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8eddc90100x3wv.html
       作者:王晓春   

     

    许多校长都对我这样说:“我们学校老师都特别想搞教育科研,只不过没有方法。”

    我想,恐怕不对。据我所知,孔夫子就没有接受过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然而他是大教育家。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研究的态度,探究的习惯。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要“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基本上都不是教我们“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而是教我们“像录音机那样思考”。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总是想先让别人给我们做个样子,然后“照葫芦画瓢”。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是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科研的。

    所以,要搞教育科研,首先得更新许多教师的思维方式。

    一个天文学家预报某月某日有流星雨,结果没有,他决不会大骂老天爷素质低,不配合,而只会检讨自己的研究。一个心理学家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不见效果,他决不会埋怨病人素质低,不配合,而只会反思自己的医术。这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他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想法符合客观事物,而不是幻想客观事物符合自己的主观要求。

    我们的许多老师却正好相反,每当学生不能达到他的满意时,他都会责备学生,埋怨家长。他总是希望改造学生来适应自己的教育,而很少想改造教育去适应学生。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还谈何教育科研?

    科学家面对一个事物或者事件,总是先问为什么,后问怎么办,因为你得先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才能决定怎样对待他。而我们许多老师却不是这样。我经常给教师讲课,而且特别鼓励教师提问,我发现他们提的问题几乎都是“怎么办”,很少有问“为什么”的。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怎样“管住”学生,而不是研究学生行为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我不管你怎么想,你必须照我说的做。这种思维方式毫无科学气味。

    科学家遇到尚未明了的事情,喜欢提出多种假设,然后用实验验证。我们许多老师恰恰不喜欢提什么假设,因为好多问题早就有现成的标准答案了。不用说教学有教参,就是教育工作,也都有人云亦云的说法。学生为什么不注意听讲?因为厌学。为什么不写作业?因为懒。为什么成绩下降?因为不刻苦。为什么成了差生?因为不听老师的话。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话?谁知道他犯的什么神经病!这样思考问题,根本就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研究了,已经把研究的路堵死了。

    科学家最爱探究未知的东西,而我们的许多老师是每天和“已知”打交道,久而久之,竟然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好像教育是怎么回事,他已经了如指掌了,科研是多余的。

    科学家喜欢研讨,以不同意见为正常,而我们有些老师却常常听见不同意见就反感。科学家喜欢求异,而我们许多老师则正相反,喜欢求同。求同还用探究吗?跟别人保持一致不就行了吗?

    科学家认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身份不能给人带来智慧,乌纱帽不能提高人的智商,而我们有些老师却往往习惯性地以为,他是上级,就一定比我正确,我是学生的上级,就一定比学生正确。这种思维方式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上级说的话,我不必再探究,我说的话,学生也没必要探究,真理已经由身份决定,接受就是了。

    如此等等。

    这都说明,我们许多老师基本上不具备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于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科研就比较少见了。参加一个课题组,也不过是做点技术性的工作,本身并没有进入研究状态,没有找到研究的感觉。

    那么,缺乏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老师们,究竟是用什么思维方式在工作呢?他总不能没有思维方式吧?

    有的,他们通常用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官员思维方式和技术工人的思维方式。

    官员的思维方式是:我发指示你执行,然后我检查,然后我赏罚。

    技术工人的思维方式是:你定计划我执行,然后向你汇报,等着你来评价。

    应该说明,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必要的,有用的,而且教师不是科学家,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然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官员和技工的思维方式。

    问题是光有这两种思维方式远远不够。教师是知识分子,教育工作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家的气质是绝对不行的,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成为科研型的教师,而所谓科研型教师,就是具备科学气质的教师。

    但是现在教师身上的科学气质太缺乏了,教师形象与学者形象日益远离,而与官员和技工的形象日益趋向重合,这是教育科学滞后的基本原因之一。

    为什么中小学教师科学气质如此缺乏?因为从小就没有人把我们当科学家来培养。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只是让我们为科学家的身份而奋斗,并没有帮我们学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工作本身就缺乏科学精神的含量。所以时至今日,我们虽然嘴上经常挂着“科学”二字,其实内心离科学精神往往很远,我们甚至可能从来没有和科学精神真正亲近过。科学是我们的外衣,而不是我们的灵魂。

    这种局面必须在我们这一代改变,否则我们的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态度就会传染下一代。

    不管我们有没有科学家的身份,我们都必须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这并不是多么神秘、多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小孩子都可以学会,堂堂教师难道竟然学不会?

  • 相关阅读:
    [Swift]LeetCode239. 滑动窗口最大值 | Sliding Window Maximum
    [Swift]LeetCode238. 除自身以外数组的乘积 | Product of Array Except Self
    [Java]LeetCode237. 删除链表中的节点 | Delete Node in a Linked List
    [Swift]LeetCode236. 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 Lowest Common Ancestor of a Binary Tree
    [Swift]LeetCode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 Lowest Common Ancestor of a Binary Search Tree
    [Swift]LeetCode233. 数字1的个数 | Number of Digit One
    [Swift]LeetCode232. 用栈实现队列 | Implement Queue using Stacks
    [Swift]LeetCode230. 二叉搜索树中第K小的元素 | Kth Smallest Element in a BST
    [Swift]LeetCode229. 求众数 II | Majority Element II
    [Swift]LeetCode228. 汇总区间 | Summary Range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ublehappyi/p/371544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