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工程常用命令札记2.0


    Cisco交换机上的命令

    • 进入特权,全局,接口模式的命令
    switch>enable (简写 en)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简写 conf t)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以0/1端口为例)(简写 int f0/1)
    switch(config-if)#
    
    • 模式之间的退出
      • exit 退出到上一层最多退到特权模式
      • disable 从特权模式退出到用户模式
      • end 从当前模式直接退到特权模式
      • Ctrl+Z 和end作用一样
    • 快捷键
      •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的开始位
      •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的结束位置
    • 更改主机名
      • 在全局模式下switch(config)#hostname JLF
    • 查看交换的MAC地址表
    Switch#show mac-addess-table [dynamic]
    
    • 指定接口的双工模式
    Switch(config-if)#duplex {full | half | auto}
    #指定接口的通信速率
    Switch(config-if)#speed {10 | 100 | 1000 | auto}
    #查看以太网接口的双工模式和通信
    SW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 开始工作前,方便操作的小明令
    #空闲一段时间后,重回初始界面的问题
    Switch(config)#line con 0
    Switch(config-if)#exec-timeout 0 0
    #控制台消息打断输入的处理
    Switch(config)#line con 0
    Switch(config)#logging synchronous
    #禁用DNS查询
    Switch(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简写

    en
    conf t
    no ip domain-lo
    line con 0
    logg syn
    exec-timeout 0 0
    exit
    

    创建vlan(默认存在vlan 1 )

    • 方法一:
    switch(config)#vlan vlan-id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name
    exi
    
    • 方法二:
    switch#vlan database (进入数据库)
    switch(vlan)#vlan vlan-id name vlan-name
    ex
    
    • 删除vlan
    switch(config)#no vlan vlan-id
    

    将端口分配到vlan (以F0/1端口分配到vlan2为例)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 sw m a (创建2层虚拟接口)
    switch(config-if)#sw a vlan 2 (将接口接入vlan2)
    exit
    

    进入vlan端口组命令(以1-5端口为例)

    switch(coonfig)#int range f0/1-5
    

    查看vlan信息

    switch#show vlan brief
    

    查看单个vlan信息

    switch#show vlan id vlan-id(即要查看的vlan号)
    

    vlan的帧标记方法

    • 帧标记的方法有两种 ISL(Cisco私有)和802.1q(是IEEE制定的一种帧标记标准,是公有的),一般情况下用802.1q就可以,如果是Cisco交换机之间可以用ISL,
    • 对于二层交换机来说,默认设置的802.1q,不需要在设置
    • 将端口设置为Trunk口的命令(以24端口为例)

    二层交换机

    switch(config)#int f0/2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exit
    

    三层交换机

    switch(config)#int f0/2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命令简写为:sw t en do)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命令简写为:sw m t)
    exit
    

    以太网通道

    • 如果两台交换机之间只有一条trunk的话,当vlan用户增多时,网络会变卡,所以希望在两台交换机之间多加几条链路,但是多条链路不能同时使用,所以就要用以太网通道来解决
    • 以switch1交换机的trunk端口f0/2和f0/3为例
    switch1(config)#int range f0/2-3 (命令解释:进入交换机2 ,3 端口)
    switch1(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命令解释:将接口加入以太网通道组 1)
    exit
    与switch1相连的交换机switch2的trunk口也要设置并加入相同以太网通道组 1
    

    查看通道命令

    • switch1#show etherchannel 1(此处为数字一,也就是以太网通道组的组号)summary

    关于三层交换机的一些命令

    1. 开启路由功能
    switch1(config)#IP routing#为端口开启路由模式(以f0/24为例)
    int f0/24
    no switchport
    

    关于路由器的一些命令

    1,关于Arp的命令

    • 查看arp缓存表 show arp
    • 清除arp缓存表 Clare arp-cache
    • ARP绑定 Router(config)#arp ip-address mac-address arpa
      ## 给路由器配IP地址
    • 进入需要配置的端口(以0/1为例)
    en
    conf
    int f0/1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ip地址加上子网掩码)
    no shutdown(将端口开启)
    
    • 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路由为单向的,要实现全网通信必须为该路由器的每一个非直连网段都配置路由)
    int g0/1
    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1
    (目的网段) (子网掩码) (下一条IP地址)
    

    配置默认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address
    #其中各项参数的含义如下:
    “0.0.0.0 0.0.0.0”代表任何网络,也就是可以发往任何网络的数据包都转发到命令指定的下
    #一跳路由器接口地址。
    Address:到达目的网络段经过下一跳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查看ip命令
    Route#show ip route或者show run
    

    3 单臂路由的相关命令

    以交换机中存在vlan10和vlan20为例

    • 为路由器配置子接口,并配置IP地址,f0/0.1(关于接口可能为千兆接口g)和f0/0.2
      分三步:
      1. 进入子接口
      2. 配置vlan标签的封装结构
      3. 配置子接口IP地址,并开启子接口(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子接口的地址就是vlan的地址,也就是终端设备的网关所在,不要在交换机上再给vlan在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nt f0/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数字10即代表vlan1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 f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0(数字10即代表vlan2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20.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subif)#exit
    

    关于IP地址的自动获取

    • 要让设备自动获取IP地址,必须要获取到 1 IP地址子网掩码 2 网关 3 DNS
    Router(config)#ip dhcp pool caiwu(pool-name)
    Router(dhcp-config)#network 192.168.10.0 255.255.255.0(目的网段加子网掩码,动态分配IP地址段)
    Router(dhcp-config)#default-router 192.168.10.1(设定网关IP地址)
    Router(dhcp-config)#dns-server 8.8.8.8(为客户端配置DNS地址)
    
    • 注意:当二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相连时,交换机上与路由器相连的端口要开启trunk口模式

    osi七层模型

    1.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
    2.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手机电脑类
    3. 会话层: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
    4.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效验 防护墙
    5.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路由器
    6.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效验等功能 交换机
    7.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网卡、网线,中继器
    8. 物数网传会表应
    9. IP=逻辑地址(姓名,可自定义) MAC=物理地址(身份证号,不可自定义)

    TCP/IP协议簇

    •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协议簇的组成

    1. 应用层:HTTP/FTP/TFTP/SMTP/SNMP/DNS
    2. 传输层:TCP/UDP
    3. 网络层:ICMP/IGMP IP ARP/RARP
    4.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数据封装过程

    1. 应用层:上层数据
    2. 传输层:上层数据+TCP头部 数据段
    3. 网络层:(上层数据+TCP头部)+IP头部 数据包
    4. 数据链路层:(上层数据+TCP头部+IP头部)+MAC头部 数据帧
    5. 物理层:由以上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比特流

    数据解封装过程

    1. 物理层:由以上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 数据链路层:上层数据+TCP头部+IP头部-MAC头部
    3. 网络层:上层数据+TCP头部-IP头部
    4. 传输层:上层数据-TCP头部
    5. 应用层:上层数据
    魏美龍|DevOps Engineer|will_wei_devops@163.com
  • 相关阅读:
    Linux安装oracle 10g常见问题之——ORA-01078,LRM-00109,ORA-01102
    Linux安装oracle 10g常见问题之——OUI-25031
    C#中static静态变量的用法
    让DIV中的内容水平和垂直居中
    json对象与json字符串互换
    AJAX请求 $.post方法的使用
    .NET(c#)new关键字的三种用法
    创建数据库和表的SQL语句
    SQL、LINQ、Lambda 三种用法(转)
    AJAX中UPDATEPANEL配合TIMER控件实现局部无刷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eilong/p/711486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