,就是一次额外的渲染,层级越多,渲染的开销也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前辈的文章会建议要尽量避免过深的层级。这也是为什么要“无层级”,“无标签”。
对于原则第一条“无ID”,其实与性能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一般ID都与JavaScript有奸情,如果再牵扯到CSS样式,如此复杂的三角关系,日后不好处理啊。
五、“三无原则”遗留之样式冲突问题 正如上面讲的,层级,标签可以避免样式冲突,虽然“面向属性的命名”不存在冲突问题,但是,页面上很多样式是无法分离使用“面向属性的命名”的,此时,一不能有层级,二不能有标签,如果避免冲突呢?
首先,规范。项目组所有人的命名方法,习惯都要统一。其次,也是实际的做法,同一内容,使用同一前缀。就如上面的那张图片所示,所有class同一使用od前缀,这样,就绝不会与其他页面的CSS产生冲突了。
现在,还隐藏着一个会让人心存疑惑的遗留问题。如下:
上图中,很多个链接全部存放在一个标签中,全部都是a标签,按照我的“三无原则”,不能使用层级,那么,我这里的每个a标签都得附一个.index_list_a{}这样子的命名吗,这样子repeat下来,页面HTML代码岂不是很大,直接来个.index_list_box a{},岂不是页面HTML更加清爽。确实有理。实际上,按照我个人实践的经验,这类细小重复的列表元素的样式都是比较简单的,不要忘了,精简高效的CSS命名准则之一的“分离与面向属性命名”,所以,对这里的a标签进行面向属性的命名,权衡后期的重用性和HTML代码开销,还是直接针对a标签进行简单命名是最佳解决方案。
但是,不排除这类最内层标签且重复元素的样式会很复杂,此时,使用层级与标签,或许是更好的做法,但这只存在于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对了,我们看看点评网是如何对最内层且重复的a标签进行处理的,如下图:
点评网是使用的一个大写的”B”作为此样式,无论这里的”B”是有background之意,还是邪恶的***之意,其命名比“面向属性命名”更甚一筹,可以说是接近真正意义上的nothing,后面可以跟任意属性,用在任意页面,这就是“无”哲学,“无”的境界。//zxx:点评网的这个命名让我闻到了一点Google的气息
六、结语 现在,来个简短的总结,精简高效的CSS命名的关键字有“分离”,“统一前缀”,方法为“面向属性的命名”,准则为“无层级、无标签”。其中,“分离”是“面向属性命名”的基础。“面向属性命名”和“无层级、无标签”属于两个不同的系列,一个针对短命名属性,一个针对长命名属性。但是,两个又互相依存。没有“面向属性命名”,“无层级、无标签”命名最后是以不堪重负,HTML膨胀致死结局。而仅仅是“面向属性命名”,前端开发人员会因维护过劳喷血而死。总之,两者缺一不可。
上述所有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开发总结出来的东西,个人观点,经验之谈。每个人的成长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必然在看到一些问题上会有差异,欢迎交流与讨论。我资历尚浅,文中难免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我的这套准则是建立在自己的一套CSS架构上的,我自己用的是非常开心的,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到底是否适用于其他同行,我不能保证,毕竟优秀的前端人员心中都有自己的那一套准则。我的个人建议是这样的,如果您还是个CSS新手,或者对我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不太理解,我觉得全搬过来不太合适。您可以保留您之前那种一步一趋的写法,然后在这基础上做您确定的改进。如果真能对您CSS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与启示,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上面的class命名语义就很明显,独眼龙看告示——一目了然,”help-guest-regist”就是”帮助-顾客-注册”,很nice,很人性化的命名。作为在单一的首页上使用,我是很难挑出什么毛病来的。
但是,从道家“无”的哲学思想来看,语义其实是对自身的一种束缚,越是语义强烈的命名越是没有重用性(尤其是内容语义的)。举个实际点的例子,例如人人网的右侧边栏的标题://zxx:一般找这类反例我就喜欢找人人网还有新浪,基本上一找一个准。人人网虽然外表长得跟facebook类似,但是就CSS而言,差距不是一两个档次的。
这个标题的class名是”side-item-header”,样式如下图所示:
现在一切ok,现在设想下,如果页面中间的模块有个标题,其样式也是:
{padding:0 0 8px; text-align:right;}
那你发现前面已经有一模一样的CSS样式后,你会怎么办。把中间的标题也用”side-item-header”这个class吗?这里”side”就是表示“边”的意思,这就意味着这个样式用在非侧边栏就是不合理的。你能做的估计即使新命名一个class,就像是”body-item-header”,明明是同样的CSS属性,结果却不能重用(即使使用标识符组合并CSS,这里的命名也是没有重用的)。
可见命名不合理会大大限制你的CSS重用性。如何命名才能让CSS发挥最大的重用性潜力呢?答案就是“面向属性的命名”。这种命名就是要让你把页面啊设计啊什么的通通塞到马桶里冲走,不要管页面什么位置,什么内容,there is noting, 这儿什么都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也就没有了任何限制,于是CSS可以自由出入于任何地方,无限重用,而且不用担心冲突,因为“面向属性的命名”就是针对自身属性的一种命名方式,只会overwrite,不会冲突。
相比很多同行都用过这样的命名方式,只是不够系统,不够大胆、彻底,多浅尝辄止,比如像是开心网,还有时光网的CSS代码的前面一部分样式命名:
我在“CSS样式分离之再分离”一文中就展示过这种命名了,分离为什么可以让样式的重用性放大至最大,就是因为分离后样式的命名就是样式本身。
就拿上面人人网的标题样式举例,人人网的做法是:
.side-item-header{padding:0 0 8px; text-align:right;}
要是我,我会对其进行分离。在实际项目时,text-align:right;这个属性早就在CSS通用样式库里面了,而padding:0 0 8px;则会以padding-bottom:8px;的形式放在网站通用样式库里了(详细请参见我的“我是如何对网站CSS进行架构的”一文)。最后,CSS命名与样式会如下:
.tr{text-align:right;} .pb8{padding-bottom:8px;}
而这里分离出来的样式又可以被其他地方使用。是不是有点“吸星大法”的感觉。
当然,如果网站本身的架构不是对每个侧栏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的话,说实话,这里标题的分离还是有点危险的。想想看,如果那天产品经理说底部padding值要改成10像素,啊哦,如果你的网站架构不合理,含这类标题的模块到处塞,会改到你急火攻心,吐血三升而亡的。所以,对于分离,我反复强调,“千万不要对网站通用的元素进行分离”。
所以,记住精简高效的CSS命名准则之一:对于网站非通用元素,如果样式简单(1~2个属性),对其分离并使用面向属性的命名方法。
四、精简高效CSS命名之“三无原则” 此“三无原则”就是:无ID,无层级,无标签
CSS命名就应该最简单、最直接,直捣黄龙。没有HTML标签,没有层级,这些通通滚蛋,不要。为什么不要,有三大原因: 1. 限制重用 我们会使用层级(#test .test),会使用标签(ul.test),可能是习惯(没多想),或是为了避免冲突。但是,我跟你说,从今以后,这种写法让他见鬼去吧(如果不是为了改变CSS优先级的话)。正如开篇论述的哲学观点,你限制越多,越抑制了CSS的重用性。例如#test .test{}这种写法,里面的CSS重用性多大,完全限死在了id为test的元素下,哪有重用性可言;又如ul.test,我勒个去,这个ul标签十有八九就是装饰用的,往这儿一放,同样CSS样式的div标签可以用吗?哭爹喊娘,眼泪汪汪也不管用啊。所以,相信我,层级啊,标签啊什么的,通通见鬼去吧。要知道,层级啊,标签啊作用是什么,是用来提高CSS优先级,把那个字母长的让人发毛的”!important”干掉的。
2. CSS文件大小 这瓜子虽小,吃多了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所以,你的CSS名称不要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搞得又臭又长,如下图所示的人人网那个冗长的CSS命名吧:
你看名称的字节数已经比属性还大了,要是这些名称都在15字符以内,乖乖,这个CSS文件可以小个1~2K绝对没有问题的。你看下图这样子的命名,这样子的CSS排版是不是更舒服,更简洁。
3. 降低了渲染效率 来个例子考考大家(以后我面试别人可能就会考这题),HTML如下:
<div id="test"> <ul class="test"></ul> </div>
现在要给这里的ul标签一个样式,比如说padding-left:25px;那么下面四种写法哪个渲染速度最快? #test .test{}, ul.test{},#test ul{} 以及.test{}。
如果单纯的ul与.test PK,我还真拿不定谁的渲染速度更快些。但是,一旦牵扯到层级与标签,我100%确定,.test这种最直接的命名方式渲染效率是最高的。要知道,CSS渲染元素和使用JavaScript获取页面元素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是使用JavaScript获取DOM元素,则#test ul{}速度是最快的,先id获取,再tag获取,这些可都是JavaScript内置的方法。但是,CSS的渲染方式则是属于外太空系的了,《高性能网站进阶指南》一书曾提到CSS的渲染方式是“从右往左”渲染的,就拿#test ul{}举例,先渲染页面上所有的ul标签,再去寻找id为test的元素,所以,出现#test div{}这种写法的人都是傻×的,页面先渲染id为test的元素?非也!先渲染页面上所有的div,再去寻找其老爸有没有id为test的元素。由于这种渲染差异最大就200~300毫秒(补充:这里的差异不是说单纯一个样式的差异,而是这些写法泛滥的页面的全部渲染,其渲染差异数据可以参见“翻译-不同CSS技术及其CSS性能”一文),我们人一般是感觉不到的。所以,长久以来,也都不以为然。但是,我是绝对容不下这种写法的,还有,要是让我看到类似于ul#test{}这样子的命名,不好意思,面试肯定过不了。
所以,CSS命名,只要出现了层级,出现了标签,就是一次额外的渲染,层级越多,渲染的开销也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前辈的文章会建议要尽量避免过深的层级。这也是为什么要“无层级”,“无标签”。
对于原则第一条“无ID”,其实与性能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一般ID都与JavaScript有奸情,如果再牵扯到CSS样式,如此复杂的三角关系,日后不好处理啊。
五、“三无原则”遗留之样式冲突问题 正如上面讲的,层级,标签可以避免样式冲突,虽然“面向属性的命名”不存在冲突问题,但是,页面上很多样式是无法分离使用“面向属性的命名”的,此时,一不能有层级,二不能有标签,如果避免冲突呢?
首先,规范。项目组所有人的命名方法,习惯都要统一。其次,也是实际的做法,同一内容,使用同一前缀。就如上面的那张图片所示,所有class同一使用od前缀,这样,就绝不会与其他页面的CSS产生冲突了。
现在,还隐藏着一个会让人心存疑惑的遗留问题。如下:
上图中,很多个链接全部存放在一个标签中,全部都是a标签,按照我的“三无原则”,不能使用层级,那么,我这里的每个a标签都得附一个.index_list_a{}这样子的命名吗,这样子repeat下来,页面HTML代码岂不是很大,直接来个.index_list_box a{},岂不是页面HTML更加清爽。确实有理。实际上,按照我个人实践的经验,这类细小重复的列表元素的样式都是比较简单的,不要忘了,精简高效的CSS命名准则之一的“分离与面向属性命名”,所以,对这里的a标签进行面向属性的命名,权衡后期的重用性和HTML代码开销,还是直接针对a标签进行简单命名是最佳解决方案。
但是,不排除这类最内层标签且重复元素的样式会很复杂,此时,使用层级与标签,或许是更好的做法,但这只存在于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对了,我们看看点评网是如何对最内层且重复的a标签进行处理的,如下图:
点评网是使用的一个大写的”B”作为此样式,无论这里的”B”是有background之意,还是邪恶的***之意,其命名比“面向属性命名”更甚一筹,可以说是接近真正意义上的nothing,后面可以跟任意属性,用在任意页面,这就是“无”哲学,“无”的境界。//zxx:点评网的这个命名让我闻到了一点Google的气息
六、结语 现在,来个简短的总结,精简高效的CSS命名的关键字有“分离”,“统一前缀”,方法为“面向属性的命名”,准则为“无层级、无标签”。其中,“分离”是“面向属性命名”的基础。“面向属性命名”和“无层级、无标签”属于两个不同的系列,一个针对短命名属性,一个针对长命名属性。但是,两个又互相依存。没有“面向属性命名”,“无层级、无标签”命名最后是以不堪重负,HTML膨胀致死结局。而仅仅是“面向属性命名”,前端开发人员会因维护过劳喷血而死。总之,两者缺一不可。
上述所有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开发总结出来的东西,个人观点,经验之谈。每个人的成长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必然在看到一些问题上会有差异,欢迎交流与讨论。我资历尚浅,文中难免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我的这套准则是建立在自己的一套CSS架构上的,我自己用的是非常开心的,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到底是否适用于其他同行,我不能保证,毕竟优秀的前端人员心中都有自己的那一套准则。我的个人建议是这样的,如果您还是个CSS新手,或者对我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不太理解,我觉得全搬过来不太合适。您可以保留您之前那种一步一趋的写法,然后在这基础上做您确定的改进。如果真能对您CSS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与启示,那真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