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基础——函数的迭代器和生成器


    魔性面试题1解析:

    def add(n,i):
    return n+i

    def test():
    for i in range(4):
    yield i

    g=test()
    for n in [1,10]:
    g=(add(n,i) for i in g)
    print(n)
    print(list(g))
    10
    [20, 21, 22, 23]
    上面代码的执行顺序是这样的:从上到下:
    第一个函数add就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
    第二个函数test是一个生成器函数,如果调用它会返回一个生成器
    g=test(),这一行调用了生成器函数,所以此刻g就是一个生成器(它的本质还是迭代器)
    然后执行for循环,这里迷惑人的就是这个for循环,为了减少它的魔性,我们把for循环拆开来看:
    当n = 1时:
    执行了:g=(add(n,i) for i in g)
    当n = 10时:
    执行了:g=(add(n,i) for i in g)

    乍一看这两行代码还是有点迷糊,但是我们要知道,生成器有个最大的特性就是惰性,当你不进行迭代时它就不进行运算,想要对生成器进行迭代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for循环,for循环的本质就是调用了iter和next方法进行了迭代
    第二种:调用next方法
    第三种:调用send方法
    第四种:数据类型强制转换,比如使用list()强制转换。
    只要没有以上四种方法进行迭代,那么生成器就没有进行运算,所以在上面的for循环中无论是n=1时还是n=10时,生成器 g 都没有参与运算,

    当n = 1时,g=(add(n,i) for i in g),这个表达式的结果g 就是一个表达式,没有进行运算,g的值就是一个表达式(add(n,i) for i in g),括号里面的g实际上是test(),所以g = (add(n,i) for i in test()),仅此而已
    当n = 10时,g=(add(n,i) for i in g),把n=1时的g的结果带入进去就是g=(add(n,i) for i in (add(n,i) for i in test()))

    当整段代码执行到print(list(g))语句之前,g的值就是一段代码,或者你可以称之为算法,没有进行任何运算,里面的n就是n,g就是g
    不过此时因为代码是按照流程执行的,并且for循环已经执行完毕,所以n的值等于10

    当执行print(list(g))语句时,生成器才开始输出数据,此时执行最后一个g的赋值语句:
    g=(add(n,i) for i in (add(n,i) for i in test()))
    这时 n 的值等于10(因为代码是按照流程执行的,for循环已经执行完了,n的最终结果就是10),其中后面的(add(n,i) for i in test())这段代码的结果依然是个生成器,迭代后应为[10,11,12,13],所以最终的结果可以理解成:(add(n,i) for i in [10,11,12,13]),所以最终结果为:20,21,22,23

    等待更新……………………

    后面再写

  • 相关阅读:
    Qt 3D教程(二)初步显示3D的内容
    linux关于ftp查看不到文件列表的问题
    Mahout推荐算法API具体解释【一起学Mahout】
    GBK编码具体解析(附GBK码位分布图)
    HTML5实战与剖析之媒体元素(3、媒体元素的事件及方法)
    CentOS添加swap分区
    Transaction: atomicity, consistency, separability, persistence
    redis ins 调试
    jemalloc/jemalloc.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ySQL表设计基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ashangsir/p/113302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