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保持年轻感


    公司应该重视什么样的员工?优秀人才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可供识别?

    我过去10年面试过小2000个年轻人。10年过去,有的人依然保持很好的特质,就是“Stay young”,这种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

    如果要总结他们相同的特质,我认为有五个特质:

    1.有好奇心

    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说一个负例,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

    所以他非常依赖别人。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2.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比方说头条最开始时,我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

    其实我加入酷讯时也是这样,那家公司当时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后也没有做成,只做了旅游的垂直搜索)。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我自己觉得很兴奋。我确实没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当时就去学,就去看所有这些相关东西。我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

    3.不甘于平庸

    我见到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10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觉得他应该能做得很好,但他却没有做到。

    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我回顾了一下,发现有同事加入银行IT部门:有的是毕业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为什么我把这个跟“不甘于平庸”挂在一起呢?因为他们很多人加入,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话,其实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些事。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

    不甘于平庸很重要。

    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4.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

    我在这里举个反例: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都挺有特点。我当时是他们的主管,发现他们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况始终不好。

    他们觉得其他同事比他们做得差,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TOP 20%,但误以为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

    但也有我原来觉得不好的,却超出我的预期。这里我也举个例子:当时我们有个做产品的同事,也是应届生招进来,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比较辅助的工作,统计一下数据啊做一下用户反弹啊之类。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

    后来我想想,他的特点就是肯去做,负责任,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别好,但我们总是给他反馈。他去了那家公司后,从一个用户量不到10万的边缘频道负责起来,把这个频道越做越好。由于这是一个边缘频道,没有配备完整的团队,所以他一个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也得到了很多锻炼。

    5.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

    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盖了这一点。

    比如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06、07年,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 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注:本文根据张一鸣演讲整理而成)

  • 相关阅读:
    python 登录与注册
    python 深浅拷贝
    列表|字典|集合推导式
    正则表达式——笔记
    Python thread
    allure报告自定义logo和名称
    回归测试用例编写思路
    测试用例规范【如何编写测试用例】
    git与pycharm的使用详解(git+gitlab+pycham)
    接口自动化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udy-everyday/p/889122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