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段页式内存管理


    分段机制

      分段(Segmentation):这种方法是人们最开始使用的一种方法,基本思路是将程序所需要的内存地址空间大小的虚拟空间映射到某个物理地址空间。

      每个程序都有其独立的虚拟的独立的进程地址空间,可以看到程序A和B的虚拟地址空间都是从0x00000000开始的。我们将两块大小相同的虚拟地址空间和实际物理地址空间一一映射,即虚拟地址空间中的每个字节对应于实际地址空间中的每个字节,这个映射过程由软件来设置映射的机制,实际的转换由硬件来完成。

      这种分段的机制解决了文章一开始提到的3个问题中的进程地址空间隔离和程序地址重定位的问题。程序A和程序B有自己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且该虚拟地址空间被映射到了互相不重叠的物理地址空间,如果程序A访问虚拟地址空间的地址不在0x00000000-0x00A00000这个范围内,那么内核就会拒绝这个请求,所以它解决了隔离地址空间的问题。我们应用程序A只需要关心其虚拟地址空间0x00000000-0x00A00000,而其被映射到哪个物理地址我们无需关心,所以程序永远按照这个虚拟地址空间来放置变量,代码,不需要重新定位。

      无论如何分段机制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内存效率问题仍然无能为力。因为这种内存映射机制仍然是以程序为单位,当内存不足时仍然需要将整个程序交换到磁盘,这样内存使用的效率仍然很低。那么,怎么才算高效率的内存使用呢。事实上,根据程序的局部性运行原理,一个程序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在某个时间段内,只有一小部分数据会被经常用到。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小粒度的内存分割和映射方法,此时是否会想到Linux中的Buddy算法和slab内存分配机制呢。

    分页机制

      分页机制就是把内存地址空间分为若干个很小的固定大小的页,每一页的大小由内存决定,就像Linux中ext文件系统将磁盘分成若干个Block一样,这样做是分别是为了提高内存和磁盘的利用率。试想一下,如果将磁盘空间分成N等份,每一份的大小(一个Block)是1M,如果我想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是1K字节,那么其余的999字节是不是浪费了。所以需要更加细粒度的磁盘分割方式,我们可以将Block设置得小一点。

      Linux中一般页的大小是4KB,我们把进程的地址空间按页分割,把常用的数据和代码页装载到内存中,不常用的代码和数据保存在磁盘中,我们还是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下图: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物理地址空间和磁盘之间的页映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进程1和进程2的虚拟地址空间都被映射到了不连续的物理地址空间内(这个意义很大,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连续物理地址空间不够,但是不连续的地址空间很多,如果没有这种技术,我们的程序就没有办法运行),甚至他们共用了一部分物理地址空间,这就是共享内存。

      进程1的虚拟页VP2和VP3被交换到了磁盘中,在程序需要这两页的时候,Linux内核会产生一个缺页异常,然后异常管理程序会将其读到内存中。

      这就是分页机制的原理,当然Linux中的分页机制的实现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了页全局目录,页上级目录,页中级目录,页表等几级的分页机制来实现的,但是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不会变的。

      分页机制的实现需要硬件的实现,这个硬件名字叫做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他就是专门负责从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也就是从虚拟页找到物理页。

  • 相关阅读:
    使用jquery的js的页面实现例子
    Jmeter文章索引贴
    使用Jmeter进行http接口测试
    如何利用JMeter模拟超过 5 万的并发用户
    APP测试功能点总结
    软件测试面试题汇总
    python编程基础:《http://www.cnblogs.com/wiki-royzhang/category/466416.html》
    LoadRunner培训初级教程
    LoadRunner性能测试过程/流程
    【转】正则表达式30分钟入门教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guoguo/p/1601934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