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锁的误区 正面认识锁


    多线程编程,锁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保证代码运行安全的工具,一提到锁,最直接想到的是性能问题,给人的印象是锁会影响系统性能。这固然不然。但性能本身并不是锁本身引起的,锁也只是一个系统调用,它本身的开销是很小的,很多测试中,我们发现加锁和去掉锁后的性能几乎没有差别,为什么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锁带来的性能下降,是因为锁与锁之间发生了碰撞,如果没有锁间的碰撞,则它所损害的性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想减少因为使用锁带来的性能问题,就必须想办法减少锁之间的碰撞。

    我常使用两种方法来降低锁之间的碰撞概率:
    1.将需要锁保证的资源分组,将一个大锁化为以组为单位的小锁,如:建立多个队列,每个队列对应的一把锁,这样锁队列时,就不至于锁住所有队列(这里有点类似于数据库中的表锁、行锁等);
    2.获取共享资源后即释放锁。这里又有两种场景:一是资源需要重复使用,二是资源取出后不重复使用。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应用考虑对该资源使用引用计数,对于不重复的则直接释放锁,如:

    示例一:
    char* msg = NULL;
    if (!_queue.is_empty())
    {
        sys::CLockHelper<sys::CLock> lock(_lock); // 这里锁助手,能够在作用域结束时自动解锁
        msg = _queue.get_message(); // 从共享的队列中取出数据
    } // 运行到这里的时候,锁已经解除掉

    // 这里使用从队列里取出的msg,如写入文件
    fputs(msg, fp);

    示例二:
    Object* obj = NULL;
    if (!_queue.is_empty())
    {
        sys::CLockHelper<sys::CLock> lock(_lock); // 这里锁助手,能够在作用域结束时自动解锁
        obj = _queue.get_object(); // 从共享的队列中取出数据
        obj->inc_refcount(); // 增加引用计数
    } // 运行到这里的时候,锁已经解除掉

    // 这里可以安全的使用obj了,而且已经不在锁范围之类

    // 使用完全,需要放回到锁:
    sys::CLockHelper<sys::CLock> lock(_lock);
    if (obj->dec_refcount() > 0) // 如果已经没人使用这个obj,则不用再放回队列了,这里也会删除它以释放资源
        _queue.push_object(obj);
    fputs(msg, fp);

    将专文介绍多线程编程定式。通常我都会在论坛里也放一份:http://bbs.hadoopor.com/thread-1824-1-1.html,因为论坛是自己的,可方便数据的备份。
  • 相关阅读:
    Windows下 flex + bison 小例子
    MongoDB 启动基于角色的登录认证功能
    多线程中数的原子性加减
    pymongo.errors.OperationFailure: Authentication failed.
    Windows 中 . 和 .. 的区别
    CString常用函数
    string常用函数
    回调函数 小例子
    VS2008兼容安装
    测试代码的执行时间魔法方法%time和%timei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quester/p/989186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