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基于session的推荐系统火热起来,但是大多数的工作没有考虑用户长期的稳定偏好和演变。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novel Behavior-Intensive Neural Network(BINN)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用户的历史稳定偏好和当前的购买动机,来进行下一次推荐。该模型的两个主要部件分别为:Neural Item Embedding 和 Discriminative Behaviors Learning 。有区别的学习目标用户的历史偏好和当前动机。
看完摘要
问题1:历史稳定偏好是如何知道稳定的呢?
问题2:这两部件是怎么实现?
模型
随着时间的变化用户的历史行为自然的会形成一个行为交互序列,我们用以下的形式代表
其中$|H|=n$表示用户的数量。对于每一个用户$u$都会有对应的交互序列
其中$x_j$代表用户$u$与第$j$个item进行交互,$b_j$表示行为类型(比如:点击,加入购物车,购买),我们的the next-based的推荐任务就是去预测下一个item,即$x_{T+1}$
Neural Item Embedding
首先回顾Google的word2vec,Skip-gram的模型结构
Skip-gram模型
Skip-gram是利用当前词预测其上下文词。给定一个训练序列$w_1,w_2,...,w_T$,该模型的目标函数是最大化平局的log概率:
其中$c$表示context的大小,c越大,训练样本越大,准确率越高,同时训练时间也变长。在skip-gram模型中,$P(w_{i+j}|w_t)$利用softmax函数定义如下:
其中$W$是语料库的大小,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语料库特别大,直接计算不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2种方法,一个是hierarchical softmax,另一个方法是negative sample。对于negative sample,具体就是把目标函数修正为
其中$P_n(w)$是噪声分布。即训练目标是使用logistics regression区分出目标词和噪音词。
item2vec原理
item2vec就是把用户的交互行为序列当成一个word2vec种句子,出现在同一个集合的商品被视为positive。对于集合$w_1,w_2,...,w_k$目标函数:
同时也采用负采样, 并将skip-gram中的sfotmax函数代替为
其中参数$N$为确定每个positive要绘制的negative的数量
w-item2vec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改进了item2vec。
作者认为,和普通的句子不同的是,有些item是经常被访问,即在$H$中将会经常出现这些商品,这是因为用户在进行商品的对比和选择,所以往往会有相似的物品交叉出现,这也表明了作者的动机,同时,那些低频率的商品可能是用户无意间点击的,这样可以去除噪音。所以,目标函数改写为
其中是在序列中$x_i$出现的频率,同时目标函数变成:
Discriminative Behaviors Learning
一个用户的决定过程包含两个因素:用户的当前动机和历史偏好。在短期内用户的购买动机的动态的,并且短期的波动影响短期的特征。考虑到最近的行为(比如:点击,收藏,购买)可能会暗示作者当前的购买动机,所以我们使用all types of recent behaviors去代表最近的购买动机,但是在另一方面,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最近behavior可以代表用户的偏好,比如用户点击了一个item但是最后并没有购买它,则可以认为用户不喜欢这个item。所以,我们只保留可以清晰描述用户当下偏好的交互。
实际上,用户的交互过程是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反馈函数。往往传统的推荐系统对交互历史采用静态的方法,但是作者是通过序列模型进行the next item 推荐。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behavior alignments,它们都是基于LSTM的
Session Behaviors Learning
对于一个用户$u$,假设我们已经有了如下交互序列
同时,我们还有embedding item
对于行为$b_i$是用one-hot来表示的,并且向量的长度是交互类型的数量,比如:点击。为了确定某一个item$x_i$是否为session行为的元素,SBL的判别函数$D_{SBL}$为
其中$Phi(a)$可以计算一个判别信号,如果$a$为真,则函数值为1,反之,如果$a$为假,则函数值为0,$x_{t-1}$是预测项目的前一个项目,$ts$是一个控制指标去SBL的长度。具体来讲,如果是一个session based scenario,$ts$就是session的长度,对于non-session scenario,$ts$就是人工设置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置$ts$为10.
为了session behavior的一致性,我们设计了Contextual LSTM来去学习用户的当前购买动机,初始化后,隐藏层$h_j$的状态是由前一个隐藏层的状态$h_{j-1}$,当前item embedding $v_j$,和之前behavior 向量$b_j$
其中$i_j$,$f_j$和$o_j$分别是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j$代表第$j$步,$v_j$是item的embedding向量,$b_j$是一个behavior向量,$c_j$是记忆单元,$hat{b}$是偏置项,$h_j$是第$j$步的输出。
最终我们的输入$h_{t-1}$代表着用户$u$当前的购买动机,通过上述网络结构,SBL可以很自然地对用户会话行为的波动进行建模,获得当前消费动机的表征。
Preference Behaviors Learning
PBL用来学习用户长期的稳定的历史偏好。实际上,只用部分行为可以反映用户偏好,因此为了确定某一个交互$(v_i,b_i)in{S_u}$是否为偏好行为的一个可能因素,判别函数$D_{PBL}$可以定义为
其中$P$是一个集合,包含了所有的行为类型,比如:收藏,购买。
不同于SBL,PBL表示全部的历史偏好,所有波动较小,所以CLSTM不能重复使用,受双向RNN的影响,作者设计了一个双向CLSTM结构,名为Bi-CLSTM,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上下文关系。
最后通过一个全连接层,我们就可以得到$d$维的下一项item$hat{v_t}$
模型学习和测试
采用了MSE损失函数
其中$zeta$是MSE函数,$v_t$是目标用户u在下一次访问中访问的项的表示,$ts$是控制因子,$|S_u|$代表交互序列的长度,$|H|$为用户的数量。
实验
数据集
Tianchi和JD,下图是数据集的划分。
baseline
- S-POP
- BPR-MF
- Item-KNN
- GRU4Rec
- HRNN
评价指标
- Recall@20
- MRR@20
实验结果
item嵌入可视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w-item2vec的聚类更好,同时,这两种方法在JD数据集上都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JD数据集更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