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及其形式
1.1 企业的概念
1.1.1 企业:从事商品的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了解:自然人—人类 法人—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
1.1.2 企业概念的要点
(1)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经济组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
(2)企业以价值增值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的。
价值增值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
(3)企业经营过程中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和承担风险。
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企业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反映了企业关注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自主经营:企业必须具备自主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力,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拥有决策权和实施权。
自负盈亏: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经营成果负完全责任。
独立核算:用自己的收入抵付支出。
1.2 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1.2.1 企业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
(1)手工业生产时期。
(2)工厂生产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3)现代企业生产时期:现代企业生产时期的主要特征。
手工业:16、17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由封建转向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者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
工 厂:18世纪5060年代工业革命时期,一系列新技术出现,大机器被普遍采用,建立了工厂制度。工厂制度在采掘、机器制造、运输、冶金等行业相继建立。
现代企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按投资者、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受托责任,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盈利,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团体法人。
1.3 企业的类型
根据企业财产构成和所负法律责任:
一、个体企业(独资企业):个人出资兴办,业主直接经营的企业。
二、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联合经营。
不是法人,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三、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
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股东不能直接支配自己投资入股的资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生产力:赚钱的能力。
生产力要素比重:主要靠什么能力赚钱。
劳动——流水线。纺织厂,食品厂。
技术——大型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企业。钢铁企业,石油化工企业。
知识——投行、投资、银行。航空工业,紫光集团。
资源——需要大量的土地,木材业。
了解:无限(连带)责任:赔到倾家荡产。 有限责任:出多少赔多少。
2 企业管理概述
2.1 管理的概念
(1)、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2)、四层含义:
第一、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二、管理的目的: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
第三、管理的载体:组织
第四、管理的核心: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3)、形成管理活动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条件:
1、管理的主体(谁来进行管理)
2、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2.2 管理的智能
(1)管理的职能: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或者说管理者在执行其职务时应该做些什么。
(2)法约尔的五职能论:计划(首要职能)、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学派普通公认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2.1 计划职能
1、计划职能: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具体安排,作为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并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管理的首要职能。
2、计划的种类
(1)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5年以上。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1年以内。
(2)战略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战略计划是长期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计划。
(3)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具体项目计划:
综合计划是具有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关系全局性的工作。
(4)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
2.2.2 组织职能
1、组织职能: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既定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能、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合理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的管理活动。
2、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弹性原则
(6)协调原则
(1)有效性原则:
1)机构精简:组织结构必须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和任务,有效地达到企业目标。
2)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要求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尽量做到精简。
(2)统一指挥原则:是组织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开展的重要保证。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指必须为组织结构中的每一个层次和环节都规定明确的责任,同时赋予其完成这一任务所必须得职权。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对组织中的重大决策和全局性的管理实行集权
对局部的日常管理问题实行分权
(5)弹性原则:组织结构不能僵化,要留有余地,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变化和调整的需要。
(6)协调原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2.3 领导职能
一、领导:领导者影响并感召个人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和过程。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
(1)一是来自职位权力。
(2)二是来自个人权力。
三、领导活动的内容
1、权力的形成和运用;
2、指导;
3、激励;
4、沟通;
5、协调;
6、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2.2.4 控制职能
一、控制职能:接受组织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组织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控制的方式
1、预先控制:做出决策和计划时,预先为实施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实施中的偏差。
面向未来的控制,又称前馈控制。
2、现场控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管理控制的那一部分工作。包括确立标准、收集信息、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又称适时控制。
3、反馈控制:在行为和任务完成之后,用实际结果和原计划标准进行比较,作为将来工作的借鉴。
又称过后行为控制、事后控制。
2.3 企业管理的概念
一、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
二、具体含义
1、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资本所有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会。
2、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企业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3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3.0 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3.1 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初到30年代
3.2 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3.3 以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为主的阶段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3.4 其他理论
4 网络时代的企业环境
4.1 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机遇
1、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2、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3、企业可以减少库存
4、企业可以使合作竞争战略更便利地实施
5、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4.2 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挑战
1、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2、顾客的权力大大增强
3、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将会降低
4、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将会改变
5、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界限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5 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
5.1 企业管理范围的拓展
1、网络企业管理
(1)网络企业所占的现实空间非常有限。
(2)网络企业是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企业。
(3)网络企业是全天候运作的企业。
(4)网络企业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应用型的企业。
(5)网络企业是高知识型的松散企业。
2、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3、更加重视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无形资本的管理
4、企业管理的范围拓展到整个供应链
5.2 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
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2、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
3、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4、敏捷制造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最重要的方式;
5、企业财务管理将向战略型、集成化方向发展;
6、回归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7、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8、更加重视文化管理。
5.3 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是被设计并用于制造业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的系统,它解决了如何实现制造业库存管理目标——在正确的时间按正确的数量得到所需的物料这一难题
分销资源计划(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DRP):管理企业的分销网络的系统,目的是使企业具有对定单和供货具有快速反应和持续补充库存的能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CIMS ):把计算机在各项专业管理中的运用结合起来,改变计算机在管理和运用中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并行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CE) :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