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回忆录(2011.072011.12)


    日月穿梭,时光荏苒(其实挺不想用这两个词开头的,太土了。无奈词穷,凑合着看吧:D)上次总结的时候正是七月份,半年过去了,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下面就让我来唠唠这半年的情况。

    我的学习主线

    上次总结的时候正是做教务的时候,深刻的体会到需求的重要性。现在觉得任何系统只要把需求搞清楚了什么都不是困难。也就是说做系统最大的困难不在“怎么做”而是“做什么”,技术只是暂时的阻碍工程的进度,但需求却可以把工程进度拖死。其实后来才知道我们做的那个教务系统只是一个模型而已,老师并没有报太高的期望,只是希望我们能尽快的完成(没有办法,要准备软考,时间紧迫啊)。尽快完成的目的就是为了真正的体验做工程的感觉,把整个软件工程的流程走一遍,为后面的软考做铺垫。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体会到了软件工程必须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在软考的时候软件工程这块的题目我们才做起来得心应手的多。所以说教务系统的意义就是:体会工程,帮助考试。

    学习就是这么的有意思,有些知识如果死记硬背,费劲死也不一定能记住,但是如果经历过一遍,那么不用刻意的用心记忆却永远也忘不了。

     

    教务匆匆的把基本的功能已经实现之后,由于时间的关系(因为要应付软考)没有具体的投入使用,也没有大规模的测试,我们便开始了java的学习。学习J2SE一方面是因为后面我们要走java方向的路子;另一方面是因为软考的最后一道题目所涉及的语言是java的。这和提高班的一贯的学习思想是一致:顺便学习,只是顺便学习而已:D

    java的学习当然是从J2SE开始的,这是java的基础部分。在学习J2SE的过程中我们看的是尚学堂马士兵老师的视频,总体上而言马士兵讲的java还是比较透彻的,尤其是内存分析那块,相当的好。其实学到现在真的发现所有(自己见到的)语言都是相似的,都是那些个东西。甚至于讲述东西的过程都是那么的一致,首先是数据类型,然后变量,再然后是数组,再再然后是表达式,再再再然后是控制语句,再再再再然后就是面向对象在这门语言中的介绍了(前提是这门语言支持面向对象)。

    真的感觉语言已经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困难(起码在应用的水平上阻止不了我们了)。随便找一本书一边看一边敲,不出三天(这话要是让老师知道了估计又该拍我了,老师的标准是1天一门语言)就可以用这门语言进行开发了。但是具体涉及到这门语言的特性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众所周知软件开发用到语言的特性的地方是很少的,大部分用的都是最常用的那些个东西(依然遵循伟大的二八原则)。表面的东西不用写,深层次的东西写不出来所以那段时间的博客,没有写关于J2SE方面的东西,这是一项重大的失误!!!

    博客是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的东西,多少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不管写的多还是写的少,不管是写的深还是写的浅,但是一定要有。谨记,谨记。

     

    看完了J2SE我们就正式进入了软考的复习当中。大部分同学的复习方法是跟着视频,以视频为纲领。自己主要的复习策略是找了一本官方的教程为纲领,然后根据这本教材去看视频总结,期间穿插做真题总结真题。就这么着一直看书——做题——看视频——看书——做题——看视频……持续了将近三个月。

    软考所涉及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所谓基础就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数据结构,多媒体,网络,算法,最后就是一大坨关于软件工程的东西了。其中对于我们来说最简单的是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点,因为我们一直在做工程,对于软件工程相关的东西是非常熟悉的,毕竟自己亲身经历过印象也深刻。最难的知识点就是网络,计算机组成相关的需要记忆的知识,一直在记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如此循环……

    最后的时候时间有点紧张,真题两套没有做完就上考场了。到了1113号考试结束,轰轰烈烈的软考终于放下了。考试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说不出哪好(兴许没有好的地方)哪不好,三个字“没感觉”。但是对于软考的复习过程自己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类似于软考的这种考试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无论结果怎样,起码把我们的基础知识夯了一遍。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想把计算机相关的知识都复习到本身就不容易,如果想深入了解更是痴人说梦。但是就基础知识而言,我们要比社会上培训班里出来的兄弟们好一点。他们只是去敲代码,敲代码,不停的敲代码,不考虑提高底层的知识。我想这也是提高班的优势之一吧,培养技能的基础上兼顾基础知识的学习。

    至于最后的那个中级职称的证书,看天意吧。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做到不后悔就可以了。

     

    软考之后我们开始了对java的深入学习,即学习java的规范----J2EE。说实话J2EE的视频看完之后一点感觉也没有,俨然就和当年看软件工程的感觉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软件工程的视频好看嘞!软件工程中讲到的那些东西起码自己还用过,但是J2EE里面的东西看着就烦了。像什么配置Web logic啦,看着就烦了,界面土不说,视频讲的也不详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仅仅是把视频过了一遍而已。明显感觉自己对待知识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先囫囵吞枣的咽下去然后再去慢慢的消化。这得归功于对以前学习的总结,新知识永远不可能搞懂,只有在往后学和后面的知识发生碰撞的时候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著名的“鸡吃石子儿”理论)。

    总体上是看完了J2EE但是总结还没有贴到博客上,就这几天吧整理一下准备贴到博客上。颗粒归仓,动作慢了今年的收成就没有了。

     

    在学习J2EE的过程中我们接到老师下派的一个任务,帮助LN公司做他的后台管理系统。做这个系统所用的是JSP以及servlet的相关知识。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知识。以前做B/S的系统用的是asp.netC#。于是我们用了大概两天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就投入到开发当中。因为这个系统的后台以后要用filenet来重构,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让这个系统能简单的跑起来即可。于是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建模以及数据库的搭建,通过测试发现我们用dreamweaver做的的界面无论从外观上还是实现上都是很不错的。

    这次LN的项目对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对分层的认识由加深了一步。这次才算是真正的用到了MVC,以前的那些是三层架构(但是从分层解耦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是一样的,详细见《对三层和MVC的认识过程》)。目前为止LN的项目基本上就算交工了,除了极个别的兄弟还在继续根据改动的需求完善页面以外其他的人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学习——DRP

     

    总体上来看这个DRP还是很简单的,就是实现了一个医疗机构的管理物料以及表单的一个小的系统。

    第一次在java环境下做工程,多少有点不习惯,eclipse以及myeclipsevisual studio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向的对象是不同的,一个是开源一个是封装好的。昨天鹏哥(王鹏)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事物越细小可移植性越强,变化越多。细细想想确实有道理,世间万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所以分子原子到哪里都会持续下去,但是蛋白质,细胞这些个稍微大一点的“微粒”就不是到哪里都可以存活的。(有点说远了)回到java和上来就是java没有封装的那么彻底,而.net把用到的东西全部放到了一起----framwork,所以.net的东西从根本上就不适合移植。其实微软也没想过移植,一旦微软的东西可移植了他的操作系统谁还用啊!!!!(又说远了)

    自己的DRP的进度还算一般,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慢的。现在DRP进行到三分之一左右了,计划在放假之前把DRP看完,时间紧任务重啊。

    按照惯例附图一张以表心意:D


     

    值得说说的活动

    在学习DRP的过程中学校经历了每年都要经历的评教以及上机考试,用的都是我们做的教务系统中的小模块:评教系统以及考试系统。他们每年都默默地为学校奉献着,减轻着老师以及学生的工作量。评教和考试最大的困难在于高并发,在服务器是普通PC机的基础上有几百人同时提交表单。不过好在我们已经有了对应的解决办法。老师的安排是在深入学习完java后把考试系统以及评教系统重构,使其性能更高,用起来更加人性化。果断表示无压力!:D

    今年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前几天各大高校的教授、院长以及众多媒体朋友包括(新华网,瞭望杂志,计算机教育杂志等等)来我校参观,重点是了解我们的提高班。在此之前我还和米老师前去看望本来要一同前来的谭浩强老先生。提高班真的是走向辉煌了,当然我们不能只是沉浸在快乐当中,就像米老师说的: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说的再好也比不过自己做的好。还是踏踏实实的学完这最后的一年半,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才是硬道理。

    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我的她,我与兵哥的五年约定(媳妇与房子)基本上看到一点眉目。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引用争光形容她媳妇的话,“有一个懂事爱我的女朋友,我很欣慰。……对于我俩的以后,我想的很好,压力和期望都是一样的,手牵手一起走下去就好。”

    又是一年平安夜,在机房啪啪的敲着键盘,祝都好。

  • 相关阅读:
    intelliJ IDEA最常用的快捷键
    Git使用说明
    mac快速安装程序
    java面试-String、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的区别
    linux静态与动态库创建及使用实例
    linux下动态库编译的依赖问题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区别
    gcc-4.8.3安装,gdb-7.6安装
    设计模式之单件模式
    设计模式之抽象工厂模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ijiguangyong/p/243712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