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学习实战】第14章 利用SVD简化数据


    第14章 利用SVD简化数据

    利用SVD简化数据首页

    SVD 概述

    奇异值分解(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提取信息的一种方法,可以把 SVD 看成是从噪声数据中抽取相关特征。从生物信息学到金融学,SVD 是提取信息的强大工具。
    

    SVD 场景

    信息检索-隐形语义检索(Lstent Semantic Indexing, LSI)或 隐形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SA)

    隐性语义索引:矩阵 = 文档 + 词语

    • 是最早的 SVD 应用之一,我们称利用 SVD 的方法为隐性语义索引(LSI)或隐性语义分析(LSA)。

    LSA举例

    推荐系统

    1. 利用 SVD 从数据中构建一个主题空间。
    2. 再在该空间下计算其相似度。(从高维-低维空间的转化,在低维空间来计算相似度,SVD 提升了推荐系统的效率。)

    主题空间案例1

    • 上图右边标注的为一组共同特征,表示美式 BBQ 空间;另一组在上图右边未标注的为日式食品 空间。

    图像压缩

    例如:32*32=1024 => 32*2+2*1+32*2=130(2*1表示去掉了除对角线的0), 几乎获得了10倍的压缩比。

    SVD公式

    SVD 原理

    SVD 工作原理

    矩阵分解

    • 矩阵分解是将数据矩阵分解为多个独立部分的过程。
    • 矩阵分解可以将原始矩阵表示成新的易于处理的形式,这种新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矩阵的乘积。(类似代数中的因数分解)
    • 举例:如何将12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1,12)、(2,6)、(3,4)都是合理的答案。

    SVD 是矩阵分解的一种类型,也是矩阵分解最常见的技术

    • SVD 将原始的数据集矩阵 Data 分解成三个矩阵 U、∑、V
    • 举例:如果原始矩阵 (Data_{m*n}) 是m行n列,
      • (U_{m*n}) 表示m行n列
      • (∑_{m*k}) 表示m行k列
      • (V_{k*n}) 表示k行n列。

    (Data_{m*n} = U_{m*k} * ∑_{k*k} * V_{k*n})

    SVD公式

    具体的案例:(大家可以试着推导一下:https://wenku.baidu.com/view/b7641217866fb84ae45c8d17.html )

    SVD公式

    • 上述分解中会构建出一个矩阵∑,该矩阵只有对角元素,其他元素均为0(近似于0)。另一个惯例就是,∑的对角元素是从大到小排列的。这些对角元素称为奇异值。
    • 奇异值与特征值(PCA 数据中重要特征)是有关系的。这里的奇异值就是矩阵 (Data * Data^T) 特征值的平方根。
    • 普遍的事实:在某个奇异值的数目(r 个=>奇异值的平方和累加到总值的90%以上)之后,其他的奇异值都置为0(近似于0)。这意味着数据集中仅有 r 个重要特征,而其余特征则都是噪声或冗余特征。

    SVD 算法特点

    优点:简化数据,去除噪声,优化算法的结果
    缺点:数据的转换可能难以理解
    使用的数据类型:数值型数据
    

    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 概述

    推荐系统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和建议,帮助用户决定应该购买什么产品,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

    推荐系统 场景

    1. Amazon 会根据顾客的购买历史向他们推荐物品
    2. Netflix 会向其用户推荐电影
    3. 新闻网站会对用户推荐新闻频道

    推荐系统 要点

    基于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的推荐引擎

    • 利用Python 实现 SVD(Numpy 有一个称为 linalg 的线性代数工具箱)
    • 协同过滤:是通过将用户和其他用户的数据进行对比来实现推荐的。
    • 当知道了两个用户或两个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我们就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来预测未知用户的喜好。

    基于物品的相似度和基于用户的相似度:物品比较少则选择物品相似度,用户比较少则选择用户相似度。【矩阵还是小一点好计算】

    • 基于物品的相似度:计算物品之间的距离。【耗时会随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由于物品A和物品C 相似度(相关度)很高,所以给买A的人推荐C。

    SVD公式

    • 基于用户的相似度:计算用户之间的距离。【耗时会随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由于用户A和用户C 相似度(相关度)很高,所以A和C是兴趣相投的人,对于C买的物品就会推荐给A。

    SVD公式

    相似度计算

    • inA, inB 对应的是 列向量
    1. 欧氏距离:指在m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或者向量的自然长度(即改点到原点的距离)。二维或三维中的欧氏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 相似度= 1/(1+欧式距离)
      • 相似度= 1.0/(1.0 + la.norm(inA - inB))
      • 物品对越相似,它们的相似度值就越大。
    2. 皮尔逊相关系数:度量的是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似度。
      • 相似度= 0.5 + 0.5*corrcoef()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从 -1 到 +1,通过函数0.5 + 0.5*corrcoef()这个函数计算,把值归一化到0到1之间】
      • 相似度= 0.5 + 0.5 * corrcoef(inA, inB, rowvar = 0)[0][1]
      • 相对欧氏距离的优势:它对用户评级的量级并不敏感。
    3. 余弦相似度:计算的是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 余弦值 = (A·B)/(||A||·||B||) 【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也在-1到+1之间】
      • 相似度= 0.5 + 0.5*余弦值
      • 相似度= 0.5 + 0.5*( float(inA.T*inB) / la.norm(inA)*la.norm(inB))
      • 如果夹角为90度,则相似度为0;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则相似度为1.0。

    推荐系统的评价

    • 采用交叉测试的方法。【拆分数据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 推荐引擎评价的指标: 最小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也称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就是计算均方误差的平均值然后取其平方根。
      • 如果RMSE=1, 表示相差1个星级;如果RMSE=2.5, 表示相差2.5个星级。

    推荐系统 原理

    • 推荐系统的工作过程:给定一个用户,系统会为此用户返回N个最好的推荐菜。
    • 实现流程大致如下:
      1. 寻找用户没有评级的菜肴,即在用户-物品矩阵中的0值。
      2. 在用户没有评级的所有物品中,对每个物品预计一个可能的评级分数。这就是说:我们认为用户可能会对物品的打分(这就是相似度计算的初衷)。
      3. 对这些物品的评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返回前N个物品。

    项目案例: 餐馆菜肴推荐系统

    项目概述

    假如一个人在家决定外出吃饭,但是他并不知道该到哪儿去吃饭,该点什么菜。推荐系统可以帮他做到这两点。

    开发流程

    收集 并 准备数据

    SVD 矩阵

    def loadExData3():
        # 利用SVD提高推荐效果,菜肴矩阵
        """
        行:代表人
        列:代表菜肴名词
        值:代表人对菜肴的评分,0表示未评分
        """
        return[[2, 0, 0, 4,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1, 0, 4, 0],
               [3, 3, 4, 0, 3, 0, 0, 2, 2, 0, 0],
               [5, 5,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5, 0],
               [4, 0, 4,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4, 0, 0, 0, 0, 4],
               [0, 0, 0, 0, 0, 0, 5, 0, 0, 5, 0],
               [0, 0, 0, 3, 0, 0, 0, 0, 4, 5, 0],
               [1, 1, 2, 1, 1, 2, 1, 0, 4, 5, 0]]

    分析数据: 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当然此处可以对比不同距离之间的差别)

    训练算法: 通过调用 recommend() 函数进行推荐

    recommend() 会调用 基于物品相似度 或者是 基于SVD,得到推荐的物品评分。

    • 1.基于物品相似度

    基于物品相似度

    欧式距离的计算方式

    # 基于物品相似度的推荐引擎
    def standEst(dataMat, user, simMeas, item):
        """standEst(计算某用户未评分物品中,以对该物品和其他物品评分的用户的物品相似度,然后进行综合评分)
    
        Args:
            dataMat         训练数据集
            user            用户编号
            simMeas         相似度计算方法
            item            未评分的物品编号
        Returns:
            ratSimTotal/simTotal     评分(0~5之间的值)
        """
        # 得到数据集中的物品数目
        n = shape(dataMat)[1]
        # 初始化两个评分值
        simTotal = 0.0
        ratSimTotal = 0.0
        # 遍历行中的每个物品(对用户评过分的物品进行遍历,并将它与其他物品进行比较)
        for j in range(n):
            userRating = dataMat[user, j]
            # 如果某个物品的评分值为0,则跳过这个物品
            if userRating == 0:
                continue
            # 寻找两个用户都评级的物品
            # 变量 overLap 给出的是两个物品当中已经被评分的那个元素的索引ID
            # logical_and 计算x1和x2元素的真值。
            overLap = nonzero(logical_and(dataMat[:, item].A > 0, dataMat[:, j].A > 0))[0]
            # 如果相似度为0,则两着没有任何重合元素,终止本次循环
            if len(overLap) == 0:
                similarity = 0
            # 如果存在重合的物品,则基于这些重合物重新计算相似度。
            else:
                similarity = simMeas(dataMat[overLap, item], dataMat[overLap, j])
            # print 'the %d and %d similarity is : %f'(iten,j,similarity)
            # 相似度会不断累加,每次计算时还考虑相似度和当前用户评分的乘积
            # similarity  用户相似度,   userRating 用户评分
            simTotal += similarity
            ratSimTotal += similarity * userRating
        if simTotal == 0:
            return 0
        # 通过除以所有的评分总和,对上述相似度评分的乘积进行归一化,使得最后评分在0~5之间,这些评分用来对预测值进行排序
        else:
            return ratSimTotal/simTotal

    基于SVD.png

    # 基于SVD的评分估计
    # 在recommend() 中,这个函数用于替换对standEst()的调用,该函数对给定用户给定物品构建了一个评分估计值
    def svdEst(dataMat, user, simMeas, item):
        """svdEst(计算某用户未评分物品中,以对该物品和其他物品评分的用户的物品相似度,然后进行综合评分)
    
        Args:
            dataMat         训练数据集
            user            用户编号
            simMeas         相似度计算方法
            item            未评分的物品编号
        Returns:
            ratSimTotal/simTotal     评分(0~5之间的值)
        """
        # 物品数目
        n = shape(dataMat)[1]
        # 对数据集进行SVD分解
        simTotal = 0.0
        ratSimTotal = 0.0
        # 奇异值分解
        # 在SVD分解之后,我们只利用包含了90%能量值的奇异值,这些奇异值会以NumPy数组的形式得以保存
        U, Sigma, VT = la.svd(dataMat)
    
        # # 分析 Sigma 的长度取值
        # analyse_data(Sigma, 20)
    
        # 如果要进行矩阵运算,就必须要用这些奇异值构建出一个对角矩阵
        Sig4 = mat(eye(4) * Sigma[: 4])
        # 利用U矩阵将物品转换到低维空间中,构建转换后的物品(物品+4个主要的特征)
        xformedItems = dataMat.T * U[:, :4] * Sig4.I
        # 对于给定的用户,for循环在用户对应行的元素上进行遍历,
        # 这和standEst()函数中的for循环的目的一样,只不过这里的相似度计算时在低维空间下进行的。
        for j in range(n):
            userRating = dataMat[user, j]
            if userRating == 0 or j == item:
                continue
            # 相似度的计算方法也会作为一个参数传递给该函数
            similarity = simMeas(xformedItems[item, :].T, xformedItems[j, :].T)
            # for 循环中加入了一条print语句,以便了解相似度计算的进展情况。如果觉得累赘,可以去掉
            print 'the %d and %d similarity is: %f' % (item, j, similarity)
            # 对相似度不断累加求和
            simTotal += similarity
            # 对相似度及对应评分值的乘积求和
            ratSimTotal += similarity * userRating
        if simTotal == 0:
            return 0
        else:
            # 计算估计评分
            return ratSimTotal/simTotal

    排序获取最后的推荐结果

    # recommend()函数,就是推荐引擎,它默认调用standEst()函数,产生了最高的N个推荐结果。
    # 如果不指定N的大小,则默认值为3。该函数另外的参数还包括相似度计算方法和估计方法
    def recommend(dataMat, user, N=3, simMeas=cosSim, estMethod=standEst):
        # 寻找未评级的物品
        # 对给定的用户建立一个未评分的物品列表
        unratedItems = nonzero(dataMat[user, :].A == 0)[1]
        # 如果不存在未评分物品,那么就退出函数
        if len(unratedItems) == 0:
            return 'you rated everything'
        # 物品的编号和评分值
        itemScores = []
        # 在未评分物品上进行循环
        for item in unratedItems:
            estimatedScore = estMethod(dataMat, user, simMeas, item)
            # 寻找前N个未评级物品,调用standEst()来产生该物品的预测得分,该物品的编号和估计值会放在一个元素列表itemScores中
            itemScores.append((item, estimatedScore))
            # 按照估计得分,对该列表进行排序并返回。列表逆排序,第一个值就是最大值
        return sorted(itemScores, key=lambda jj: jj[1], reverse=True)[: N]

    测试 和 项目调用,可直接参考我们的代码

    完整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apachecn/MachineLearning/blob/master/src/python/14.SVD/svdRecommend.py

    要点补充

    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推荐

    1. 通过各种标签来标记菜肴
    2. 将这些属性作为相似度计算所需要的数据
    3. 这就是:基于内容的推荐。

    构建推荐引擎面临的挑战

    问题

    • 1)在大规模的数据集上,SVD分解会降低程序的速度
    • 2)存在其他很多规模扩展性的挑战性问题,比如矩阵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相似度得分消耗资源。
    • 3)如何在缺乏数据时给出好的推荐-称为冷启动【简单说:用户不会喜欢一个无效的物品,而用户不喜欢的物品又无效】

    建议

    • 1)在大型系统中,SVD分解(可以在程序调入时运行一次)每天运行一次或者其频率更低,并且还要离线运行。
    • 2)在实际中,另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离线计算并保存相似度得分。(物品相似度可能被用户重复的调用)
    • 3)冷启动问题,解决方案就是将推荐看成是搜索问题,通过各种标签/属性特征进行基于内容的推荐

    项目案例: 基于 SVD 的图像压缩

    收集 并 准备数据

    将文本数据转化为矩阵

    # 加载并转换数据
    def imgLoadData(filename):
        myl = []
        # 打开文本文件,并从文件以数组方式读入字符
        for line in open(filename).readlines():
            newRow = []
            for i in range(32):
                newRow.append(int(line[i]))
            myl.append(newRow)
        # 矩阵调入后,就可以在屏幕上输出该矩阵
        myMat = mat(myl)
        return myMat

    分析数据: 分析 Sigma 的长度个数

    通常保留矩阵 80% ~ 90% 的能量,就可以得到重要的特征并去除噪声。

    def analyse_data(Sigma, loopNum=20):
        """analyse_data(分析 Sigma 的长度取值)
    
        Args:
            Sigma         Sigma的值
            loopNum       循环次数
        """
        # 总方差的集合(总能量值)
        Sig2 = Sigma**2
        SigmaSum = sum(Sig2)
        for i in range(loopNum):
            SigmaI = sum(Sig2[:i+1])
            '''
            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就行处理,设置对应的 Singma 次数
    
            通常保留矩阵 80% ~ 90% 的能量,就可以得到重要的特征并取出噪声。
            '''
            print '主成分:%s, 方差占比:%s%%' % (format(i+1, '2.0f'), format(SigmaI/SigmaSum*100, '4.2f'))

    使用算法: 对比使用 SVD 前后的数据差异对比,对于存储大家可以试着写写

    例如:32*32=1024 => 32*2+2*1+32*2=130(2*1表示去掉了除对角线的0), 几乎获得了10倍的压缩比。

    # 打印矩阵
    def printMat(inMat, thresh=0.8):
        # 由于矩阵保护了浮点数,因此定义浅色和深色,遍历所有矩阵元素,当元素大于阀值时打印1,否则打印0
        for i in range(32):
            for k in range(32):
                if float(inMat[i, k]) > thresh:
                    print 1,
                else:
                    print 0,
            print ''
    
    
    # 实现图像压缩,允许基于任意给定的奇异值数目来重构图像
    def imgCompress(numSV=3, thresh=0.8):
        """imgCompress( )
    
        Args:
            numSV       Sigma长度   
            thresh      判断的阈值
        """
        # 构建一个列表
        myMat = imgLoadData('input/14.SVD/0_5.txt')
    
        print "****original matrix****"
        # 对原始图像进行SVD分解并重构图像e
        printMat(myMat, thresh)
    
        # 通过Sigma 重新构成SigRecom来实现
        # Sigma是一个对角矩阵,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0矩阵,然后将前面的那些奇异值填充到对角线上。
        U, Sigma, VT = la.svd(myMat)
        # SigRecon = mat(zeros((numSV, numSV)))
        # for k in range(numSV):
        #     SigRecon[k, k] = Sigma[k]
    
        # 分析插入的 Sigma 长度
        analyse_data(Sigma, 20)
    
        SigRecon = mat(eye(numSV) * Sigma[: numSV])
        reconMat = U[:, :numSV] * SigRecon * VT[:numSV, :]
        print "****reconstructed matrix using %d singular values *****" % numSV
        printMat(reconMat, thresh)

    完整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apachecn/MachineLearning/blob/master/src/python/14.SVD/svdRecommend.py


  • 相关阅读:
    Go从入门到精通——函数(function)——把函数作为值保存到变量中
    Go从入门到精通——列表(list)——可以快速增删的非连续空间的容器
    Go从入门到精通——数组(固定大小的连续空间)
    Go从入门到精通——切片(slice)(动态分配大小的连续空间)
    Go从入门到精通——映射(map)——建立事物关联的容器
    Go从入门到精通——类型别名(Type Alias)
    Go从入门到精通——匿名函数——没有函数名字的函数
    愿我如星,子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Kai
    文明6萌新初次过神标~纪念 Kai
    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普遍,而且最永久的艺术就是男人扮女人。——鲁迅 Kai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angzhonglian/p/781528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