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8 HashMap详解(转)


    Java8 对 HashMap 进行了一些修改,最大的不同就是利用了红黑树,所以其由 数组+链表+红黑树 组成。

      根据 Java7 HashMap 的介绍,我们知道,查找的时候,根据 hash 值我们能够快速定位到数组的具体下标,但是之后的话,需要顺着链表一个个比较下去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链表的长度,为 O(n)

      为了降低这部分的开销,在 Java8 中,当链表中的元素超过了 8 个以后,会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这些位置进行查找的时候可以降低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来一张图简单示意一下吧:


    先回答几个问题:

    1.HashMap的什么时候扩容,哪些操作会触发

            当向容器添加元素的时候,会判断当前容器的元素个数,如果大于等于阈值,即当前数组的长度乘以加载因子的值的时候,就要自动扩容。默认容量为16,扩容因子是0.75,阈值为12。

            有参构造方法和put、merge操作都会导致扩容。

    2.HashMap push方法的执行过程? 

            最先判断桶的长度是否为0,为0的话则需要先对桶进行初始化操作,接着,求出hashcode并通过扰动函数确定要put到哪个桶中,若桶中没有元素直接插入,若有元素则判断key是否相等,如果相等的话,那么就将value改为我们put的value值,若不等的话,那么此时判断该点是否为树节点,如果是的话,调用putreeval方法,以树节点的方式插入,如果不是树节点,那么就遍历链表,如果找到了key那么修改value,没找到新建节点插到链表尾部,最后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8 是否要进行树化。

    3.HashMap检测到hash冲突后,将元素插入在链表的末尾还是开头? 

            因为JDK1.7是用单链表进行的纵向延伸,采用头插法就是能够提高插入的效率,但是也会容易出现逆序且环形链表死循环问题。但是在JDK1.8之后是因为加入了红黑树使用尾插法,能够避免出现逆序且链表死循环的问题。

    4.JDK1.8还采用了红黑树,讲讲红黑树的特性,为什么人家一定要用红黑树而不是AVL、B树之类的?

            在CurrentHashMap中是加锁了的,实际上是读写锁,如果写冲突就会等待,如果插入时间过长必然等待时间更长,而红黑树相对AVL树B树的插入更快,AVL树查询确实更快一些,但是对于操作密集型,红黑树的旋转更少,效率更高。

    5.HashMap get方法的执行过程? 

            首先和put一样,确定对应的key在哪一个桶中,如果桶容量为0或者该桶内没有元素直接返回空,反之会判断该桶会检查桶中第一个元素是否和要查的key相等,相等的话直接返回,不相等的话判断该节点是否为树节点,是的话以树节点方式遍历整棵树来查找,不是的话那就说明存储结构是链表,以遍历链表的方式查找。


    源码与其中的算法技巧

    1.构造方法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当指定的 initialCapacity (初始容量) < 0 的时候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异常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当指定的 initialCapacity (初始容量)= MAXIMUM_CAPACITY(最大容量) 的时候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初始容量就等于 MAXIMUM_CAPACITY (最大容量)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当 loadFactory(负载因子)< 0 ,或者不是数字的时候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异常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ableSizeFor()的主要功能是返回一个比给定整数大且最接近2的幂次方整数
        //比如我们给定的数是12,那么tableSizeFor()会返回2的4次方,也就是16,因为16是最接近12并且大于12的数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
            initialCapacity);
    }

    执行顺序注释写的很清楚了,但是有些同学对最后对 tableSizeFor 方法很有疑问,这是用来求传入容量的最小2的幂次方整数的。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这是一系列的或操作,举个例子

    n-=1;// n=1000000(二进制)
    ...//16、8无变化
    n|=n>>>4;//n=n|(n>>>4)=1000000|0000100=1000100
    n|=n>>>2;//n=n|(n>>>2)=1000100|0010001=1010101
    ...

    看出规律来了吧,右移多少位,就把最高位右边的第x位设置为1;第二次,就把两个为1的右边xx位再设置为1;第n次,就把上一步出现的1右边xxxx位置为1;

    这样执行完,原来是1000000,变成了1111111,最后加1,就变成2的整数次方数了。之所以先减一是因为有可能本身就是最小2的幂次方整数。

    2.Put方法

            put方法的核心就是 putVal ,源码和执行过程如下。

    //实现 put 和相关方法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如果table为空或者长度为0,则进行resize()(扩容)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确定插入table的位置,算法是上面提到的 (n - 1) & hash,在 n 为 2 的时候,相当于取模操作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找到key值对应的位置并且是第一个,直接插入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在table的 i 的位置发生碰撞,分两种情况
        //1、key值是一样的,替换value值
        //2、key值不一样的
        //而key值不一样的有两种处理方式:1、存储在 i 的位置的链表 2、存储在红黑树中
        else {
            Node<K,V> e; K k;
    
            //第一个Node的hash值即为要加入元素的hash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如果不是TreeNode的话,即为链表,然后遍历链表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链表的尾端也没有找到key值相同的节点,则生成一个新的Node
                    //并且判断链表的节点个数是不是到达转换成红黑树的上界达到,则转换成红黑树
                    if ((e = p.next) == null) {
    
                        //创建链表节点并插入尾部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超过了链表的设置长度(默认为8)则转换为红黑树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如果e不为空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就替换就的值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为了方便理解,配图

    putVal中有一段代码提到了resize(),也就是扩容,我们来看下源码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判断Node的长度,如果不为零
        if (oldCap > 0) {
            //判断当前Node的长度,如果当前长度超过 MAXIMUM_CAPACITY(最大容量值)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新增阀值为 Integer.MAX_VALUE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如果小于这个 MAXIMUM_CAPACITY(最大容量值),并且大于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默认16)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进行2倍扩容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指定新增阀值
            newCap = oldThr;
    
        //如果数组为空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使用默认的加载因子(0.75)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新增的阀值也就为 16 * 0.75 = 12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按照给定的初始大小计算扩容后的新增阀值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扩容后的新增阀值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扩容后的Node数组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如果数组不为空,将原数组中的元素放入扩容后的数组中
        if (oldTab != null) {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如果节点为空,则直接计算在新数组中的位置,放入即可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拆分树节点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如果节点不为空,且为单链表,则将原数组中单链表元素进行拆分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保存在原有索引的链表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保存在新索引的链表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哈希值和原数组长度进行&操作,为0则在原数组的索引位置
                            //非0则在原数组索引位置+原数组长度的新位置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为什么会hash冲突?

            就是根据key即经过一个函数f(key)得到的结果的作为地址去存放当前的key,value键值对(这个是hashmap的存值方式),但是却发现算出来的地址上已经有数据。这就是所谓的hash冲突。

    hash冲突的几种情况:

            1两个节点的key值相同(hash值一定相同),导致冲突 

            2 两个节点的key值不同,由于hash函数的局限性导致hash值相同,导致冲突 

            3 两个节点的key值不同,hash值不同,但hash值对数组长度取模后相同,导致冲突 

            

            如何解决hash冲突?解决hash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寻址法,另一种是链表法 。

    开放寻址法--线性探测

            开放寻址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当一个Key通过hash函数获得对应的数组下标已被占用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找下一个空档位置

      比如有个Entry6通过hash函数得到的下标为2,但是该下标在数组中已经有了其它的元素,那么就向后移动1位,看看数组下标为3的位置是否有空位 

            比如有个Entry6通过hash函数得到的下标为2,但是该下标在数组中已经有了其它的元素,那么就向后移动1位,看看数组下标为3的位置是否有空位

     但是下标为3的数组也已经被占用了,那么久再向后移动1位,看看数组下标为4的位置是否为空

    数组下标为4的位置还没有被占用,所以可以把Entry6存入到数组下标为4的位置。这就是开放寻址的基本思路,寻址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只是简单的一个示例

    链表法

            链表法也正是被应用在了HashMap中,HashMap中数组的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Entry对象,还是一个链表的头节点。每一个Entry对象通过next指针指向它的下一个Entry节点。当新来的Entry映射到与之冲突的数组位置时,只需要插入到对应的链表中即可

    JDK7和JDK8中的HashMap都是线程不安全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只要是对于集合有一定了解的一定都知道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我们应该使用ConcurrentHashMap。但是为什么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呢,之前面试的时候也遇到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当时只停留在***知道是***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入理解***为什么是***。于是今天重温一个HashMap线程不安全的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HashMap的线程不安全体现在会造成死循环数据丢失数据覆盖这些问题。其中死循环和数据丢失是在JDK1.7中出现的问题,在JDK1.8中已经得到解决,然而1.8中仍会有数据覆盖这样的问题。

    扩容引发的线程不安全

    HashMap的线程不安全主要是发生在扩容函数中,即根源是在transfer函数中,JDK1.7中HashMaptransfer函数如下: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 {
                while(null != e) {
                    Entry<K,V> 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
        }

      这段代码是HashMap的扩容操作,重新定位每个桶的下标,并采用头插法将元素迁移到新数组中。头插法会将链表的顺序翻转,这也是形成死循环的关键点。理解了头插法后再继续往下看是如何造成死循环以及数据丢失的。

    扩容造成死循环和数据丢失的分析过程
    假设现在有两个线程A、B同时对下面这个HashMap进行扩容操作:

    正常扩容后的结果是下面这样的: 

    但是当线程A执行到上面transfer函数的第11行代码时,CPU时间片耗尽,线程A被挂起。即如下图中位置所示: 

     此时线程A中:e=3、next=7、e.next=null

     当线程A的时间片耗尽后,CPU开始执行线程B,并在线程B中成功的完成了数据迁移

    重点来了,根据Java内存模式可知,线程B执行完数据迁移后,此时主内存中newTabletable都是最新的,也就是说:7.next=3、3.next=null。

    随后线程A获得CPU时间片继续执行newTable[i] = e,将3放入新数组对应的位置,执行完此轮循环后线程A的情况如下:

    接着继续执行下一轮循环,此时e=7,从主内存中读取e.next时发现主内存中7.next=3,于是乎next=3,并将7采用头插法的方式放入新数组中,并继续执行完此轮循环,结果如下: 

    执行下一次循环可以发现,next=e.next=null,所以此轮循环将会是最后一轮循环。接下来当执行完e.next=newTable[i]即3.next=7后,3和7之间就相互连接了,当执行完newTable[i]=e后,3被头插法重新插入到链表中,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上面说了此时e.next=null即next=null,当执行完e=null后,将不会进行下一轮循环。到此线程A、B的扩容操作完成,很明显当线程A执行完后,HashMap中出现了环形结构,当在以后对该HashMap进行操作时会出现死循环。

    并且从上图可以发现,元素5在扩容期间被莫名的丢失了,这就发生了数据丢失的问题。

    JDK1.8中的线程不安全
      根据上面JDK1.7出现的问题,在JDK1.8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果你去阅读1.8的源码会发现找不到transfer函数,因为JDK1.8直接在resize函数中完成了数据迁移。另外说一句,JDK1.8在进行元素插入时使用的是尾插法。

    为什么说JDK1.8会出现数据覆盖的情况喃,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段JDK1.8中的put操作代码: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如果没有hash碰撞则直接插入元素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其中第六行代码是判断是否出现hash碰撞,假设两个线程A、B都在进行put操作,并且hash函数计算出的插入下标是相同的,当线程A执行完第六行代码后由于时间片耗尽导致被挂起,而线程B得到时间片后在该下标处插入了元素,完成了正常的插入,然后线程A获得时间片,由于之前已经进行了hash碰撞的判断,所有此时不会再进行判断,而是直接进行插入,这就导致了线程B插入的数据被线程A覆盖了,从而线程不安全。

      除此之前,还有就是代码的第38行处有个++size,我们这样想,还是线程A、B,这两个线程同时进行put操作时,假设当前HashMap的zise大小为10,当线程A执行到第38行代码时,从主内存中获得size的值为10后准备进行+1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片耗尽只好让出CPU,线程B快乐的拿到CPU还是从主内存中拿到size的值10进行+1操作,完成了put操作并将size=11写回主内存,然后线程A再次拿到CPU并继续执行(此时size的值仍为10),当执行完put操作后,还是将size=11写回内存,此时,线程A、B都执行了一次put操作,但是size的值只增加了1,所有说还是由于数据覆盖又导致了线程不安全。

    结论
    HashMap的线程不安全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在JDK1.7中,当并发执行扩容操作时会造成环形链和数据丢失的情况。
      2.在JDK1.8中,在并发执行put操作时会发生数据覆盖的情况。

  • 相关阅读:
    idea中使用git进行clone、分支切换、pull、push等
    grep参数说明及常用用法(转)
    性能01篇-如何胜任性能测试工程师岗位
    2016年7款最流行的Java框架
    Python程序员都会喜欢的6个库
    web开发者最有用的10个Python包
    web开发的10款Python框架
    python的十个技巧
    Python的接口测试框架实例
    调试支付宝接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series/p/1087682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