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 test_plate_locate() { 2 cout << "test_plate_locate" << endl; 3 const string file = "resources/image/plate_locate.jpg"; 4 cv::Mat src = imread(file); 5 vector<cv::Mat> resultVec; 6 CPlateLocate plate; 7 8 int result = plate.plateLocate(src, resultVec); 9 if (result == 0) { 10 size_t num = resultVec.size(); 11 for (size_t j = 0; j < num; j++) { 12 cv::Mat resultMat = resultVec[j]; 13 imshow("plate_locate", resultMat); 14 waitKey(0); 15 } 16 destroyWindow("plate_locate"); 17 } 18 return result; 19 }
CPlateLocate 是实现车牌定位的主要功能类, 其构造函数比较简单,主函数是 plateLocate,用于定位车牌区域,具体代码如下:
1 //主处理函数 2 int CPlateLocate::plateLocate(Mat src, vector<Mat> &resultVec, int index) { 3 vector<CPlate> all_result_Plates; 4 5 plateColorLocate(src, all_result_Plates, index); 6 plateSobelLocate(src, all_result_Plates, index); 7 plateMserLocate(src, all_result_Plates, index); 8 9 for (size_t i = 0; i < all_result_Plates.size(); i++) { 10 CPlate plate = all_result_Plates[i]; 11 resultVec.push_back(plate.getPlateMat()); 12 } 13 14 return 0; 15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CPlateLocate 此处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方法,三种方法混合使用,互为补充。
1、颜色定位 plateColorLocate();
2、sobel算子定位 plateSobelLocate() ;
3、MSER方法,即最大极值稳定区域方法 plateMserLocate()。
为什么要设计三种方法对车牌进行定位,这里有其使用场景的特殊性。最开始的车牌识别系统都是用sobel算子查找垂直边缘的方法进行车牌识别,但是该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面对垂直边缘交错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定位车牌。 如下图所示:
但是颜色定位也并非万能的,例如在色彩充足,光照足够的情况下,颜色定位的效果很好,但是在面对光线不足的情况,或者蓝色车身的情况时,颜色定位的效果很糟糕。 如下图所示:
所以新版本的EasyPR中使用了颜色定位与 Sobel 定位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颜色定位,然后根据条件使用Sobel 进行再次定位,增加整个系统的适应能力。但是有没有可能出现颜色定位和Sobel定位都无法识别车牌的情况呢,当然这种情况是有的,比如对分辨率较大的图片处理仍然不好。再加上颜色定位在面对低光照,低对比度的图像时处理效果大幅度下降,颜色本身也是一个不稳定的特征。因此EasyPR的车牌定位的整体鲁棒性仍然不足。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前面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MSER 最大极值稳定区域方法。最大极值稳定区域是由Matas等人提出的一种仿射特征区域提取算法。其提取的区域内部灰度几乎不变但是和背景的对比十分强烈,并且该区域能够在多重阈值下保持形状不变。它是基于分水岭的概念。MSER的基本原理是对一幅灰度图像(灰度值为0~255)取阈值进行二值化处理,阈值从0到255依次递增。阈值的递增类似于分水岭算法中的水面的上升,随着水面的上升,有一些较矮的丘陵会被淹没,类似于二值图像。在得到的所有二值图像中,图像中的某些连通区域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则该区域就被称为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算法的具体描述和实现我们会在后面做详细的介绍。
后续章节我们会分别对这三种车牌定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