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就能看懂的Nginx操作详解,你还在查漏补缺吗!


    安装 nginx

    下载 nginx 的压缩包文件到根目录,

    yum update #更新系统软件
    cd /
    wget nginx.org/download/nginx-1.17.2.tar.gz
    

    解压 tar.gz 压缩包文件,进去 nginx-1.17.2

    tar -xzvf nginx-1.17.2.tar.gz
    cd nginx-1.17.2
    

    进入文件夹后进行配置检查

    ./configure
    

    通过安装前的配置检查,发现有报错。检查中发现一些依赖库没有找到,这时候需要先安装 nginx 的一些依赖库

    yum -y install pcre* #安装使nginx支持rewrite
    yum -y install gcc-c++
    yum -y install zlib*
    yum -y install openssl openssl-devel
    

    再次进行检查操作 ./configure 没发现报错显示,接下来进行编译并安装的操作

     // 检查模块支持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http_v2_module --with-http_realip_module --with-http_addition_module --with-http_sub_module --with-http_dav_module --with-http_flv_module --with-http_mp4_module --with-http_gunzip_module --with-http_gzip_static_module --with-http_auth_request_module --with-http_random_index_module --with-http_secure_link_module --with-http_degradation_module --with-http_slice_module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mail --with-mail_ssl_module --with-stream --with-stream_ssl_module --with-stream_realip_module --with-stream_ssl_preread_module --with-threads --user=www --group=www
    

    这里得特别注意下,你以后需要用到的功能模块是否存在,不然以后添加新的包会比较麻烦。

    查看默认安装的模块支持

    命令 ls nginx-1.17.2 查看 nginx 的文件列表,可以发现里面有一个 auto 的目录。

    在这个 auto 目录中有一个 options 文件,这个文件里面保存的就是 nginx 编译过程中的所有选项配置。

    通过命令:cat nginx-1.17.2/auto/options | grep YES就可以查看

    nginx 编译安装时,怎么查看安装模块

    编译并安装

    make && make install
    

    这里需要注意,模块的支持跟后续的 nginx 配置有关,比如 SSL,gzip 压缩等等,编译安装前最好检查需要配置的模块存不存在。

    查看 nginx 安装后在的目录,可以看到已经安装到 /usr/local/nginx 目录了

    whereis nginx
    $nginx: /usr/local/nginx
    

    启动 nginx 服务

    cd /usr/local/nginx/sbin/
    ./nginx
    

    服务启动的时候报错了:nginx: emerg bind() to 0.0.0.0:80 failed (98: Address already in use) ,通过命令查看本机网络地址和端口等一些信息,找到被占用的 80 端口 netstat -ntpl 的 tcp 连接,并杀死进程(kill 进程 pid)

    netstat -ntpl
    kill 进程PID
    

    继续启动 nginx 服务,启动成功

    ./nginx
    

    在浏览器直接访问 ip 地址,页面出现 Welcome to Nginx! 则安装成功。

    nginx 配置

    基本结构

    main        # 全局配置,对全局生效
    ├── events  # 配置影响 nginx 服务器或与用户的网络连接
    ├── http    # 配置代理,缓存,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
    │   ├── upstream # 配置后端服务器具体地址,负载均衡配置不可或缺的部分
    │   ├── server   # 配置虚拟主机的相关参数,一个 http 块中可以有多个 server 块
    │   ├── server
    │   │   ├── location  # server 块可以包含多个 location 块,location 指令用于匹配 uri
    │   │   ├── location
    │   │   └── ...
    │   └── ...
    └── ...
    

    主要配置含义

    • main:nginx 的全局配置,对全局生效。
    • events:配置影响 nginx 服务器或与用户的网络连接。
    • http:可以嵌套多个 server,配置代理,缓存,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
    • server:配置虚拟主机的相关参数,一个 http 中可以有多个 server。
    • location:配置请求的路由,以及各种页面的处理情况。
    • upstream:配置后端服务器具体地址,负载均衡配置不可或缺的部分。

    nginx.conf 配置文件的语法规则

    1. 配置文件由指令与指令块构成
    2. 每条指令以 “;” 分号结尾,指令与参数间以空格符号分隔
    3. 指令块以 {} 大括号将多条指令组织在一起
    4. include 语句允许组合多个配置文件以提升可维护性
    5. 通过 # 符号添加注释,提高可读性
    6. 通过 $ 符号使用变量
    7. 部分指令的参数支持正则表达式,例如常用的 location 指令

    内置变量

    nginx 常用的内置全局变量,你可以在配置中随意使用:

    nginx 常用功能

    常用命令

    这里列举几个常用的命令:

    nginx -s reload  # 向主进程发送信号,重新加载配置文件,热重启
    nginx -s reopen  # 重启 Nginx
    nginx -s stop    # 快速关闭
    nginx -s quit    # 等待工作进程处理完成后关闭
    nginx -T         # 查看当前 Nginx 最终的配置
    nginx -t -c <配置路径>  # 检查配置是否有问题,如果已经在配置目录,则不需要 -c
    

    以上命令通过 nginx -h 就可以查看到,还有其它不常用这里未列出。

    Linux 系统应用管理工具 systemd 关于 nginx 的常用命令:

    systemctl start nginx    # 启动 Nginx
    systemctl stop nginx     # 停止 Nginx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 重启 Nginx
    systemctl reload nginx   # 重新加载 Nginx,用于修改配置后
    systemctl enable nginx   # 设置开机启动 Nginx
    systemctl disable nginx  # 关闭开机启动 Nginx
    systemctl status nginx   # 查看 Nginx 运行状态
    

    配置 nginx 开机自启

    利用 systemctl 命令

    如果用 yum install 命令安装的 nginx,yum 命令会自动创建 nginx.service 文件,直接用命令:

    systemctl enable nginx   # 设置开机启动 Nginx
    systemctl disable nginx  # 关闭开机启动 Nginx
    

    就可以设置开机自启,否则需要在系统服务目录里创建 nginx.service 文件。

    创建并打开 nginx.service 文件:

    vi /lib/systemd/system/nginx.service
    

    内容如下:

    [Unit]
    Description=nginx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forking
    ExecStart=/usr/local/nginx/sbin/nginx
    ExecReload=/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ExecStop=/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quit
    PrivateTmp=tru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wq 保存退出,运行 systemctl daemon-reload 使文件生效。

    这样便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操作 nginx 了:

    systemctl start nginx.service # 启动nginx服务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 # 设置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nginx.service # 停止开机自启动
    systemctl status nginx.service # 查看服务当前状态
    systemctl restart nginx.service # 重新启动服务
    systemctl is-enabled nginx.service #查询服务是否开机启动
    

    通过开机启动命令脚本实现开机自启

    创建开机启动命令脚本文件:

    vi /etc/init.d/nginx
    

    在这个 nginx 文件中插入一下启动脚本代码,启动脚本代码来源网络复制,实测有效:

    #! /bin/bash
    # chkconfig: - 85 15
    PATH=/usr/local/nginx
    DESC="nginx daemon"
    NAME=nginx
    DAEMON=$PATH/sbin/$NAME
    CONFIGFILE=$PATH/conf/$NAME.conf
    PIDFILE=$PATH/logs/$NAME.pid
    scriptNAME=/etc/init.d/$NAME
    set -e
    [ -x "$DAEMON" ] || exit 0
    do_start() {
    $DAEMON -c $CONFIGFILE || echo -n "nginx already running"
    }
    do_stop() {
    $DAEMON -s stop || echo -n "nginx not running"
    }
    do_reload() {
    $DAEMON -s reload || echo -n "nginx can't reload"
    }
    case "$1" in
    start)
    echo -n "Starting $DESC: $NAME"
    do_start
    echo "."
    ;;
    stop)
    echo -n "Stopping $DESC: $NAME"
    do_stop
    echo "."
    ;;
    reload|graceful)
    echo -n "Reloading $DESC configuration..."
    do_reload
    echo "."
    ;;
    restart)
    echo -n "Restarting $DESC: $NAME"
    do_stop
    do_start
    echo "."
    ;;
    *)
    echo "Usage: $scriptNAME {start|stop|reload|restart}" >&2
    exit 3
    ;;
    esac
    exit 0
    

    设置所有人都有对这个启动脚本 nginx 文件的执行权限:

    chmod a+x /etc/init.d/nginx
    

    把 nginx 加入系统服务中:

    chkconfig --add nginx
    

    把服务设置为开机启动:

    chkconfig nginx on
    

    reboot 重启系统生效,可以使用上面 systemctl 方法相同的命令:

    systemctl start nginx.service # 启动nginx服务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 # 设置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nginx.service # 停止开机自启动
    systemctl status nginx.service # 查看服务当前状态
    systemctl restart nginx.service # 重新启动服务
    systemctl is-enabled nginx.service #查询服务是否开机启动
    

    如果服务启动的时候出现 Restarting nginx daemon: nginxnginx: error open() "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failed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nginx not running 的错误,通过 nginx -c 参数指定配置文件即可解决

    /usr/local/nginx/sbin/nginx -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如果服务启动中出现 nginx: emerg bind() to 0.0.0.0:80 failed (98: Address already in use) 的错误,可以先通过 service nginx stop 停止服务,再启动就好。

    配置 nginx 全局可用

    当你每次改了 nginx.conf 配置文件的内容都需要重新到 nginx 启动目录去执行命令,或者通过 -p 参数指向特定目录,会不会感觉很麻烦?

    例如: 直接执行 nginx -s reload 会报错 -bash: nginx: command not found,需要到 /usr/local/nginx/sbin 目录下面去执行,并且是执行 ./nginx -s reload。

    这里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一种是通过脚本对 nginx 命令包装,这里介绍另外一种比较简单:通过把 nginx 配置到环境变量里,用 nginx 执行指令即可。步骤如下:

    1、编辑 /etc/profile

    vi /etc/profile
    

    2、在最后一行添加配置,:wq 保存

    export PATH=$PATH:/usr/local/nginx/sbin
    

    3、使配置立即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这样就可以愉快的直接在全局使用 nginx 命令了。

    nginx 常用功能

    反向代理

    我们最常说的反向代理的是通过反向代理解决跨域问题。

    其实反向代理还可以用来控制缓存(代理缓存 proxy cache),进行访问控制等等,以及后面说的负载均衡其实都是通过反向代理来实现的。

    server {
        listen    8080;
            # 用户访问 ip:8080/test 下的所有路径代理到 github
            location /test {
             proxy_pass   https://github.com;
            }
    
            # 所有 /api 下的接口访问都代理到本地的 8888 端口
            # 例如你本地运行的 java 服务的端口是 8888,接口都是以 /api 开头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127.0.0.1:8888;
            }
    
    }
    

    访问控制

    server {
       location ~ ^/index.html {
           # 匹配 index.html 页面 除了 127.0.0.1 以外都可以访问
           deny 192.168.1.1;
           deny 192.168.1.2;
           allow all;
     }
    }
    

    上面的命令表示禁止 192.168.1.1 和 192.168.1.2 两个 ip 访问,其它全部允许。从上到下的顺序,匹配到了便跳出,可以按你的需求设置。

    负载均衡

    通过负载均衡充利用服务器资源,nginx 目前支持自带 4 种负载均衡策略,还有 2 种常用的第三方策略。

    轮询策略(默认)

    每个请求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如果有后端服务器挂掉,能自动剔除。但是如果其中某一台服务器压力太大,出现延迟,会影响所有分配在这台服务器下的用户。

    http {
        upstream test.com {
            server 192.168.1.12:8887;
            server 192.168.1.13:8888;
        }
        server {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test.com;
            }
        }
    }
    

    根据服务器权重

    例如要配置:10 次请求中大概 1 次访问到 8888 端口,9 次访问到 8887 端口:

    http {
        upstream test.com {
            server 192.168.1.12:8887 weight=9;
            server 192.168.1.13:8888 weight=1;
        }
        server {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test.com;
            }
        }
    }
    

    客户端 ip 绑定(ip_hash)

    来自同一个 ip 的请求永远只分配一台服务器,有效解决了动态网页存在的 session 共享问题。例如:比如把登录信息保存到了 session 中,那么跳转到另外一台服务器的时候就需要重新登录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客户只访问一个服务器,那么就需要用 ip_hash 了。

    http {
        upstream test.com {
         ip_hash;
            server 192.168.1.12:8887;
            server 192.168.1.13:8888;
        }
        server {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test.com;
            }
        }
    }
    

    最小连接数策略

    将请求优先分配给压力较小的服务器,它可以平衡每个队列的长度,并避免向压力大的服务器添加更多的请求。

    http {
        upstream test.com {
         least_conn;
            server 192.168.1.12:8887;
            server 192.168.1.13:8888;
        }
        server {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test.com;
            }
        }
    }
    

    最快响应时间策略(依赖于第三方 NGINX Plus)

    依赖于 NGINX Plus,优先分配给响应时间最短的服务器。

    http {
        upstream test.com {
         fair;
            server 192.168.1.12:8887;
            server 192.168.1.13:8888;
        }
        server {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test.com;
            }
        }
    }
    

    按访问 url 的 hash 结果(第三方)

    按访问 url 的 hash 结果来分配请求,使每个 url 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为缓存时比较有效。 在 upstream 中加入 hash 语句,server 语句中不能写入 weight 等其他的参数,hash_method 是使用的 hash 算法

    http {
        upstream test.com {
         hash $request_uri;
         hash_method crc32;
         server 192.168.1.12:8887;
         server 192.168.1.13:8888;
        }
        server {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test.com;
            }
        }
    }
    

    采用 HAproxy 的 loadbalance uri 或者 nginx 的 upstream_hash 模块,都可以做到针对 url 进行哈希算法式的负载均衡转发。

    gzip 压缩

    开启 gzip 压缩可以大幅减少 http 传输过程中文件的大小,可以极大的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基本是必不可少的优化操作:

    gzip  on; # 开启gzip 压缩
    # gzip_types
    # gzip_static on;
    # gzip_proxied expired no-cache no-store private auth;
    # gzip_buffers 16 8k;
    gzip_min_length 1k;
    gzip_comp_level 4;
    gzip_http_version 1.0;
    gzip_vary off;
    gzip_disable "MSIE [1-6].";
    

    解释一下:

    1. gzip_types:要采用 gzip 压缩的 MIME 文件类型,其中 text/html 被系统强制启用;
    2. gzip_static:默认 off,该模块启用后,Nginx 首先检查是否存在请求静态文件的 gz 结尾的文件,如果有则直接返回该 .gz 文件内容;
    3. gzip_proxied:默认 off,nginx 做为反向代理时启用,用于设置启用或禁用从代理服务器上收到相应内容 gzip 压缩;
    4. gzip_buffers:获取多少内存用于缓存压缩结果,16 8k 表示以 8k*16 为单位获得;
    5. gzip_min_length:允许压缩的页面最小字节数,页面字节数从 header 头中的 Content-Length 中进行获取。默认值是 0,不管页面多大都压缩。建议设置成大于 1k 的字节数,小于 1k 可能会越压越大;
    6. gzip_comp_level:gzip 压缩比,压缩级别是 1-9,1 压缩级别最低,9 最高,级别越高压缩率越大,压缩时间越长,建议 4-6;
    7. gzip_http_version:默认 1.1,启用 gzip 所需的 HTTP 最低版本;
    8. gzip_vary:用于在响应消息头中添加 Vary:Accept-Encoding,使代理服务器根据请求头中的 Accept-Encoding 识别是否启用 gzip 压缩;
    9. gzip_disable 指定哪些不需要 gzip 压缩的浏览器

    其中第 2 点,普遍是结合前端打包的时候打包成 gzip 文件后部署到服务器上,这样服务器就可以直接使用 gzip 的文件了,并且可以把压缩比例提高,这样 nginx 就不用压缩,也就不会影响速度。一般不追求极致的情况下,前端不用做任何配置就可以使用啦~

    附前端 webpack 开启 gzip 压缩配置,在 vue-cli3 的 vue.config.js 配置文件中:

    const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require('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gzip 配置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生产环境
          return {
            plugins: [new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test: /.js$|.html$|.css/,    // 匹配文件名
              threshold: 1024,               // 文件压缩阈值,对超过 1k 的进行压缩
              deleteOriginalAssets: false     // 是否删除源文件
            })]
          }
        }
      },
      ...
    }
    

    HTTP 服务器

    nginx 本身也是一个静态资源的服务器,当只有静态资源的时候,就可以使用 nginx 来做服务器: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usr/local/app;
          index  index.html;
      }
    }
    

    这样如果访问 http://ip 就会默认访问到 /usr/local/app 目录下面的 index.html,如果一个网站只是静态页面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部署,比如一个静态官网。

    动静分离

    就是把动态和静态的请求分开。方式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纯粹把静态文件独立成单独的域名,放在独立的服务器上,也是目前主流推崇的方案
    • 一种方法就是动态跟静态文件混合在一起发布, 通过 nginx 配置来分开
    # 所有静态请求都由nginx处理,存放目录为 html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css|js)$ {
        root    /usr/local/resource;
        expires     10h; # 设置过期时间为10小时
    }
    
    # 所有动态请求都转发给 tomcat 处理
    location ~ .(jsp|do)$ {
        proxy_pass  127.0.0.1:8888;
    }
    

    注意上面设置了 expires,当 nginx 设置了 expires 后,例如设置为:expires 10d; 那么,所在的 location 或 if 的内容,用户在 10 天内请求的时候,都只会访问浏览器中的缓存,而不会去请求 nginx 。

    请求限制

    对于大流量恶意的访问,会造成带宽的浪费,给服务器增加压力。可以通过 nginx 对于同一 IP 的连接数以及并发数进行限制。合理的控制还可以用来防止 DDos 和 CC 攻击。

    关于请求限制主要使用 nginx 默认集成的 2 个模块:

    • limit_conn_module 连接频率限制模块
    • limit_req_module 请求频率限制模块

    涉及到的配置主要是:

    • limit_req_zone 限制请求数
    • limit_conn_zone 限制并发连接数

    通过 limit_req_zone 限制请求数

    http{    limit_conn_zone $binary_remote_addrzone=limit:10m; // 设置共享内存空间大    server{     location /{            limit_conn addr 5; # 同一用户地址同一时间只允许有5个连接。        }    }}
    

    如果共享内存空间被耗尽,服务器将会对后续所有的请求返回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错误。

    当多个 limit_conn_zone 指令被配置时,所有的连接数限制都会生效。比如,下面配置不仅会限制单一 IP 来源的连接数,同时也会限制单一虚拟服务器的总连接数:

    limit_conn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perip:10m;limit_conn_zone $server_name zone=perserver:10m;server {    limit_conn perip 10; # 限制每个 ip 连接到服务器的数量    limit_conn perserver 2000; # 限制连接到服务器的总数}
    

    通过 limit_conn_zone 限制并发连接数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creq:10 mrate=10r/s;server{    location /{        limit_req zone=creq burst=5;    }}
    

    限制平均每秒不超过一个请求,同时允许超过频率限制的请求数不多于 5 个。 如果不希望超过的请求被延迟,可以用 nodelay 参数,如:

    limit_req zone=creq burst=5 nodelay;

    这里只是简单讲讲,让大家有这个概念,配置的时候可以深入去找找资料。

    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意思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原始服务器(origin server)之间的服务器,为了从原始服务器取得内容,客户端向代理发送一个请求并指定目标(原始服务器),然后代理向原始服务器转交请求并将获得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才能使用正向代理,比如我们使用的 VPN 服务就是正向代理,直观区别(图片来源于 前端开发者必备的 Nginx 知识):

    配置正向代理:

    resolver 8.8.8.8 # 谷歌的域名解析地址
    server {
        resolver_timeout 5s; // 设超时时间
        location / {
            # 当客户端请求我的时候,我会把请求转发给它
            # $host 要访问的主机名 $request_uri 请求路径
            proxy_pass http://$host$request_uri;
        }
    }
    

    正向代理的对象是客户端,服务器端看不到真正的客户端。

    图片防盗链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
    
        # 图片防盗链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 {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server_names ~.google. ~.baidu. *.qq.com;  # 只允许本机 IP 外链引用,将百度和谷歌也加入白名单有利于 SEO
            if ($invalid_referer){
                return 403;
            }
        }
    

    以上设置就能防止其它网站利用外链访问我们的图片,有利于节省流量

    适配 PC 或移动设备

    根据用户设备不同返回不同样式的站点,以前经常使用的是纯前端的自适应布局,但是复杂的网站并不适合响应式,无论是复杂性和易用性上面还是不如分开编写的好,比如我们常见的淘宝、京东。

    根据用户请求的 user-agent 来判断是返回 PC 还是 H5 站点: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om;
    
        location / {
         root  /usr/local/app/pc; # pc 的 html 路径
            if ($http_user_agent ~* '(Android|webOS|iPhone|iPod|BlackBerry)') {
                root /usr/local/app/mobile; # mobile 的 html 路径
            }
            index index.html;
        }
    }
    

    设置二级域名

    新建一个 server 即可: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admin.test.com; // 二级域名
    
        location / {
            root  /usr/local/app/admin; # 二级域名的 html 路径
            index index.html;
        }
    }
    

    配置 HTTPS

    这里我使用的是 certbot 免费证书,但申请一次有效期只有 3 个月(好像可以用 crontab 尝试配置自动续期,我暂时没试过):

    先安装 certbot

    wget https://dl.eff.org/certbot-auto
    chmod a+x certbot-auto
    

    申请证书(注意:需要把要申请证书的域名先解析到这台服务器上,才能申请):

    sudo ./certbot-auto certonly --standalone --email admin@abc.com -d test.com -d www.test.com
    

    执行上面指令,按提示操作。

    Certbot 会启动一个临时服务器来完成验证(会占用 80 端口或 443 端口,因此需要暂时关闭 Web 服务器),然后 Certbot 会把证书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包括完整的证书链文件和私钥文件。

    文件保存在 /etc/letsencrypt/live/ 下面的域名目录下。

    修改 nginx 配置:

    server{
        listen 443 ssl http2; // 这里还启用了 http/2.0
    
        ssl_certificate /etc/letsencrypt/live/test.com/fullchain.pem; # 证书文件地址
        ssl_certificate_key /etc/letsencrypt/live/test.com/privkey.pem; # 私钥文件地址
    
        server_name test.com www.test.com; // 证书绑定的域名
    }
    

    配置 HTTP 转 HTTPS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om www.test.com;
    
        # 单域名重定向
        if ($host = 'www.sherlocked93.club'){
            return 301 https://www.sherlocked93.club$request_uri;
        }
    
        # 全局非 https 协议时重定向
        if ($scheme != 'https') {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
    
        # 或者全部重定向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
    

    以上配置选择自己需要的一条即可,不用全部加。

    单页面项目 history 路由配置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fe.sherlocked93.club;
    
        location / {
            root       /usr/local/app/dist;  # vue 打包后的文件夹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rewrites; # 默认目录下的 index.html,如果都不存在则重定向
    
            expires -1;                          # 首页一般没有强制缓存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
    
        location @rewrites { // 重定向设置
            rewrite ^(.+)$ /index.html break;
        }
    }
    

    vue-router 官网只有一句话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而上面做了一些重定向处理。

    配置高可用集群(双机热备)

    当主 nginx 服务器宕机之后,切换到备份的 nginx 服务器

    首先安装 keepalived:

    yum install keepalived -y
    

    然后编辑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配置文件,并在配置文件中增加 vrrp_script 定义一个外围检测机制,并在 vrrp_instance 中通过定义 track_script 来追踪脚本执行过程,实现节点转移:

    global_defs{
       notification_email {
            cchroot@gmail.com
       }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test@firewall.loc
       smtp_server 127.0.0.1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 上面都是邮件配置
       router_id LVS_DEVEL     // 当前服务器名字,用 hostname 命令来查看
    }
    vrrp_script chk_maintainace { // 检测机制的脚本名称为chk_maintainace
        script "[[ -e/etc/keepalived/down ]] && exit 1 || exit 0" // 可以是脚本路径或脚本命令
        // script "/etc/keepalived/nginx_check.sh"    // 比如这样的脚本路径
        interval 2  // 每隔2秒检测一次
        weight -20  // 当脚本执行成立,那么把当前服务器优先级改为-20
    }
    vrrp_instanceVI_1 {   // 每一个vrrp_instance就是定义一个虚拟路由器
        state MASTER      // 主机为MASTER,备用机为BACKUP
        interface eth0    // 网卡名字,可以从ifconfig中查找
        virtual_router_id 51 // 虚拟路由的id号,一般小于255,主备机id需要一样
        priority 100      // 优先级,master的优先级比backup的大
        advert_int 1      // 默认心跳间隔
        authentication {  // 认证机制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111   // 密码
        }
        virtual_ipaddress {  // 虚拟地址vip
           172.16.2.8
        }
    }
    

    其中检测脚本 nginx_check.sh,这里提供一个:

    #!/bin/bash
    A=`ps -C nginx --no-header | wc -l`
    if [ $A -eq 0 ];then
        /usr/sbin/nginx # 尝试重新启动nginx
        sleep 2         # 睡眠2秒
        if [ `ps -C nginx --no-header | wc -l` -eq 0 ];then
            killall keepalived # 启动失败,将keepalived服务杀死。将vip漂移到其它备份节点
        fi
    fi
    

    复制一份到备份服务器,备份 nginx 的配置要将 state 后改为 BACKUP,priority 改为比主机小。 设置完毕后各自 service keepalived start 启动,经过访问成功之后,可以把 Master 机的 keepalived 停掉,此时 Master 机就不再是主机了 service keepalived stop,看访问虚拟 IP 时是否能够自动切换到备机 ip addr。

    再次启动 Master 的 keepalived,此时 vip 又变到了主机上。

    配置高可用集群的内容来源于:Nginx 从入门到实践,万字详解!

    其它功能和技巧

    代理缓存

    nginx 的 http_proxy 模块,提供类似于 Squid 的缓存功能,使用 proxy_cache_path 来配置。

    nginx 可以对访问过的内容在 nginx 服务器本地建立副本,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再次访问该数据,就不需要通过 nginx 服务器再次向后端服务器发出请求,减小数据传输延迟,提高访问速度:

    proxy_cache_path usr/local/cache levels=1:2 keys_zone=my_cache:10m;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om;
    
      location / {
          proxy_cache my_cache;
          proxy_pass http://127.0.0.1:8888;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
    }
    

    上面的配置表示: nginx 提供一块 10 M 的内存用于缓存,名字为 my_cache, levels 等级为 1:2,缓存存放的路径为 usr/local/cache。

    访问日志

    访问日志默认是注释的状态,需要可以打开和进行更详细的配置,一下是 nginx 的默认配置:

    http {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
    

    错误日志

    错误日志放在 main 全局区块中,童鞋们打开 nginx.conf 就可以看见在配置文件中和下面一样的代码了: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nginx 错误日志默认配置为: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

    静态资源服务器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static.bin;
        charset utf-8;    # 防止中文文件名乱码
    
        location /download {
            alias           /usr/share/nginx/static;  # 静态资源目录
    
            autoindex               on;    # 开启静态资源列目录,浏览目录权限
            autoindex_exact_size    off;   # on(默认)显示文件的确切大小,单位是byte;off显示文件大概大小,单位KB、MB、GB
            autoindex_localtime     off;   # off(默认)时显示的文件时间为GMT时间;on显示的文件时间为服务器时间
        }
    }
    

    禁止指定 user_agent

    nginx 可以禁止指定的浏览器和爬虫框架访问:

    # http_user_agent 为浏览器标识
    # 禁止 user_agent 为baidu、360和sohu,~*表示不区分大小写匹配
    if ($http_user_agent ~* 'baidu|360|sohu') {
        return 404;
    }
    
    # 禁止 Scrapy 等工具的抓取
    if ($http_user_agent ~* (Scrapy|Curl|HttpClient)) {
        return 403;
    

    请求过滤

    根据请求类型过滤

    # 非指定请求全返回 403
    if ( $request_method !~ ^(GET|POST|HEAD)$ ) {
        return 403;
    }
    

    根据状态码过滤

    error_page 502 503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
    

    这样实际上是一个内部跳转,当访问出现 502、503 的时候就能返回 50x.html 中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是否可以找到 50x.html 页面,所以加了个 location 保证找到你自定义的 50x 页面。

    根据 URL 名称过滤

    if ($host = zy.com' ) {     #其中 $1是取自regex部分()里的内容,匹配成功后跳转到的URL。     rewrite ^/(.*)$  http://www.zy.com/$1  permanent;}location /test {    // /test 全部重定向到首页    rewrite  ^(.*)$ /index.html  redirect;}
    

    ab 命令

    ab 命令全称为:Apache bench,是 Apache 自带的压力测试工具,也可以测试 Nginx、IIS 等其他 Web 服务器:

    • -n 总共的请求数
    • -c 并发的请求数
    • -t 测试所进行的最大秒数,默认值 为 50000
    • -p 包含了需要的 POST 的数据文件
    • -T POST 数据所使用的 Content-type 头信息
    ab -n 1000 -c 5000 http://127.0.0.1/ # 每次发送1000并发的请求数,请求数总数为5000。
    

    测试前需要安装 httpd-tools: yum install httpd-tools

    泛域名路径分离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能,经常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配置一些二级或者三级域名,希望通过 nginx 自动指向对应目录,比如:

    1. test1.doc.test.club 自动指向 /usr/local/html/doc/test1 服务器地址;
    2. test2.doc.test.club 自动指向 /usr/local/html/doc/test2 服务器地址;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doc.test.club$;    root /usr/local/html/doc/$1;}
    

    泛域名转发

    和之前的功能类似,有时候我们希望把二级或者三级域名链接重写到我们希望的路径,让后端就可以根据路由解析不同的规则:

    1. test1.serv.test.club/api?name=a 自动转发到 127.0.0.1:8080/test1/api?name=a
    2. test2.serv.test.club/api?name=a 自动转发到 127.0.0.1:8080/test2/api?name=a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serv.test.club$;    location / {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set_header        X-NginX-Proxy true;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1$request_uri;    }}
    

    常见问题

    nginx 中怎么设置变量

    或许你不知道,nginx 的配置文件使用的是一门微型的编程语言。既然是编程语言,一般也就少不了“变量”这种东西,但是在 nginx 配置中,变量只能存放一种类型的值,因为也只存在一种类型的值,那就是字符串。

    例如我们在 nginx.conf 中有这样一行配置:

    set $name "chroot";
    

    上面使用了 set 配置指令对变量 $name进行了赋值操作,把 "chroot" 赋值给了 $name。nginx 变量名前面有一个 $ 符号,这是记法上的要求。所有的 Nginx 变量在 Nginx 配置文件中引用时都须带上 $ 前缀。这种表示方法和 Perl、PHP 这些语言是相似的。

    这种表示方法的用处在哪里呢,那就是可以直接把变量嵌入到字符串常量中以构造出新的字符串,例如你需要进行一个字符串拼接: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om;
    
      location / {
         set $temp hello;
         return "$temp world";
      }
    }
    

    以上当匹配成功的时候就会返回字符串 "hello world" 了。需要注意的是,当引用的变量名之后紧跟着变量名的构成字符时(比如后跟字母、数字以及下划线),我们就需要使用特别的记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om;
    
      location / {
         set $temp "hello ";
         return "${temp}world";
      }
    }
    

    这里,我们在配置指令的参数值中引用变量 $temp 的时候,后面紧跟着 world 这个单词,所以如果直接写作 "$tempworld" 则 nginx 的计算引擎会将之识别为引用了变量 $tempworld.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ginx 的字符串支持使用花括号在 $ 之后把变量名围起来,比如这里的 ${temp},所以 上面这个例子返回的还是 "hello world":

    $ curl 'http://test.com/'
        hello world
    

    还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想输出 $ 符号本身,可以这样做:

    geo $dollar {
        default "$";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om;
    
        location / {
            set $temp "hello ";
            return "${temp}world: $dollar";
        }
    }
    

    上面用到了标准模块 ngx_geo 提供的配置指令 geo 来为变量 $dollar 赋予字符串 "$" ,这样,这里的返回值就是 "hello world: $" 了。

    附 nginx 内置预定义变量

    按字母顺序,变量名与对应定义:

    • $arg_PARAMETER #GET 请求中变量名 PARAMETER 参数的值
    • $args #这个变量等于 GET 请求中的参数,例如,foo=123&bar=blahblah;这个变量可以被修改
    • $binary_remote_addr #二进制码形式的客户端地址
    • $body_bytes_sent #传送页面的字节数
    • $content_length #请求头中的 Content-length 字段
    • $content_type #请求头中的 Content-Type 字段
    • $cookie_COOKIE #cookie COOKIE 的值
    • $document_root #当前请求在 root 指令中指定的值
    • $document_uri #与 $uri 相同
    • $host #请求中的主机头(Host)字段,如果请求中的主机头不可用或者空,则为处理请求的 server 名称(处理请求的 server 的 server_name 指令的值)。值为小写,不包含端口
    • $hostname #机器名使用 gethostname 系统调用的值
    • $http_HEADER #HTTP 请求头中的内容,HEADER 为 HTTP 请求中的内容转为小写,-变为_(破折号变为下划线),例如:$http_user_agent(Uaer-Agent 的值)
    • $sent_http_HEADER #HTTP 响应头中的内容,HEADER 为 HTTP 响应中的内容转为小写,-变为_(破折号变为下划线),例如:sent_http_content_type…
    • $is_args #如果 $args 设置,值为"?",否则为""
    • $limit_rate #这个变量可以限制连接速率
    • $nginx_version #当前运行的 nginx 版本号
    • $query_string #与 $args 相同
    • $remote_addr #客户端的 IP 地址
    • $remote_port #客户端的端口
    • $remote_port #已经经过 Auth Basic Module 验证的用户名
    • $request_filename #当前连接请求的文件路径,由 root 或 alias 指令与 URI 请求生成
    • $request_body #这个变量(0.7.58+)包含请求的主要信息。在使用 proxy_pass 或 fastcgi_pass 指令的 location 中比较有意义
    • $request_body_file #客户端请求主体信息的临时文件名
    • $request_completion #如果请求成功,设为"OK";如果请求未完成或者不是一系列请求中最后一部分则设为空
    • $request_method #这个变量是客户端请求的动作,通常为 GET 或 POST。包括 0.8.20 及之前的版本中,这个变量总为 main request 中的动作,如果当前请求是一个子请求,并不使用这个当前请求的动作
    • $request_uri #这个变量等于包含一些客户端请求参数的原始 URI,它无法修改,请查看 $uri 更改或重写 URI
    • $scheme #所用的协议,例如 http 或者是 https,例如 rewrite ^(.+)$$scheme://example.com$1 redirect
    • $server_addr #服务器地址,在完成一次系统调用后可以确定这个值,如果要绕开系统调用,则必须在 listen 中指定地址并且使用 bind 参数
    • $server_name #服务器名称
    • $server_port #请求到达服务器的端口号
    • $server_protocol #请求使用的协议,通常是 HTTP/1.0、HTTP/1.1 或 HTTP/2
    • $uri #请求中的当前 URI(不带请求参数,参数位于 args ) , 不 同 于 浏 览 器 传 递 的 args),不同于浏览器传递的 args),不同于浏览器传递的 request_uri 的值,它可以通过内部重定向,或者使用 index 指令进行修改。不包括协议和主机名,例如 /foo/bar.html

    附 nginx 模块

    nginx 模块分类

    • 核心模块:nginx 最基本最核心的服务,如进程管理、权限控制、日志记录;
    • 标准 HTTP 模块:nginx 服务器的标准 HTTP 功能;
    • 可选 HTTP 模块:处理特殊的 HTTP 请求
    • 邮件服务模块:邮件服务
    • 第三方模块:作为扩展,完成特殊功能

    模块清单

    核心模块

    • ngx_core
    • ngx_errlog
    • ngx_conf
    • ngx_events
    • ngx_event_core
    • ngx_epll
    • ngx_regex

    标准 HTTP 模块

    • ngx_http
    • ngx_http_core #配置端口,URI 分析,服务器相应错误处理,别名控制 (alias) 等
    • ngx_http_log #自定义 access 日志
    • ngx_http_upstream #定义一组服务器,可以接受来自 proxy, Fastcgi,Memcache 的重定向;主要用作负载均衡
    • ngx_http_static
    • ngx_http_autoindex #自动生成目录列表
    • ngx_http_index #处理以/结尾的请求,如果没有找到 index 页,则看是否开启了 random_index;如开启,则用之,否则用 autoindex
    • ngx_http_auth_basic #基于 http 的身份认证 (auth_basic)
    • ngx_http_access #基于 IP 地址的访问控制 (deny,allow)
    • ngx_http_limit_conn #限制来自客户端的连接的响应和处理速率
    • ngx_http_limit_req #限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的响应和处理速率
    • ngx_http_geo
    • ngx_http_map #创建任意的键值对变量
    • ngx_http_split_clients
    • ngx_http_referer #过滤 HTTP 头中 Referer 为空的对象
    • ngx_http_rewrite #通过正则表达式重定向请求
    • ngx_http_proxy
    • ngx_http_fastcgi #支持 fastcgi
    • ngx_http_uwsgi
    • ngx_http_scgi
    • ngx_http_memcached
    • ngx_http_empty_gif #从内存创建一个 1×1 的透明 gif 图片,可以快速调用
    • ngx_http_browser #解析 http 请求头部的 User-Agent 值
    • ngx_http_charset #指定网页编码
    • ngx_http_upstream_ip_hash
    • ngx_http_upstream_least_conn
    • ngx_http_upstream_keepalive
    • ngx_http_write_filter
    • ngx_http_header_filter
    • ngx_http_chunked_filter
    • ngx_http_range_header
    • ngx_http_gzip_filter
    • ngx_http_postpone_filter
    • ngx_http_ssi_filter
    • ngx_http_charset_filter
    • ngx_http_userid_filter
    • ngx_http_headers_filter #设置 http 响应头
    • ngx_http_copy_filter
    • ngx_http_range_body_filter
    • ngx_http_not_modified_filter

    可选 HTTP 模块:

    • ngx_http_addition #在响应请求的页面开始或者结尾添加文本信息
    • ngx_http_degradation #在低内存的情况下允许服务器返回 444 或者 204 错误
    • ngx_http_perl
    • ngx_http_flv #支持将 Flash 多媒体信息按照流文件传输,可以根据客户端指定的开始位置返回 Flash
    • ngx_http_geoip #支持解析基于 GeoIP 数据库的客户端请求
    • ngx_google_perftools
    • ngx_http_gzip #gzip 压缩请求的响应
    • ngx_http_gzip_static #搜索并使用预压缩的以.gz 为后缀的文件代替一般文件响应客户端请求
    • ngx_http_image_filter #支持改变 png,jpeg,gif 图片的尺寸和旋转方向
    • ngx_http_mp4 #支持.mp4,.m4v,.m4a 等多媒体信息按照流文件传输,常与 ngx_http_flv 一起使用
    • ngx_http_random_index #当收到 / 结尾的请求时,在指定目录下随机选择一个文件作为 index
    • ngx_http_secure_link #支持对请求链接的有效性检查
    • ngx_http_ssl #支持 https
    • ngx_http_stub_status
    • ngx_http_sub_module #使用指定的字符串替换响应中的信息
    • ngx_http_dav #支持 HTTP 和 WebDAV 协议中的 PUT/DELETE/MKCOL/COPY/MOVE 方法
    • ngx_http_xslt #将 XML 响应信息使用 XSLT 进行转换

    邮件服务模块:

    • ngx_mail_core
    • ngx_mail_pop3
    • ngx_mail_imap
    • ngx_mail_smtp
    • ngx_mail_auth_http
    • ngx_mail_proxy
    • ngx_mail_ssl

    第三方模块

    • echo-nginx-module #支持在 nginx 配置文件中使用 echo/sleep/time/exec 等类 Shell 命令
    • memc-nginx-module
    • rds-json-nginx-module #使 nginx 支持 json 数据的处理
    • lua-nginx-module

    原文作者:作者:chrootliu,腾讯 QQ 音乐前端开发工程师

  • 相关阅读:
    老李推荐:第14章7节《MonkeyRunner源码剖析》 HierarchyViewer实现原理-装备ViewServer-获取版本号 2
    老李推荐:第14章7节《MonkeyRunner源码剖析》 HierarchyViewer实现原理-装备ViewServer-获取版本号 1
    老李推荐:第14章6节《MonkeyRunner源码剖析》 HierarchyViewer实现原理-装备ViewServer-启动ViewServer
    老李推荐:第14章5节《MonkeyRunner源码剖析》 HierarchyViewer实现原理-装备ViewServer-查询ViewServer运行状态
    老李推荐:第14章4节《MonkeyRunner源码剖析》 HierarchyViewer实现原理-装备ViewServer-端口转发 3
    老李推荐:第14章4节《MonkeyRunner源码剖析》 HierarchyViewer实现原理-装备ViewServer-端口转发 2
    mybatis-generator : 自动生成代码
    mybatis-generator XML Parser Error on line 38: 必须为元素类型 "table" 声明属性 "enableInsertByPrimaryKey"。
    server.properties 文件详解
    Java 生成 JNI 头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LCZ/p/1505805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