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好的思维方式


    定理s

    一、墨菲定律

    观点: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核心观点就4点,不算复杂,也不深奥,但它也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谁,都无法逃脱这个定律。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犯错,但我们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毕竟错误的严重性是无法预料的,比如对待任何人和事,都不要骄傲自满,保持谦虚,采取行动前尽可能考虑全面,做好充足的准备,预留更多的时间,行动中注重细节,行动后总结经验或吸取教训。

    二、特伯论断

    观点:在数字中找不到安全。

    人生总是充满着未知,这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数据统计只能反映过去某一阶段的情况,数据监控只能反映当前的情况,而对于之后的具体数字我们是无法预估的,毕竟有着太多未知的因素可能会发生,数字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不能够给我们后续的安全感。所以,我们不能仅凭数字去下任何定论,要从多维度、多方面去判断。

    三、摩斯科定理

    观点: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买东西有“货比三家”,求答案有“刨根问底”。一般来说,我们只有一种答案时,只会觉得它是最好的,无法判定它的优点与不足,但当我们得到了更多的答案或是不经意间知道了某些信息,我们才能更好的判断哪一个答案是目前最好的。这种思维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工作、感情、学习…

    四、福克兰定律

    观点: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

    简言之就是:当我们面对某一情况时,如果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在不是特别着急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作任何决定,也不要采用任何行动。这种情况多指突发情况,没有任何苗头、突然发生,这个时候的人最容易手忙脚乱,作出做错误的决定。

    五、吉德林法则

    观点: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无论是谁,在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多而杂,也可能是难而耗时,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找出它的重点,将它进行拆分并写出来,剩下的就是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再解决剩下的问题,待完成时,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六、卢维斯定理

    观点:谦虚不是把自己想的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把别人想得很糟。

    其实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对人对事时,我们不应该骄傲自大,但也无需妄自菲薄,实事求是就好。

    七、费斯诺定理

    观点: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关于这个观点,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在实际生活中用到的人却没有多少。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就是其中之一,倾听既表明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又会为我们自己赢得尊重,但是,倾听并不太适合多人聊天沟通中,这样会显得他人觉得我们格格不入,甚至 藏有心机。

    思維s

    1.输出思维
    无论你学到什么都要试着把它说出来,学会去创造价值解决问题。试着去当一个生产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者。
    输出本身也是很好的内化方式,一种对知识的加工方法,只有不断地加工你才会更好地掌握它而不是广泛碎片学习常有的“知道的幻觉”。一种很好的把知识利用起来的方法,值得你利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输出思维本身来源于经典的[费曼技巧],可以说是把[费曼技巧]应用范围扩大了。相比于学习领域的其它方法,它更具有操作性和反馈性。(毕竟你可以随时随地地说出来,即使找不到人说也可以在脑海里与自己对话,只要你试着说你就知道自己哪里不懂)
    学会用输出方式的去学习你能获得的是实质性的成长。
    很多人很努力很用功,但迟迟看不到令人满意结果。其实更多时候你的努力是想满足于安慰自己停滞成长的焦虑,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就像那句“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无论懂不懂得到道理跟过好这一生有没直接联系,更重要的前提是——你真的懂吗?
    尝试去用好这个思维,去练就这个习惯,更执着于实质性的成长,这一小小的改变或许能成为你撬动整个人生飞轮的支点呢。

    2.第一性原理
    这是在物理学上运用广泛的。思考事物时习惯性的思考它的本质,它的底层原理。当你抓住问题的本质了你也就能更好解决它了。
    这也是从碎片化知识构造体系的方法,凡事追根溯源,去抓住它的本质,这样,你能得到一个有体系而非碎片化的知识,你能得到的更多,在这过程你也在塑造着自己。
    伊隆·马斯克也经常用这个词来解释他的创业思路。但其实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用使用第一性原理。
    比如,我到一家公司是来学东西长本事,让自己将来在职场上变得更值钱更有发展前景的,这是我上班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拍老板马屁,跟同事勾心斗角这事儿,能省就省。不需要在这上面浪费生命。
    紧紧抓这个本质,这个参照点,你的生活就能慢慢理顺。
    学会洞察本质这在解决复杂难题中尤为重要。正如电影《教父》里所说的:“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3.具像化思维
    把一件事铺开来一件一件具体化地执行,用何种方法,何种路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会遇到什么问题?这样把笼统的目标与话语具体拆解到一个个可清晰执行的点上。具象化就是学会拆解,学会把事情落实到可执行的点上,这是一个实干家的标配。
    实干家不喜欢虚无缥缈,实干家关注事情的落地实施,实干家专注做事而不会迷茫,因为实干家很忙。
    也正是用具像化思考,我们思维才不至于模糊混乱。很多类似于优秀聪明等光鲜词语,很多人都喜欢说,但你要是单刀直入地问他,什么是优秀?让他具体说,估计他一时半会就说不出来了。
    用具象化思考问题,能真正地界定问题,理清问题,这样问题才有讨论下去的意义。
    用具像化的方式沟通,能把沟通过程显得直观且让人信服。你说你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强,很擅长团队合作。是拍胸脯信誓旦旦地大吹特吹还是拿出一些实际具体的例子来论证?哪种能更让人信服呢?
    用具象化的方式去执行目标才能把目标落实并清晰可执行。自己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规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把目标落实到每天的计划里,然后坚定地执行,这样努力的效果,一般都不差。

    4.结果导向思维
    从结果去思考,我要达到这个结果什么最关键,还有没更高效的方式,不要单纯地为了努力而努力。不要期待以过程来掩盖结果的不足,造成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安慰自己。
    加以思考的努力才更有意义。
    思考什么是拿到最佳结果的核心,什么才是最关键的,有没更好的方式,紧紧围绕这个不放,这样你自然会寻找更好的路径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然会更加不费力地成功。
    结果导向思维是让你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于在行动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同样用在人生道路上也一样——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紧紧围绕这个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 prototype应用
    HTML表格
    ramnit病毒
    HTML简历表格
    Oracle、SQL Server、MySQL数据类型对比
    Oracle、SQL Server、MySQL分页方法
    java操作数据库出错
    SQL基本CRUD
    Oracle基础函数
    SQL多表查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cius/p/1096561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