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描述
一、请回望开学初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在准备篇博客中提到,我的目标是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学会与同学协作完成项目。
达到期待:学会了协作完成项目。
存在不足:专业知识不牢固,拖累了开发进度。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900行左右。 -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序号 | 作业 | 时间(h) |
---|---|---|
1 | 个人作业第一次—准备篇 | 1.5 |
2 | 结对作业第一次—原型设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 | 13 |
3 | 结对作业第二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及进阶需求 | 21 |
4 | 团队作业第一次—团队展示 | 1 |
5 | 团队作业第二次—项目选题报告 | 9 |
6 | 团队作业第三次—项目原型设计 | 10 |
7 | 团队作业第四次—项目需求分析 | 6 |
8 | 团队作业第五次—项目系统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 9 |
9 | 团队作业第六次—团队Github实战训练 | 9 |
10 | 团队作业第七次—项目Alpha冲刺 | 30 |
11 | 团队作业第八次—事后诸葛亮 | 1.5 |
12 | 团队作业第九次—项目Beta冲刺 | 25 |
13 | 团队作业第十次—Beta阶段团队项目互评 | 7 |
14 | 个人作业第二次—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 | 2.5 |
总计 | 145.5 |
-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团队作业第九次—项目Beta冲刺。因为我荣幸地被抽中换组了,导致得重新磨合团队,但也得到了收获。 -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150多小时,平均每周11个小时多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和工具;
Unity,StarUML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GitHub,C#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
其他方面的提升。
需求分析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需求分析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是写程序时的依据,也是项目测试阶段的标准。
团队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要根据各人的优点进行任务的分配。
团队要有统一的格式标准,不然就不容易整合代码,也不容易看,在团队项目实训时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1.团队中一定要多多沟通
2.任务完成情况应该及时汇报,方便进行进度规划
3.团队要有统一的格式标准
对中途换队员的看法
可以换,但是希望能够对各人的能力综合考虑,不要跨度太大,前端被迫去学了后端,学习的时间成本很高。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之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萌芽阶段:确定项目的选题,讨论题目的合理性并且实现它需要的技术。
磨合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找准每个队员自己的定位,进行任务分配。
规范阶段:根据定位进行开发项目,每天在群里汇报进度,开发过程较为熟练。
创造阶段:这个阶段的要求是团队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依赖,角色和职责能够根据项目的要求自然转换,没有人为此担心或发牢骚。但是好像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以前写项目都是粗略的想一下要怎么做,然后就动手写了。现在则学会了需求分析等前期工作,并意识到这些并不比写程序要不重要,它能避免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地写项目,既费时也费力。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单打独斗总比不上众人拾柴,团队合作能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提高写项目的效率。以上是我在本课程的主要收获,也是我学会了软件工程的证明。
七、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