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 《大统一的同一组方程》 有感


    @李春祥384   老师  的  《《大统一的同一组方程》有了新的进展》     https://tieba.baidu.com/p/7926160353   

    李老师 用 圆的13 阶导数 产生的一些项 来 描述 微观粒子 的 结构 和 属性,又把 7 个项对应到元素电子层数 还是 最外层电子数 来 表示 元素周期表,这还是 典型的 数学物理 啊 !这是 60 年代 70 年代 的 物理国际范。但是 圆导数的 7 个 项 对应 元素周期表 这里似乎没有清楚的交代 具体是怎么对应的。

    这是  数学模型 拟合,  简称 数学拟合  。   数学模型 拟合 的 好处 是 可以 提供 定量计算 的 公式,  可以 达到 一定 的 近似程度,   有 实用性,  可以 在 一定层面 上 以 数学模型 把握 事物,  但 因为 是 “拟合”,   数学模型 和 事物规律 不一定 等价,  只是 在 一定 层面 相似,   因此,  数学模型 拟合  可以让 人们 在 一定层面 上 以 数学模型(定量 抽象) 把握 事物,   但 作 进一步延伸  的  话,   可能 会 偏离 事物规律   。

    人们 从 自然 现象 中 总结 出 定律 和 公式,   比如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洛伦兹力 F= 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ε = ⊿ Ф / ⊿ t ,  欧姆定律 U = I R   。

    当 人们 对 事物规律 的 本质 不太了解 时,   会 使用 数学拟合  。   其实 数学拟合 和 定律 之间 也没有 明显 的 界限,   只能 说 定律 描述 的 现象 比较 简单,  定律 的 公式 也 比较 简单  。     

    比如   洛伦兹力 F= QvB,   我 似乎看到过  “经验公式” 的 说法,  即  洛伦兹力 F= QvB  是 经验公式  。    其实  洛伦兹力 的 现象 和 公式  F= QvB   都 不比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复杂多少   。      但 人们 似乎 感觉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才是 基础 的,    洛伦兹力  则 不是 那么基础,  洛伦兹力  似乎 是 基于 某种系统,  可以 基于 某种系统 和 机制 推导出来, 于是  不太甘心 把  F= QvB 放到 和  F = ma  同等 的 位置 上,    不太愿意 把   F= QvB   叫作 定律,    但是  又 找不到 说不出 产生 洛伦兹力 的 系统 和 机制,   而 现象 上   F= QvB  确实成立,   于是  只好 把   F= QvB   叫作  经验公式   。       现象  似乎 严格的 颠扑不破 的 遵守 着  F= QvB,   这 仿佛 是 意料之中,  情理之中,   这让 人们 更加 好奇  它 的 机制  。

    海森堡  的 矩阵力学 用 矩阵 描述 量子 的 动量 和 位置,      这是 数学拟合  。   量子 的 测不准原理 是 动量确定 则 位置不确定,  或 反之  。  海森堡 发现 数学 上 的 矩阵相乘  满足  A * B  !=  B * A ,     这 正好可以 描述 测不准原理,     于是 建立 了 矩阵力学  。   这 是 数学拟合  。

    其实 量子 有 其 系统 和 机制,    这个 系统 和 机制  与 矩阵 未必 就是 一回事,   但 矩阵 不满足 乘法交换律 这个 特性 刚好 可以 描述 测不准原理,   也就用 矩阵 来 拟合,  但 根据 矩阵 建立 的  矩阵力学 延伸一下,   可以 描述 量子 的 其它 特性 吗  ?      也许 一定 程度 上 可以拟合,  可以近似  。      但 我们不能 草率 的 说 量子 的 本质 就是个 矩阵 吧  ?

    薛定谔波函数 的 推导 我 不了解,   一般看到的是  “在 数学上 证明了 薛定谔方程(波函数) 和 海森堡矩阵力学 是 等价 的”   。

    量子力学 发端于   波尔氢原子能级 、爱因斯坦 光电效应 、德布罗意波 、普朗克定律 、薛定谔方程 、海森堡矩阵,    这些 理论  是  定律,  还是 数学拟合  呢  ?

    波尔氢原子能级   En = E1 / n ²   是 总结定律 ?  经验公式 ?  数学拟合 ?       网上资料的介绍 是 用   经典物理 库仑力 和 匀速圆周运动  推导 的  。

    光子能量  E = h v,    爱因斯坦 光电效应    Εk(max) = h v - W0    是  总结定律 ?  经验公式 ?  数学拟合 ? 

    德布罗意波   λ  =  h / ( m v )     是  总结定律 ?  经验公式 ?  数学拟合 ? 

    普朗克定律(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是  总结定律 ?  经验公式 ?  数学拟合 ? 

    根据 现象,   人们 总结出 定律 和 经验公式,   以及 使用 数学拟合  。    当 人们 要 进一步 去 寻找 事物 (自然) 的  本质规律 时,

    1      设想构造 更基本 的 模型

    2      从 数学模型 出发,   寻找 更抽象 、更一般 的 数学形式 和 数学规律

    或者,      1 和 2 兼而有之  。

    这  是  主流科学 和 民间科学 的 现状 吧  ?

    以太 、场 、能 、空间 、物质 、暗物质 、波 、粒子 、阴阳五行    ……

    上帝粒子 、希格斯粒子 、标准模型 、弦论 、超弦 、M 理论 、宇宙归于拓扑    ……

    其实 这些 思路 和 做法 道理 上 好像 也 说得通 ,   哈  ?

    一切顺利的话,    从 最基本 的 模型 开始,  从 底层 到 高层,   从 低级 到 高级,  从 简单 到 复杂,   就 这样 一层一层 构造 出  自然界  ;

    或者,    从 最一般 最抽象 的 数学形式 和 数学规律 开始,   从 顶层 到 下层,   从 抽象 到 具体,  从 简单 到 复杂,   就 这样 一层一层 构造 出  自然界  。 

    是吗  ? 

    上文 说  “其实 数学拟合 和 定律 之间 也没有 明显 的 界限”,    其实 也有 区别,   定律 直接 从 模型 给出 公式,    数学拟合 从 模型 到 公式 有一些 推导  。

    数学拟合  和  凑公式  好像 没有 明显 的 界限  。   看谁 凑 的 妙  。     

    李老师 的 这一套 搞出来   不逊色于 弦论  。    话说,   弦论 和 超弦 是 什么关系  ?      我们 是不是 还可以 搞一个   《超 • 大统一的同一组方程》 ?        超 • 方程组  ?

    这一套 让 我想起 小时候 看的  科幻小说  《波》 (王晓达  著),   原子 电子 就是  《大统一的同一组方程》   那一个一个 的 同心圆,   像不像 一个一个 的 波 ?   掌握了  “波”,   就 拥有了 改造自然 的 力量  。

    这几天 看到  王老师   @fz8zi8   的   《推导普朗克定律的一种新方法》   https://tieba.baidu.com/p/7927093082  , 《普朗克定律中的系数是8*pi还是4*pi?》     https://tieba.baidu.com/p/7933187178    。

    本文已发到  反相吧   《读 《大统一的同一组方程》 有感》       https://tieba.baidu.com/p/7938239456     。

    7 楼

    回复     4 楼  6 楼   @李春祥384         

    哪位用 数学软件 推导 出 圆 的 十三阶导数 ?      画出 函数曲线  。

    画出 每一项 的 函数曲线,     画出 一些项 的 组合 的 函数曲线  。      

    @ylyyjjlh     @雾里民工       

    我们 也许可以 鼓捣出 比 弦论 超弦  还 牛 的 理论   。   (滑稽)

    这个 理论 还可以 拿给 大刘 (刘慈欣)  作为 科幻素材,   大刘  用  集 相对论 量子力学 《时间简史》 ……  现代物理学 世界观  背景  之 大成 的 超弦   写了  《三体》 后,   应该 正处于      素材 和 灵感 枯竭期   。

    小说名字 我都想好了,     《超 • 方程组》,   哇,   看 名字 就 好戏连台,   肯定 能 超过 《三体》,   超过 是说 在  《三体》 之后 取得 创作突破 哈  。

    《超 • 方程组》     还可以 在 情节 里 加入 不少 数学剧情,   一些   “硬”  知识剧情,    一些 数学推导,  计算机程序,  硬件,   科技文化史,   科技文化哲学,    需要的话,   @XDDongfang    @dons222     @dark_memeory    我们 可以 提供 一些 支持  。 

    这么一看,    这 作品 更不得了了,     起码 也是 史诗 级别 的  了 ,    和   《剑风传奇》  一个 级别 的 了  ,     那个 叫  《灵笼》 的,   你要 加油 才行 啦  。

    大刘 的 《三体》 我没看完,   只看了 第一部,   后面 的 没看  。      三体人  的 科技 很先进,   降维打击,   都 把 空间 当 盒子 一样 折叠了,   但 他们 从 三体星 飞来 地球 还要 亚光速  飞行,   飞了 几百年 ?      还   “梳子”  ?      这一点 不行,    怎么说 也得 空间跳跃,   利用个 虫洞 什么的 才 说得过去 吧  ?

    你们 有 大刘 的 贴吧 号 吗  ?        把  他 艾特 来 看看  。

    除了 《超 • 方程组》,    小说名 还可以 叫    《同一组方程》,     这个 名字 也很酷,   悬疑 范  。  《超 • 方程组》  更 史诗  。

      

    9 楼

    回复   5 楼  8 楼       @dons222     @dark_memeory      

    两年前,  刚来反相吧 的 那段时间,    看过一次 惠更斯原理,   当时 看个 大概,  知道 球面波 和 子波,  子波 也是 球面波,   一层一层   。

    今天 (2022-07-30)  你们 东扯西拉一通,   就 发现 有 很多 问题 说不通,   刚 又 看了 惠更斯原理,   我的 心情 是   诧讶   。

    惠更斯原理 是 说了 等于 没说   。         我 从没见过 这样 的 科学原理(定理),   因此 感到   诧讶   。

    反相吧 里 天天 反  相对论,    相对论 是 逻辑错误 数学错误,     但也不是 惠更斯原理 这样  说了等于没说 的  。

    球面波 的 每一点 都是 次级球面波 的 波源,     那 这个 球面波 是 多大,  半径 为 波长 ?   子波(次级球面波)  是 多大,  半径 为 波长 ?    没说  。

    最初级 的 球面波 从 哪里 来  ?

    球面 的 各点同性,  性质一样,    球面波 波面 的 每一点 都是 子波 波源,   也就是 无限细分  。     各点同性 和 无限细分 这两点 加起来,  由 极限思想 和 微积分 可以知道,   全部 子波 的 波面 合起来 还是 一个 球面  。  

    惠更斯原理 又 说 :    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   。

    总之,   绕了半天,    惠更斯原理 的 球面波 其实 就是 一个  球形 纵波,   比如 一个 点声源 发出 的 声波,    就 这么回事  。

    百度百科   “惠更斯原理”     说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都能以此来进行较好的解释。此外,惠更斯原理还可解释晶体的双折射现象。但是,原始的惠更斯原理是比较粗糙的,用它不能解释衍射现象,而且由惠更斯原理还会导致有倒退波的存在,而这显然是不存在的。

    折射 不知道 用 球面波 怎么解释,    反射 用 球面波 解释,   实际上 还是 类比 成 声波 反射 吧  ?     你 用 球面波 和 无数个 子波,  无数个无数个 子波 的 子波 去 解释 直线传播 和 入射角 等于 反射角  ?       要 解释 反射定律 (入射角 等于 反射角),   要 等效 为 直线 吧  ?

    声波 可以 衍射,   球面波 当然 也 可以 衍射,  通过 小孔 的 那一丁点 球面波 (波面 的 每一点)可以 作为 子波 的 波源,    这 不就 以 小孔 处 为 波源,  又 继续 向前 传播 了 ?  不就  衍射 通过 小孔 继续 向前 传播 了   ?

    百度百科   “惠更斯原理”    还说到  “但实际上,光的衍射现象要细微的多,例如还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出现”,    光 衍射 的 明暗条纹 是 衍射 时 伴生 的 干涉形成的,  是 干涉条纹  。

    声波 在 小孔衍射 时 会不会 有 干涉现象,       这 可以 研究一下  。

    至于 倒退波,  是指 球面波 波面 的 每一个点 作为 波源 时,  产生 的 波动(子波)  有 向前 波动,  也有 向后 波动  吧  ?      声波 有 倒退波 吗  ?    黑暗中, 拿 电筒 往前照,    在 后面 还是可以 看到 一些 光芒 吧   ?       这是 光 的 倒退波 ?

    把  光 类比 成 声波,     这个 想法   @求实2468  早就 提出了,     @李春祥384    也是 这一观点 的 支持者  。

    dons 老板 的 思维 还 停留 在  80 年代,    一脸认真(天真) 的  还要 用 傅里叶级数 来 合成 惠更斯原理,    无论 用  傅里叶级数 合成 波面 一点 的 场强 还是 整个 波面 的 场强  都 毫无意义  。

    把  波面 上 相邻(无限接近) 的 两个 点 的 波动(场强)  分别 表示 为 傅里叶级数,   用 傅里叶级数 来 观察 这两个点 的 波动 如何 互相作用(相干) ?    进而 推导  惠更斯原理 的 效果  ?       即  根据 惠更斯原理,   波动 会 是 怎么样   。      想看 惠更斯原理 的 效果,     可以 模拟(仿真) 。       我觉得 把 波动 分解成 傅里叶级数 对 研究 两个点 的 波动 相干  没什么用处,     虽然 傅里叶级数 是 一些 正弦函数,    但 把  两个 点 的 波动 的 傅里叶级数 (两组  正弦函数)  放在一起,    能看出什么来  ?    直接 研究 两个 球面 相交(相干)   还 实在  些   。 

    注意,   dons 在 5 楼 8 楼 举的例子 是 把  平面波 的  “纵剖面” 的 形状(矩形波)   分解 为 傅里叶级数,   而 我 刚刚 说 的 是 把  波面 上 两个点 的 波动 分解 为 傅里叶级数  。

    dons 只是 喊了一句  “傅里叶级数”,   在 这里 的 球面波问题 上,  傅里叶级数 有 多种用法,   要 整理清楚,   不然很乱的  。

    最初 的 菲涅尔定理 是 用  惠更斯原理 推导 的,    后来 又用 麦克斯韦方程 推导了 一版,   这 都 怎么 推导 的 ?

    《光 的 本质 和 传播规律 是 很复杂的, 并非 几个公式 可 概括》         https://tieba.baidu.com/p/6549931598      。

    10 楼

    9 楼 

    球面 的 各点同性,  性质一样,    球面波 波面 的 每一点 都是 子波 波源,   也就是 无限细分  。     各点同性 和 无限细分 这两点 加起来,  由 极限思想 和 微积分 可以知道,   全部 子波 的 波面 合起来 还是 一个 球面  。  

    这里 说的 比较 笼统,   实际上 应该 具体分析  。  球面 的 各点同性, 所以 子波  波面 合起来 还是 一个 球面 ?     如果 不是 球面,  则 子波 波面 合起来 就 和 母波(上一级波) 波面 形状不一样  ?       

    如果 波面 最初 是 一个 点,   波面 上 的 每个 点 匀速 向外(向前)  运动,     则 波面 可以 在 扩张放大 时 保持  形状不变 ;  形状不变,  形状 等比例放大  。  若 每个 点 的 速度大小  一样,   则 波面 是 球面,  否则 不是 球面  。        如果 每个点 的 速度 不是匀速,  每个点 的 速度 可能相等,  也可能不等,   情况 会 怎么样  ?       如果  初始 时 波面 不是 一个 点,    会 怎样  ?     这两个问题  留给大家 了   。

    若  初始 时 波面 不是 一个 点,    那 波面 上 的 每一个 点  向外(向前) 运动  是 沿 什么 方向  ?    法线方向  ?     法线 是 过 曲面 上 一点 垂直 于 该点 的 切面 的 直线   。

    假设 波面 保持 形状不变 扩大,   如果 波面 不是 球面,   那么,  随着 扩大,   波面 上 一些地方 的 点 的 密度 会 比较小,   一些 地方 比较大,    考虑 到 力学效应,   会不会 密度小 的  地方 受 密度大 的 地方 挤压 变形 而 造成 波面 变形  ?

    9 楼

    注意,   dons 在 5 楼 8 楼 举的例子 是 把  平面波 的  “纵剖面” 的 形状(矩形波)   分解 为 傅里叶级数,   而 我 刚刚 说 的 是 把  波面 上 两个点 的 波动 分解 为 傅里叶级数  。

    平面波 的  “纵剖面”   说的 不准确  。     平面波 的  “纵剖面”   不是 光束 的 纵剖面,      而是 :  因为 这里 假设 光 是 平面波,  所以 光束 的 一个 波面 就是 光束 的 一个 横截面,   波面    是  平面,   因为 光束  的 横截面积 是 有限大小,   波面 也是 有限大小,    在 波面 所在 的 平面 上,   取 一条直线 作为 x 轴,   则 光束 在 x 轴 上 的 投影 (一段区间) 就 表示 光束 在   这个 平面 上 的 波面,     取 一条 和 x 轴 垂直 的 直线 作为 y 轴,  y 轴 表示 波面 场强,   画出 场强 曲线,  就是 一个 矩形波  。   在 波面区间 上,   y != 0 ,  这 是 波面场强,    在  波面区间 外,  y = 0,   这是 在 波面 以外,   当然 场强 为 0  。

    但是  dons 在  8 楼 回复 又 说   “这个矩形波的Y轴可看作是行波方向(实际上还差个强度量是与y成周期变化具有固定模大小的变量),X轴(和Z轴是波平面坐标轴)” 

    哈  ?        这 是 说 y 轴 是 实际空间 中 波 前进 的 方向,   这就不是 场强 了,   场强 用 一个 和 y 有关 的 函数,  比如  A sin ( ω y + φ )   来 表示  。

    但 在   5 楼 回复 里  dons 说   “比如平面波吧,我们假设在任意时刻的同一波阵面场强完全相等,如果该波阵面面积为无穷大,那么非0场强就构成直流分量c其它任意级数的结果为0;但如果波阵面为一有限截面积的平行光束,则相当于一个定域的级数合成,当级数趋于无穷大时则可构成该波面场强的表达式”

    看,   这 是不是 说 y 轴 是 场强   ?  

    x 轴  z 轴  为 波平面 坐标轴, y 轴 为 行波方向,   这 意味着  x 轴 y 轴  z 轴   刚好 是 三维空间 的 三个 坐标轴,   都是 表示 空间坐标 的,   那么,   要 表示 场强,  不管 是   “与y成周期变化”    还是 什么,    这 需要 引入 第四个 坐标,   第四个 坐标轴  。

    这么一来,   跟 相对论 的 四维时空,   四维力   有得一拼  。

    不管 y 轴 是 场强 还是 行波方向,  其实 这些画法 是  挺奇怪的,    用 语言 也 不好 解释  。      而且 也 不知 要 干什么,    把  一个 波面 上 的 每一点 的 场强 的 强弱 画成 曲线 曲面 再 用  傅里叶级数 合成  ?

    再用  傅里叶级数 去 推导 惠更斯原理   ? 

    别的不说,    惠更斯原理 考虑 的 是 机械波 的 机制,  振幅(场强) 就是 (介质) 质点 的 位移,  把 速度 考虑 进来也行  。   而 dons 的 这个 波 的 每个波面 的 场强  可以 是 各种 变化规律,  可以设定,   场强 不见得 和 位移 速度 有关,  而是  某种 能量   。

    12 楼

    《有大佬会画这个图吗,需要MATLAB代码》     https://tieba.baidu.com/p/7942910454

    13 楼 

    回复 10 楼 @dark_memeory ,一直搞不懂河图洛书,刚又看了一下。河图洛书如果出现在古代欧洲,启发的可能是代数和方程,也会用于星相占卜;出现在古代中国,也启发了算数,但更多的是天人合一自然人文阴阳八卦,数易学。

    1 楼 讲到  海森堡 矩阵力学 和 测不准原理,     就 想了一下  测不准原理,    这一想 不打紧,   越想越不对劲  。

    测不准原理 是 动量确定 则 位置不确定,  或 反之  。

    但 实际上,   是  动量 和 位置 都 不确定  。

    一个 小球 A 质量 为 m,   用 一些 质量 也是 m 的 小球 去 碰撞 A ,     来 测量   A 的 速度 和 位置,    这 需要 多少次 碰撞,   才能 测量得到 比较 准确 的 结果,   这是 一个 数学问题  。    或者,   用 尽量 最少次 的 碰撞,   测量 得到 尽量 准确 的 结果,   这是 一个 数学问题   。

    A  在 空间 中 运动,   是用 一些 小球 去 主动 的 碰撞 A ,     还是 在 空间 中 布下 一些 小球,  等待 被  A 碰撞  ?      这些 是 要 考虑 的 方案   。

    主动 碰撞 的 话,    要 怎样 比较 大 概率 的 碰撞 到 A  ?           空间 中 布下 小球,  等待 被  A 碰撞 ,   一般 要 布 多 密集  ?

    小球 碰撞  A 后,   A 的 位置 和 动量 都 发生了 改变,    上面说 测量 A 的 速度 和 位置,   是 说 碰撞 时 的 速度 和 位置 ,    不是 碰撞 后 的  。   但 如果 能够 测量计算 出   碰撞前   A  的  速度 和 位置,   应该 也能 计算出 碰撞后  A 的 速度 和 位置   。

    但 不管怎么说,   小球 碰撞  A 后,   A 的 位置 和 动量 都 发生了 改变,     这 不是   “动量确定则位置不确定”  或  “位置确定则动量不确定”   。

    而 要 知道 A 碰撞前 (碰撞后)   的 速度 和 位置,       这 需要 计算,   不仅仅 是 测量,   上面说了,   这是一个 数学问题  。      这 也 不是  简单 的   “动量确定则位置不确定”  或  “位置确定则动量不确定”   。

    既然 是 测量 和 计算,    根据 什么 计算 ?   根据 测量 的 数据 计算  。    测量 的数据 就是 ,     一些 小球  和  A 碰撞,   这些 小球  碰撞后 的 速度,     但 要 怎么知道 这些 小球 碰撞 后 的 速度  ?       再用 其它 的 小球 去 碰撞 它们  ?   

    简化起见,    小球 的 碰撞 是  刚性碰撞,    刚性碰撞 是 瞬时完成 的 弹性碰撞 吧  ?

    在  周围 布满小球,  被动 碰撞

    电子 打在 荧光屏 / 胶片,   留下 光斑

    电子 在 轨道 上,      能级

    是  平面上 的 场强 在 波面 所在 平面 的 x 坐标 或 y 坐标

    如果 每个点 在 每个时刻 的 速度 都 相同,  但是 不匀速,  则 波面 不是 球面,   且 不能 保持 形状不变,   即 不能 形状 等比例放大   。

    如果 波面 不是 球面,   波面 上 的 每个 点 以 相同速度 匀速 沿 法线方向 向外(向前)  运动,   则 波面 还是 可以 在 扩张放大 时 保持  形状不变 ;  形状不变,  形状 等比例放大  。  如果 每个点 的 速度 不相同,  则 不能 保持 形状不变,   即 不能 形状 等比例放大   。  如果 每个点 在 每个时刻 的 速度 都 相同,  但是 不匀速,   也 不能 保持 形状不变,   即 不能 形状 等比例放大   。

  • 相关阅读:
    Android UI开发 popupwindow介绍以及代码实例
    前端之Android入门(5) – MVC模式(下)
    前端之Android入门(4) – MVC模式(中)
    前端之Android入门(3) – MVC模式(上)
    前端之Android入门(2) – 程序目录及UI简介
    前端之Android入门(1) – 环境配置
    android之SQLite数据库应用(二)
    android之SQLite数据库应用(一)
    android 裁剪图片大小 控制图片尺寸
    Android应用盈利广告平台的嵌入方法详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SongKing/p/1649262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