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大脑思维的想法:
1、天性:理智与情感,这是一个人的天性,缺一不可能,缺一不可,生活中该咋咋地。
2、习惯:习惯养成方式->写下来,多翻看。
3、结论:潜在意识->水面上,尽力多一些。
为什么?能说出来的才是掌握比较扎实的,潜意识,潜意识,潜意识也是必定存在的,而且永远不会被夺走。换言之,水面上的东西越多,那么我掌握的也就越多,知识储备也就越多,自己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让尽量多的潜在意识->水面上的内容。
4、信仰:相对直觉而言,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独立分析结果。实验---概率
5、过程和多次实验结果更为重要:
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同样,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客观的做法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会偶尔失利,但从长远来统计,好的过程总体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
从多次考试结果(初中,高中)来看,我的学习方法是没有大问题的,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也不是一个自卑的人,中考,高考只是一次其中考试而已,需要改进的只是相信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
6、性格弱点-总是对“不合群”的做法而感到焦虑,活在他人的眼光里
人家压根没有在乎你的一切,何必庸人自扰
你做的再好还是有不好的声音,批判的时候,与其难受,倒不如。
如果真是这样,要看就看吧,要笑就笑吧,要说就说吧,我是“傻子”,我就是这样子,之后呢……你们爱咋咋地,我还是在生活。
7、 永远没有最好,只能说比之前进步还是后退
永远没有正确,只能说我的道理还算是可以的吧。
8、直觉的开启方式,
依赖于需要亲身体验一个负性事件来学习,是因为我们平常的决策与判断强烈地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如果一个事情“感觉上没错”,我们无论有多好的理由也很难说服自己不去做它,如果一个事情“感觉上不对”,则无论有多好的理由也很难说服自己去做它。这种对情绪系统的强烈依赖使得理性的证据在强烈的情绪面前显得孱弱。事实上,我们的直觉的确有不少时候是很灵的,但也有不少时候是失灵的,
正确的做法不是一概而论地听取直觉的意见或者一概而论地不听取,而是将它当成一个启发式的判断,然后利用自己的理性大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客观的、逻辑的检验(Critical Thinking)。我们是一定程度上能够驾驭情绪系统的,情绪系统毕竟只是我们的进化工具箱中的决策系统之一,而不是全部。另外始终别忘了情绪系统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判断决策系统,并且它很多时候是为了适应远古社会而非现代社会的(《Mean Genes》)。
9、专注方式
选择先做哪件事情,然后专心去做好,一件一件来。切忌,干着这个想那个。上课,就选择认真跟着老师思路走,把有问题的,头脑中想到的一些片段,记录下来,课后处理,或者在老师讲解此完知识点接着处理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11、世无绝对,随机应变,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