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面试-TCP连接及其优化


    作为一个后端程序员,网络连接这块是一个绕不过的砍,当你在做服务器优化的时候,网络优化也是其中一环,那么作为网络连接中最基础的部分-TCP连接你了解吗?今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部分。

    TCP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详解

    三次握手

    1. 客户端和服务器还未建立连接,但服务器一般处于listen状态
    2. 客户端主动建立连接,向服务器发送SYN报文,客户端变为SYN_SENT状态
    3.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报文,也回了一个SYN报文,包含了一个ack。此时,服务器变为SYN_RCVD状态
    4. 客户端收到了服务器发送的SYN报文,确认了ack,它将向服务器发送一个ACK报文。此时,客户端变为ESTABLISHED
    5.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确认了ack。此时,服务器也变为ESTABLISHED
    6. 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正常通信了

    其中步骤2~4就是三次握手,那么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呢?为什么不是一次或者两次握手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只有当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能确保自己能够发消息和接收消息,这次网络通信才算成功的。

    步骤2的作用是让服务器知道了自己是可以接收消息的。

    步骤3的作用是让客户端知道自己发送消息和接收消息的功能是OK的,发送消息的能力是通过服务器返回的ack=x+1确认的,因为这个值基于当初客户端发送的消息seq=x。接收消息的能力是因为收到了服务器的返回。

    步骤4的作用是让服务器端知道自己发送消息的能力是OK的(和步骤3类似)。

    linux查看

    linux服务器可以利用netstat -anp | grep tcp命令,查看服务器上各个端口和应用的连接状态。

    你还可以通过修改linux的配置文件/etc/sysctl.conf,调整各个状态的数量

    SYN_SENT状态相关

    • 主动建立连接时,发SYN(步骤2)的重试次数
    nct.ipv4.tcp_syn_rctries = 6
    
    • 建立连接时的本地端口可用范围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32768 60999
    

    SYN_RCVD状态相关

    • SYN_RCVD状态连接的最大个数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被动建立连接时,发SYN/ACK(步骤3)重试次数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说完了TCP建立连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TCP正常断开连接的过程

    TCP断开连接-四次挥手

    详解

    四次挥手

    1.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正常传输数据
    2. 客户端主动断开连接,向服务器端发送FIN报文,客户端变为FIN_WAIT1状态
    3.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FIN后,向客户端发送ACK报文,服务器变为CLOSE_WAIT状态
    4.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ACK报文后,客户端变为FIN_WAIT2状态
    5.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FIN报文,服务器变为LAST_ACK状态
    6.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FIN报文后,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客户端变为TIME_WAIT状态
    7.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后,服务器变为CLOSED状态
    8. 客户端经过2MSL(max segment lifetime,报文最大生存时间)时间后,也变为CLOSED状态

    其中,步骤2、3、5、6即为4次挥手。

    TIME_WAIT状态及其优化

    看完之后,大家想必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保持2MSL?因为这可以保证至少一次报文的往返时间内,端口是不可复用的。

    假设TIME_WAIT状态的持续时间很短,我们来模拟下面这种场景:

    •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了三条报文,其中第3条报文卡在网络中,服务器只收到了前两条,向客户单发送ACK=2,客户端重新发送第三条报文。
    • 服务器主动发送FIN报文,客户端收到后发送FIN、ACK,服务器端收到后发送ACK并进入TIME_WAIT状态(假设这个状态很短)。
    • 现在服务器又再次和客户端建立连接,三次握手之后开始发送正常数据,结果之前卡住的第三条报文,现在终于发送到服务器,但服务器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条报文。

    因此这也是TIME_WAIT状态需要保持2MSL的原因,如果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收到报文,即使有正确的报文从客户端发出,也已经过期了,因此不会影响到之后的通信。

    但这同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TIME_WAIT状态保持的时间较长,假设服务器端有大量TIME_WAIT状态的TCP连接,就相当于白白浪费掉大量的服务器资源(端口)。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以下配置进行服务器调优:

    net.ipv4.tcp_tw_reuse = 1
    
    • 开启后,作为客户端时新连接可以使用仍然处于TIME_WAIT状态的端口
    • 由于timestamp的存在,操作系统可以拒绝迟到的报文(例如上面说的第三条报文),可以利用以下配置:
    net.ipv4.tcp_timestamps = 1
    

    其他状态的优化

    CLOSE_WAIT状态

    如果服务器端有大量CLOSE_WAIT状态的连接,很有可能是应用进程出现bug,没有及时关闭连接。

    FIN_WAIT1状态

    调整发送FIN报文的重试次数,0相当于8

    net.ipv4.tcp_orphan_retries = 0
    

    FIN_WAIT2状态

    调整保持在FIN_WAIT2状态的时间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60
    

    总结

    看到这里,想必你应该对TCP连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服务器大多都用了nginx做了负载均衡,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nginx相关的配置原理,这样应该会对我们的服务器性能调优会有更大的帮助。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可以去了解一下,如果有什么新发现想和作者探讨的,欢迎在下方留言。

    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相关阅读:
    Katalon系列十九:元素相同或无法定位时的定位技巧
    Katalon系列十八:用例变量&用例间调用
    读《单核工作法》
    Redis 的主从同步(复制)
    Yii2 框架整体结构
    redis 是如何做持久化的
    php yii 查看帮助时会调用具体脚本类的析构函数
    Redis 底层数据结构介绍
    Redis 的常用命令
    Yii2 框架跑脚本时内存泄漏问题分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eath00/p/1151082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