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临近法的实现:kd树


    k近邻算法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以下摘自李航《统计学习方法》。

    3.1 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简单、直观: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k个实例,这k个实例的多数属于某个类,就把该输入实例分为这个类。下面先叙述k近邻算法,然后再讨论其细节。

    算法3.1(k近邻法)

    输入:训练数据集

    alt

    其中,xi∊x⊆Rn为实例的特征向量,yialt={c1,c2,…,cK}为实例的类别,i=1,2,…,N;实例特征向量x;

    输出:实例x所属的类y。

    (1)根据给定的距离度量,在训练集T中找出与x最邻近的k个点,涵盖这k个点的x的邻域记作Nk(x);

    (2)在Nk(x)中根据分类决策规则(如多数表决)决定x的类别y:

    alt

    式(3.1)中,I为指示函数,即当yi=cj时I为1,否则I为0。

    k近邻法的特殊情况是k=1的情形,称为最近邻算法。对于输入的实例点(特征向量)x,最近邻法将训练数据集中与x最邻近点的类作为x的类。

    k近邻法没有显式的学习过程。

    3.3k近邻法的实现:kd树

    实现k近邻法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对训练数据进行快速k近邻搜索。这点在特征空间的维数大及训练数据容量大时尤其必要。

    k近邻法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线性扫描(linear scan)。这时要计算输入实例与每一个训练实例的距离。当训练集很大时,计算非常耗时,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为了提高k近邻搜索的效率,可以考虑使用特殊的结构存储训练数据,以减少计算距离的次数。具体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其中的kd树(kd tree)方法[1]

    3.3.1 构造kd树

    kd树是一种对k维空间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数据结构。kd树是二叉树,表示对k维空间的一个划分(partition)。构造kd树相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k维空间切分,构成一系列的k维超矩形区域。kd树的每个结点对应于一个k维超矩形区域。

    构造kd树的方法如下:构造根结点,使根结点对应于k维空间中包含所有实例点的超矩形区域;通过下面的递归方法,不断地对k维空间进行切分,生成子结点。在超矩形区域(结点)上选择一个坐标轴和在此坐标轴上的一个切分点,确定一个超平面,这个超平面通过选定的切分点并垂直于选定的坐标轴,将当前超矩形区域切分为左右两个子区域(子结点);这时,实例被分到两个子区域。这个过程直到子区域内没有实例时终止(终止时的结点为叶结点)。在此过程中,将实例保存在相应的结点上。

    通常,依次选择坐标轴对空间切分,选择训练实例点在选定坐标轴上的中位数(median)[2]为切分点,这样得到的kd树是平衡的。注意,平衡的kd树搜索时的效率未必是最优的。

    下面给出构造kd树的算法。

    算法3.2(构造平衡kd树)

    输入:k维空间数据集T={x1,x2,…,xN},

    输出:kd树。

    (1)开始:构造根结点,根结点对应于包含T的k维空间的超矩形区域。

    选择x(1)为坐标轴,以T中所有实例的x(1)坐标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将根结点对应的超矩形区域切分为两个子区域。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坐标轴x(1)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由根结点生成深度为1的左、右子结点:左子结点对应坐标x(1)小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右子结点对应于坐标x(1)大于切分点的子区域。

    将落在切分超平面上的实例点保存在根结点。

    (2)重复:对深度为j的结点,选择x(l)为切分的坐标轴,l=j(modk)+1,以该结点的区域中所有实例的x(l)坐标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将该结点对应的超矩形区域切分为两个子区域。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坐标轴x(l)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由该结点生成深度为j+1的左、右子结点:左子结点对应坐标x(l)小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右子结点对应坐标x(l)大于切分点的子区域。

    将落在切分超平面上的实例点保存在该结点。

    (3)直到两个子区域没有实例存在时停止。从而形成kd树的区域划分。

    例3.2 给定一个二维空间的数据集:

    alt

    构造一个平衡kd树[3]

     根结点对应包含数据集T的矩形,选择x(1)轴,6个数据点的x(1)坐标的中位数是7,以平面x(1)=7将空间分为左、右两个子矩形(子结点);接着,左矩形以x(2)=4分为两个子矩形,右矩形以x(2)=6分为两个子矩形,如此递归,最后得到如图3.3所示的特征空间划分和如图3.4所示的kd树。

    alt

    下面叙述用kd树的最近邻搜索算法。

    算法3.3(用kd树的最近邻搜索)

    输入:已构造的kd树;目标点x;

    输出:x的最近邻。

    (1)在kd树中找出包含目标点x的叶结点:从根结点出发,递归地向下访问kd树。若目标点x当前维的坐标小于切分点的坐标,则移动到左子结点,否则移动到右子结点。直到子结点为叶结点为止。

    (2)以此叶结点为“当前最近点”。

    (3)递归地向上回退,在每个结点进行以下操作:

    (a)如果该结点保存的实例点比当前最近点距离目标点更近,则以该实例点为“当前最近点”。

    (b)当前最近点一定存在于该结点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检查该子结点的父结点的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有更近的点。具体地,检查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与以目标点为球心、以目标点与“当前最近点”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超球体相交。

    如果相交,可能在另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内存在距目标点更近的点,移动到另一个子结点。接着,递归地进行最近邻搜索;

    如果不相交,向上回退。

    (4)当回退到根结点时,搜索结束。最后的“当前最近点”即为x的最近邻点。

    如果实例点是随机分布的,kd树搜索的平均计算复杂度是O(logN),这里N是训练实例数。kd树更适用于训练实例数远大于空间维数时的k近邻搜索。当空间维数接近训练实例数时,它的效率会迅速下降,几乎接近线性扫描。

     
     1 # coding:utf-8
     2 import numpy as np
     3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4 
     5 T = [[2, 3], [5, 4], [9, 6], [4, 7], [8, 1], [7, 2]]
     6 S=[7, 3]
     7 
     8 class node:
     9     def __init__(self, point):
    10         self.left = None
    11         self.right = None
    12         self.point = point
    13         self.parent = None
    14         pass
    15 
    16     def set_left(self, left):
    17         if left == None: pass
    18         left.parent = self
    19         self.left = left
    20 
    21     def set_right(self, right):
    22         if right == None: pass
    23         right.parent = self
    24         self.right = right
    25 
    26 def median(lst):
    27     m = len(lst) / 2
    28     return lst[m], m
    29 
    30 def build_kdtree(data, d):
    31     data = sorted(data, key=lambda x: x[d])
    32     p, m = median(data)
    33     tree = node(p)
    34     del data[m]
    35     if m > 0: tree.set_left(build_kdtree(data[:m], not d))
    36     if len(data) > 1: tree.set_right(build_kdtree(data[m:], not d))
    37     return tree
    38 
    39 def distance(a, b):
    40     return ((a[0] - b[0]) ** 2 + (a[1] - b[1]) ** 2) ** 0.5
    41 
    42 def search_kdtree(tree, target,best=[]):
    43     if len(best)==0: best = [tree.point,distance(tree.point, target)]
    44     if target[0] < tree.point[0]:
    45         if tree.left != None:
    46             return search_kdtree(tree.left, target, best)
    47     else:
    48         if tree.right != None:
    49             return search_kdtree(tree.right, target, best)
    50     def update_best(t, best):
    51         if t == None: return
    52         t = t.point
    53         d = distance(t, target)
    54         if d < best[1]:
    55             best[1] = d
    56             best[0] = t
    57     while (tree.parent != None):
    58         update_best(tree.parent.left, best)
    59         update_best(tree.parent.right, best)
    60         tree = tree.parent
    61     return best[0]
    62 
    63 def showT(tree,d):
    64     plt.plot(tree.point[0],tree.point[1],'ob')
    65     if tree.parent==None:
    66         plt.plot([tree.point[0],tree.point[0]],[0,10])
    67     elif d:
    68         if tree.point[0]<tree.parent.point[0]:
    69             plt.plot([0,tree.parent.point[0]],[tree.point[1],tree.point[1]])
    70         else:
    71             plt.plot([tree.parent.point[0],10],[tree.point[1],tree.point[1]])
    72     else:
    73         if tree.point[1]<tree.parent.point[1]:
    74             plt.plot([tree.point[0],tree.point[0]],[0,tree.parent.point[1]])
    75         else:
    76             plt.plot([tree.point[0],tree.point[0]],[tree.parent.point[1],10])
    77     if tree.left != None:
    78         showT(tree.left,not d)
    79     if tree.right != None:
    80         showT(tree.right,not d)
    81 
    82 kd_tree = build_kdtree(T, 0)
    83 showT(kd_tree,0)
    84 plt.annotate('S',xy = (S[0],S[1]+0.2))
    85 plt.plot(S[0],S[1],'^r')
    86 result=search_kdtree(kd_tree,S)
    87 print result  #[7, 2]
    88 plt.show()

  • 相关阅读:
    ajax发送请求
    Canvas与SVG的区别
    jquery中attr()和prop()方法的区别
    ab(Apache Benchmark)测试工具的安装
    Nginx与阻塞操作
    构造函数调用顺序
    对一个类求sizeof,虚继承
    代码清单16-4 服务器压力测试程序
    libevent源码分析-TCP服务端代码
    Linux内核源码之红黑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w12/p/56615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