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先讲一个段子,轻松一下。
一个中年人批评一位90岁的老人,你的生活不健康,这不该吃?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太不科学了!你应该这样吃东西,你的生活习惯应该是这样的,你应该听科学的建议。
这一幕在我眼里,是好笑的。我对那个中年人说,你搞错了吧?应该是这个老人教你怎么养生才对!你真的确定自己的这些习惯,就一定能够帮你百分百活到90岁吗?
活过90岁不容易!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0多岁,意味着在这种生命考试中,这位老人已经拿到高分,通过考试。而这位先生,还是一个考场外备考和稚嫩的考生,怎么有底气来给师兄传授考试的经验?
而生活中,这种案例可谓比比皆是。
年轻人写一大堆养生的文章,建议一大堆,都是众说亦云,摘抄各种书籍报刊,归属二手、三手经验。有“大牌专家”,信誓旦旦地公开宣讲,何谓健康生活?哪些不能吃?哪些要禁忌?但自己却因病英年早逝。你还敢接受执行这些建议吗?
我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所有的“权威、指南”,都是为了确保60分的结果,为避免犯错的建议。书本里面,一定比例是正确的知识,一定比例是谬论。
“权威、指南”不是不重要,也不是没有参考价值,而是不应该被当成绝对正确的真理。如果因为这种“真理”的影响,一个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能平庸就产生了。
一位专家非常权威,做手术也很成功,但术后不到1年,病人却死亡了。而某些没有做手术的病人,反而活得更长。我膜拜此类权威专家,曾经源源不断为之推荐病人。但自从悄悄观察到这个事实后,我不再轻易乱推荐病人。
这种结果或许存在三种可能性。1、理论行,但人有问题。2、指导行动的理论有问题。理论虽然权威流行,但背后却存在漏洞和谬误,没有被发现。3、人和理论都有问题。我更倾向第二点——现代医学很多纸面的理论是有问题的,你要当心。
以抗生素为例,过去大家都奉行权威的指南建议——用足疗程,5到7天。后来我看到某些“不听话”的病人,服用2天痊愈就自己停药,也没有任何不良变化。这样的案例足够多了,你会怀疑指南建议有骗人的成分。人造的东西,包括理论,必然是不完美的东西。最近,不是有学者发表学术论文,提出使用抗生素的新建议——因人因病而异,不建议一刀切?
最近媒体刊登的新闻,就有很多这种打脸的事件。武汉一位103岁老人喜欢吃肉喝汤打麻将,小区的人都很羡慕这个家庭有个百岁老寿星,被传为美谈。江西南昌,103岁老人祝香花超爱喝酒。她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酒,不喝酒心情就不好,3天左右就能喝完一瓶酒。
再翻翻旧新闻,人类历史上最长寿的珍妮·路易斯·卡尔曼,一直活到122岁,但在117岁时她仍在抽烟。
抽烟、喝酒、打牌,吃肉,但他们活了100岁······你从这些案例中发现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良嗜好”,从健康角度来看,这些行为的危害被过度放大了。
这些老人长寿,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抽烟、喝酒、打牌,吃肉。或者说,这些仅仅是中性词汇。你让他们把这些生活要素祛除掉,你不知道,是对他们的健康更佳或者相反?
以生活为师,不要迷信任何书本知识。书本里面至少有一半的知识是需要警惕的。越新越没有经过时间机器检验的书本,这个错误理论知识比例更高,陷阱越多。
一个没有证明自己能够活到高分数的作家,年纪轻轻,却写书教你养生长寿之术。更可笑的是,还有大片人群真的将奉为标准答案,循规蹈矩生活。
这俨然是一个时代的笑话。在这个仇恨敌视独立思考态度的国家,也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