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概述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服务的开源框架。 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集群中
应用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例如怎样避免同时操作同一数据造成脏读的问题。
ZooKeeper 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小文件存储系统。 提供基于类似于文件系
统的目录树方式的数据存储,并且可以对树中的节点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用来维
护和监控你存储的数据的状态变化。通过监控这些数据状态的变化,从而可以达
到基于数据的集群管理。 诸如: 统一命名服务(dubbo)、分布式配置管理(solr的配置集中管理)、分布式消息队列(sub/pub)、分布式锁、分布式协调等功能。
2.1、zookeeper的架构图
Leader:
Zookeeper 集群工作的核心
事务请求(写操作) 的唯一调度和处理者,保证集群事务处理的顺序性;
集群内部各个服务器的调度者。
对于 create, setData, delete 等有写操作的请求,则需要统一转发给leader 处理, leader 需要决定编号、执行操作,这个过程称为一个事务。
Follower:
处理客户端非事务(读操作) 请求,
转发事务请求给 Leader;
参与集群 Leader 选举投票 2n-1台可以做集群投票。
此外,针对访问量比较大的 zookeeper 集群, 还可新增观察者角色。
Observer:
观察者角色,观察 Zookeeper 集群的最新状态变化并将这些状态同步过
来,其对于非事务请求可以进行独立处理,对于事务请求,则会转发给 Leader
服务器进行处理。
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投票只提供非事务服务,通常用于在不影响集群事务
处理能力的前提下提升集群的非事务处理能力。
扯淡:说白了就是增加并发的读请求
2.2、zookeeper的特性
1.全局数据一致:每个 server 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 client 无论连
接到哪个 server,展示的数据都是一致的,这是最重要的特征;
2. 可靠性:如果消息被其中一台服务器接受,那么将被所有的服务器接受。
3. 顺序性:包括全局有序和偏序两种:全局有序是指如果在一台服务器上
消息 a 在消息 b 前发布,则在所有 Server 上消息 a 都将在消息
b 前被
发布;偏序是指如果一个消息 b 在消息 a 后被同一个发送者发布, a 必
将排在 b 前面。
4. 数据更新原子性:一次数据更新要么成功(半数以上节点成功),要么失
败,不存在中间状态;
5. 实时性:
Zookeeper 保证客户端将在一个时间间隔范围内获得服务器的
更新信息,或者服务器失效的信息。
2.3、三台机器zookeeper的集群环境搭建
Zookeeper 集群搭建指的是 ZooKeeper 分布式模式安装。 通常由 2n+1
台 servers 组成。 这是因为为了保证
Leader 选举(基于 Paxos 算法的实
现) 能过得到多数的支持,所以 ZooKeeper 集群的数量一般为奇数。
Zookeeper 运行需要 java 环境,
所以需要提前安装 jdk。 对于安装
leader+follower 模式的集群,
大致过程如下:
l 配置主机名称到 IP 地址映射配置
l 修改 ZooKeeper 配置文件
l 远程复制分发安装文件
l 设置 myid
l 启动 ZooKeeper 集群
如果要想使用 Observer 模式,可在对应节点的配置文件添加如下配置:
peerType=observer
其次,必须在配置文件指定哪些节点被指定为 Observer,如:
server.1:localhost:2181:3181:observer
服务器IP |
主机名 |
myid的值 |
192.168.221.100 |
node01 |
1 |
192.168.221.110 |
node02 |
2 |
192.168.221.120 |
node03 |
3 |
第一步:下载zookeeeper的压缩包,下载网址如下
http://archive.apache.org/dist/zookeeper/
我们在这个网址下载我们使用的zk版本为3.4.9
下载完成之后,上传到我们的linux的/export/softwares路径下准备进行安装
第二步:解压
解压zookeeper的压缩包到/export/servers路径下去,然后准备进行安装
cd /export/softwares
tar -zxvf zookeeper-3.4.9.tar.gz -C ../servers/
第三步:修改配置文件
第一台机器修改配置文件
cd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conf/
cp zoo_sample.cfg zoo.cfg
mkdir -p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zkdatas/
vim zoo.cfg
dataDir=/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zkdatas
autopurge.snapRetainCount=3
autopurge.purgeInterval=1
server.1=node01:2888:3888
server.2=node02:2888:3888
server.3=node03:2888:3888
第四步:添加myid配置
在第一台机器的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zkdatas/这个路径下创建一个文件,文件名为myid ,文件内容为1
echo 1 >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zkdatas/myid
第五步:安装包分发并修改myid的值
安装包分发到其他机器
第一台机器上面执行以下两个命令
scp -r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 node02:/export/servers/
scp -r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 node03:/export/servers/
第二台机器上修改myid的值为2
echo 2 >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zkdatas/myid
三台机器上修改myid的值为3
echo 3 >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zkdatas/myid
第六步:三台机器启动zookeeper服务
三台机器启动zookeeper服务
这个命令三台机器都要执行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bin/zkServer.sh start
查看启动状态
/export/servers/zookeeper-3.4.9/bin/zkServer.sh status
2.4、zookeeper的shell操作
2.4.1、客户端连接
运行 zkCli.sh –server ip 进入命令行工具。
输入 help,输出 zk shell 提示:
2.4.2、shell操作
创建节点
create [-s] [-e] path data acl
其中,-s 或-e 分别指定节点特性,顺序或临时节点,若不指定,则表示持 久节点;acl 用来进行权限控制。
创建顺序节点:
创建永久节点:
读取节点
与读取相关的命令有 ls 命令和 get 命令,ls 命令可以列出 Zookeeper 指
定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只能查看指定节点下的第一级的所有子节点;get 命令
可以获取 Zookeeper 指定节点的数据内容和属性信息。 ls path [watch]
get path [watch] ls2 path [watch]
set path data [version]
data 就是要更新的新内容,version 表示数据版本。
现在 dataVersion 已经变为 1 了,表示进行了更新。
删除节点
delete path [version]
若删除节点存在子节点,那么无法删除该节点,必须先删除子节点,再删除父节点。
Rmr path
可以递归删除节点。
quota
setquota -n|-b val path 对节点增加限制。 n:表示子节点的最大个数 b:表示数据值的最大长度 val:子节点最大个数或数据值的最大长度 path:节点路径
listquota path 列出指定节点的 quota
子节点个数为 2,数据长度-1 表示没限制
delquota [-n|-b] path 删除 quota
其他命令
history : 列出命令历史
redo:该命令可以重新执行指定命令编号的历史命令,命令编号可以通过
history 查看
2.5、zookeeper的数据模型
ZooKeeper 的数据模型,在结构上和标准文件系统的非常相似,拥有一个层
次的命名空间,都是采用树形层次结构,ZooKeeper 树中的每个节点被称为—
Znode。和文件系统的目录树一样,ZooKeeper 树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拥有子节点。
但也有不同之处:
- Znode 兼具文件和目录两种特点。既像文件一样维护着数据、元信息、ACL、 时间戳等数据结构,又像目录一样可以作为路径标识的一部分,并可以具有 子 Znode。用户对 Znode 具有增、删、改、查等操作(权限允许的情况下)。
- Znode 具有原子性操作,读操作将获取与节点相关的所有数据,写操作也将 替换掉节点的所有数据。另外,每一个节点都拥有自己的 ACL(访问控制列表),这个列表规定了用户的权限,即限定了特定用户对目标节点可以执行的操作。
- Znode 存储数据大小有限制。ZooKeeper 虽然可以关联一些数据,但并没有 被设计为常规的数据库或者大数据存储,相反的是,它用来管理调度数据, 比如分布式应用中的配置文件信息、状态信息、汇集位置等等。这些数据的 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很小的数据,通常以 KB 为大小单位。ZooKeeper 的服 务器和客户端都被设计为严格检查并限制每个 Znode 的数据大小至多 1M,常规使用中应该远小于此值。
- Znode 通过路径引用,如同 Unix 中的文件路径。路径必须是绝对的,因此他 们必须由斜杠字符来开头。除此以外,他们必须是唯一的,也就是说每一个 路径只有一个表示,因此这些路径不能改变。在 ZooKeeper 中,路径由 Unicode 字符串组成,并且有一些限制。字符串"/zookeeper"用以保存管理 信息,比如关键配额信息。
2.5.1、数据结构
图中的每个节点称为一个 Znode。 每个 Znode 由 3 部分组成:
① stat:此为状态信息, 描述该 Znode 的版本, 权限等信息
② data:与该 Znode 关联的数据
③ children:该 Znode 下的子节点
2.5.2、节点类型
Znode 有两种,分别为临时节点和永久节点。
节点的类型在创建时即被确定,并且不能改变。
临时节点:该节点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创建它们的会话。一旦会话结束,临时 节点将被自动删除,当然可以也可以手动删除。临时节点不允许拥有子节点。
永久节点:该节点的生命周期不依赖于会话,并且只有在客户端显示执行删
除操作的时候,他们才能被删除。
Znode 还有一个序列化的特性,如果创建的时候指定的话,该 Znode 的名字
后面会自动追加一个不断增加的序列号。序列号对于此节点的父节点来说是唯一
的,这样便会记录每个子节点创建的先后顺序。它的格式为“%10d”(10 位数字,
没有数值的数位用 0 补充,例如“0000000001”)。
这样便会存在四种类型的 Znode 节点,分别对应:
PERSISTENT:永久节点
EPHEMERAL:临时节点
PERSISTENT_SEQUENTIAL:永久节点、序列化
EPHEMERAL_SEQUENTIAL:临时节点、序列化
创建永久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 create /hello world
Created /hello
创建临时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create -e /abc 123
Created /abc
创建永久序列化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6] create -s /zhangsan boy
Created /zhangsan0000000004
创建临时序列化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1] create -e -s /lisi boy
Created /lisi0000000006
2.5.3、节点属性
每个 znode 都包含了一系列的属性,通过命令 get,可以获得节点的属性。
dataVersion:数据版本号,每次对节点进行 set 操作,dataVersion 的值都
会增加 1(即使设置的是相同的数据),可有效避免了数据更新时出现的先后顺
序问题。
cversion :子节点的版本号。当 znode 的子节点有变化时,cversion 的值
就会增加 1。
aclVersion :ACL 的版本号。
cZxid :Znode 创建的事务 id。
mZxid :Znode 被修改的事务 id,即每次对 znode 的修改都会更新 mZxid。
对于 zk 来说,每次的变化都会产生一个唯一的事务 id,zxid(ZooKeeper Transaction Id)。通过 zxid,可以确定更新操作的先后顺序。例如,如果 zxid1
小于 zxid2,说明 zxid1 操作先于 zxid2 发生,zxid 对于整个 zk 都是唯一的,
即使操作的是不同的 znode。
ctime:节点创建时的时间戳.
mtime:节点最新一次更新发生时的时间戳.
ephemeralOwner:如果该节点为临时节点, ephemeralOwner 值表示与该节点
绑定的 session id. 如果不是, ephemeralOwner 值为 0.
在 client 和 server 通信之前,首先需要建立连接,该连接称为 session。连
接建立后,如果发生连接超时、授权失败,或者显式关闭连接,连接便处于 CLOSED
状态, 此时 session 结束。
2.6、zookeeper的watch机制
ZooKeeper 提供了分布式数据发布/订阅功能,一个典型的发布/订阅模型系
统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订阅关系,能让多个订阅者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当
这个主题对象自身状态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订阅者,使他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理。
ZooKeeper 中,引入了 Watcher 机制来实现这种分布式的通知功能 。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向服务端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当服务端的一些事件触
发了这个 Watcher,那么就会向指定客户端发送一个事件通知来实现分布式的通知功能。
触发事件种类很多,如:节点创建,节点删除,节点改变,子节点改变等。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 Watcher 为以下三个过程:客户端向服务端注册 Watcher、
服务端事件发生触发 Watcher、客户端回调 Watcher 得到触发事件情况
2.6.1、watch机制特点
一次性触发
事件发生触发监听,一个 watcher event 就会被发送到设置监听的客户端,
这种效果是一次性的,后续再次发生同样的事件,不会再次触发。
事件封装
ZooKeeper 使用 WatchedEvent 对象来封装服务端事件并传递。
WatchedEvent 包含了每一个事件的三个基本属性:
通知状态(keeperState),事件类型(EventType)和节点路径(path)
event 异步发送
watcher 的通知事件从服务端发送到客户端是异步的。
先注册再触发
Zookeeper 中的 watch 机制,必须客户端先去服务端注册监听,这样事件发
送才会触发监听,通知给客户端。
2.6.2、通知状态和事件类型
同一个事件类型在不同的通知状态中代表的含义有所不同,下表列举了常见
的通知状态和事件类型。
KeeperState |
EventType |
触发条件 |
说明 |
None (-1) |
客户端与服务端成功建立连接 |
||
SyncConnected (0) |
NodeCreated (1) |
Watcher 监听的对应数据节点被创建 |
|
NodeDeleted (2) |
Watcher 监听的对应数据节点被删除 |
此时客户端和服务器处于连接状态 |
|
NodeDataChanged (3) |
Watcher 监听的对应数据节点的数据内容 发生变更 |
||
NodeChildChanged (4) |
Wather 监听的对应节点的子节点数据列表发生变更 |
||
Disconnected (0) |
None (-1) |
客户端与zookeeper服务器断开连接 |
此时客户端和服务器处于断开连接状态 |
Expired (-112) |
Node (-1) |
会话超时 |
此时客户端会话失效,通常同时也会收到SessionExpiredException 异常 |
AuthFailed (4) |
None (-1) |
通常有两种情况 1:使用错误的 schema 进行权限检查 2:SASL 权限检查失败 |
通常同时也会收到AuthFailedException 异常 |
其中连接状态事件(type=None, path=null)不需要客户端注册,客户端只要
有需要直接处理就行了。
2.6.3、shell客户端设置watch机制
设置节点数据变动监听:
通过另一个客户端更改节点数据:
此时设置监听的节点收到通知:
2.7、zookeeper的javaAPI
Zookeeper 是在 Java 中客户端主类,负责建立与 zookeeper 集群的会话,并提供方法进行操作。org.apache.zookeeper.Watcher
Watcher 接口表示一个标准的事件处理器,其定义了事件通知相关的逻辑,
包含 KeeperState 和 EventType 两个枚举类,分别代表了通知状态和事件类型,
同时定义了事件的回调方法: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process 方法是 Watcher 接口中的一个回调方法,当 ZooKeeper 向客户端发
送一个 Watcher 事件通知时,客户端就会对相应的 process 方法进行回调,从而
实现对事件的处理。
2.7.1、创建java工程,导入jar包
创建maven java工程,导入jar包
<!-- <repositories>
<repository>
<id>cloudera</id>
<url>https://repository.cloudera.com/artifactory/cloudera-repos/</url>
</repository>
</repositories> -->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framework</artifactId>
<version>2.12.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recipes</artifactId>
<version>2.12.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google.collections</groupId>
<artifactId>google-collections</artifactId>
<version>1.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build>
<plugins>
<!-- java编译插件 -->
<plugin>
<groupId>org.apache.maven.plugins</groupId>
<artifactId>maven-compiler-plugin</artifactId>
<version>3.2</version>
<configuration>
<source>1.8</source>
<target>1.8</target>
<encoding>UTF-8</encoding>
</configuration>
</plugin>
</plugins>
</build>
2.7.2、节点的操作
创建永久节点
/**
* 创建永久节点
* @throws Exception
*/
@Test
public void createNode() throws Exception {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1000, 1);
//获取客户端对象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192.168.221.100:2181,192.168.221.110:2181,192.168.221.120:2181", 1000, 1000, retryPolicy);
//调用start开启客户端操作
client.start();
//通过create来进行创建节点,并且需要指定节点类型
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withMode(CreateMode.PERSISTENT).forPath("/hello3/world");
client.close();
}
创建临时节点
/**
* 创建临时节点
* @throws Exception
*/
@Test
public void createNode2() throws Exception {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3000, 1);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node01:2181,node02:2181,node03:2181", 3000, 3000, retryPolicy);
client.start();
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withMode(CreateMode.EPHEMERAL).forPath("/hello5/world");
Thread.sleep(5000);
client.close();
}
修改节点数据
/**
* 节点下面添加数据与修改是类似的,一个节点下面会有一个数据,新的数据会覆盖旧的数据
* @throws Exception
*/
@Test
public void nodeData() throws Exception {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3000, 1);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node01:2181,node02:2181,node03:2181", 3000, 3000, retryPolicy);
client.start();
client.setData().forPath("/hello5", "hello7".getBytes());
client.close();
}
节点数据查询
/**
* 数据查询
*/
@Test
public void updateNode() throws Exception {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3000, 1);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node01:2181,node02:2181,node03:2181", 3000, 3000, retryPolicy);
client.start();
byte[] forPath = client.getData().forPath("/hello5");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forPath));
client.close();
}
节点watch机制
/**
* zookeeper的watch机制
* @throws Exception
*/
@Test
public void watchNode() throws Exception {
RetryPolicy polic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3000, 3);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node01:2181,node02:2181,node03:2181", policy);
client.start();
//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设置节点的cache
TreeCache treeCache = new TreeCache(client, "/hello5");
//设置监听器和处理过程
treeCache.get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TreeCach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ildEvent(CuratorFramework client, TreeCacheEvent event) throws Exception {
ChildData data = event.getData();
if(data !=null){
switch (event.getType()) {
case NODE_ADDED:
System.out.println("NODE_ADDED : "+ data.getPath() +" 数据:"+ new String(data.getData()));
break;
case NODE_REMOVED:
System.out.println("NODE_REMOVED : "+ data.getPath() +" 数据:"+ new String(data.getData()));
break;
case NODE_UPDATED:
System.out.println("NODE_UPDATED : "+ data.getPath() +" 数据:"+ new String(data.getData()));
break;
default:
break;
}
}else{
System.out.println( "data is null : "+ event.getType());
}
}
});
//开始监听
treeCache.start();
Thread.sleep(50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