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思想:
IOC(控制反转)是一种依赖倒置原则的代码设计的思路,它主要采用(DI)依赖注入的方式实现
不使用IOC思想的传统模式:
- 在传统模式中,对象是由程序员主动创建,控制权在程序员手中
- 程序可以做到正常工作,但仍然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 如果用户的需求变更,程序员就要修改相应的代码,代码量不大还好,如果代码量巨大的话,修改一次的成本。。。
- 这个问题就是耦合度过高引起的,修改一次需求,或多或少会造成代码的修改,工作量先不说,维护起来也是极其不便的呀
- 就如上图中的四个齿轮(对象)一样,互相啮合,如果有一方停止或更换,其他的齿轮也就没办法正常工作,这自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为了解决对象间耦合过高的问题,软件专家Michael Mattson提出了IoC理论,用来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
那么应当如何去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使用IOC思想后的模式:
IOC的主要思想是借助一个“第三方”来拆开原本耦合的对象,并将这些对象都与 “第三方” 建立联系,由第三方创建、操作这些对象,进而达到解耦的目的。
因此IOC容器也成了整个程序的核心,对象之间没有了联系(但都和IOC容器有联系)
这里引用一句知乎上看到的话
IoC的思想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资源不由使用资源的双方管理,而由不使用资源的第三方管理,这可以带来很多好处。第一,资源集中管理,实现资源的可配置和易管理。第二,降低了使用资源双方的依赖程度,也就是我们说的耦合度。
什么是控制反转?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场景, 如果A对象想调用B对象
传统模式中该如何操作,大家都很熟悉了,在A对象中创建一个B对象实例,就可以满足A对象调用B对象的需求。这是我们在A对象中主动的去创建B对象。
而引入IOC后,A对象如果想调用B对象,IOC容器会创建一个B对象注入到A对象中,这样也可以满足A对象的调用需求。但是过程由我们主动创建,变成了A对象被动的去接收IOC容器注入的B对象
A对象依赖B对象的过程,由程序员的主动创建B对象供其依赖,变为了被动的接收IOC容器注入的对象。控制权由程序员手中交到了IOC容器的手中。A对象获得依赖的过程也由主动变为被动,这就是所谓的控制反转。
什么是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是IOC思想最主要的实现方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A对象如果想调用B对象,IoC容器会创建一个B对象注入到A对象中,这样就可以满足A对象对B对象的依赖需求”。
这个行为就是依赖注入。
DI ≠ IOC
IoC的概念更宽广一些,而DI是IoC的主要实现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DI就是IoC,将二者混为一谈 这是不对的,很容易误导他人。
就比如你想要阅读,最主要的实现方式自然是“用眼睛长时间的去看”,但你不能把这个“眼睛长时间去看”的行为 理解为阅读。(可能例子有点不恰当)
注入方式:
- setter方法注入(常用)
- 构造器注入(常用)
- P(Property)命名空间注入
- C(Constructor)命名标签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